生姜作为中药材,其药用功效、适用人群及禁忌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其性辛,微温,归肺、脾、胃经,既是日常烹饪的常用调味品,也是一味应用历史悠久的中药材,在我国医学典籍中多有记载,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毒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

生姜 中药材

基源与历史沿革

生姜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记载其“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明确了其解表散寒、止咳平喘的功效。《名医别录》补充其“主出汗,逐风湿痹,胃中冷逆,干呕”,进一步拓展了其在温中止呕、祛风湿方面的应用,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创制的113首方剂中,有39方使用生姜,如生姜泻心汤、小柴胡汤等,常配伍半夏、人参等,用于调和脾胃、降逆止呕,奠定了其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地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生用发散,熟用和中”,概括了其生熟不同的炮制方法和功效差异,至今仍指导临床用药,现代研究表明,生姜含有挥发油(姜辣素、姜烯、莰烯等)、黄酮类、多糖类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促进消化、止吐、保护胃黏膜等多药理作用,为其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生姜性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其辛能散,温能通,既可走表解表散寒,又能走里温中止呕,还可化痰止咳、解毒,具体功效如下:

解表散寒

生姜辛温发散,能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无汗等,轻症可单用生姜红糖水,取其发汗散寒、温中补虚之效;重症常配伍桂枝、白芍等,如《伤寒论》桂枝汤,生姜助桂枝解肌发表,共奏调和营卫、解表散寒之功。

温中止呕

生姜为“呕家圣药”,其性温能暖脾胃,味辛能散逆气,尤其适用于胃寒呕吐,症见呕吐清水、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等,可单用生姜汁含服,或配伍半夏、陈皮(如小半夏汤),增强降逆止呕之效;对妊娠呕吐、晕车晕船引起的呕吐,也可用生姜捣汁服,或外敷内关穴,通过温胃和中、降逆止呕缓解症状,需注意,胃热呕吐(症见呕吐酸苦、口臭、舌红苔黄)不宜单用生姜,需配伍黄连、竹茹等清胃热之品。

生姜 中药材

化痰止咳

生姜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适用于风寒咳嗽或痰饮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质清稀、恶寒头痛等,常配伍细辛、五味子(如射干麻黄汤),或与紫苏、杏仁等同用,共奏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对肺寒咳喘,可用生姜煎汤煮梨,加蜂蜜调味,既温肺又润肺,避免生姜温燥伤阴。

解毒

生姜能解鱼蟹毒、半夏南星毒,适用于食用鱼蟹、生半夏引起的中毒,症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舌麻木等,可单用生姜汁解鱼蟹毒,或配伍绿豆、甘草解半夏南星毒,现代研究认为其挥发油和姜辣素能抑制毒素吸收,促进毒素排出,生姜外用可解蛇虫咬伤,捣烂外敷患处,能解毒消肿止痛。

临床应用与配伍

生姜在临床应用中常根据病情不同配伍其他药物,以增强疗效:

  • 配伍桂枝、白芍:用于风寒感冒表虚证,调和营卫,发汗解表(如桂枝汤)。
  • 配伍半夏、陈皮:用于胃寒呕吐、痰饮停胃,温胃化痰,降逆止呕(如橘皮汤)。
  • 配伍紫苏叶、杏仁:用于风寒咳嗽,宣肺散寒,化痰止咳(如杏苏散)。
  • 配伍黄连、竹茹:用于胃热呕吐,清胃热,降逆止呕,取其“辛开苦降”之效。
  • 配伍附子、干姜:用于亡阳厥逆,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回阳救逆(如四逆汤)。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

生姜可生用、煨用或炮用,用法灵活:生用偏于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多用于感冒、呕吐;煨用(将生姜包裹湿纸中煨熟)减弱发散之性,增强温中止呕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炮用(炒炭)偏于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证,内服煎汤,常用量为3-10g,或捣汁服(1-3滴);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含漱。

生姜 中药材

使用注意

  1. 阴虚内热者慎用:生姜性温,阴虚火旺(症见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及实热证(症见高热、面红目赤、便秘)不宜使用,以免助热伤阴。
  2. 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生姜有促进血液循环作用,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疮出血等患者应慎用,以免加重出血。
  3. 不宜过量长期服用:过量生姜可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口干、便秘等;长期大量服用可能损伤肝脏,建议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4. 腐烂生姜禁用:腐烂生姜含黄樟素等有毒成分,有致癌风险,不可食用。

现代研究与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生姜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姜辣素(6-姜辣素、8-姜辣素、10-姜辣素等)、挥发油(姜烯、莰烯等)和黄酮类物质,具有多重药理作用:

  1. 促进消化:姜辣素能刺激胃黏膜,促进胃酸和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还能抑制肠道异常蠕动,缓解腹泻。
  2. 止吐作用:姜辣素通过作用于延髓呕吐化学感受区(CTZ)和胃肠道的5-HT3受体,抑制呕吐反射,对化疗呕吐、妊娠呕吐、晕动病均有较好效果。
  3. 抗炎镇痛:姜辣素和姜烯酚能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减轻炎症反应;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和白三烯合成,发挥抗炎镇痛作用,可用于关节炎、肌肉酸痛。
  4. 抗氧化与延缓衰老:生姜中的黄酮类和多酚类物质能清除自由基,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延缓衰老。
  5. 保护心血管:姜辣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还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调节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生姜不同炮制品功效与应用比较

炮制品 性味 功效 应用主治
鲜姜 辛,温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风寒感冒,胃寒呕吐,鱼蟹中毒
干姜 辛,热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脾胃虚寒脘腹冷痛,亡阳厥逆,寒饮咳喘
炮姜 苦、辛,大热 温经止血,温中止泻 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脾胃虚寒泄泻
煨姜 辛,温 和中止呕 胃寒呕吐,脾胃不和,脘腹胀痛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生姜和干姜在功效应用上有什么区别?
解答:生姜与干姜均来源于姜科植物姜,但炮制方法和性味功效不同,生姜为新鲜根茎,性辛温,偏于走表,长于解表散寒(如风寒感冒)、温中止呕(如胃寒呕吐),且能解鱼蟹毒,作用力较缓和,多用于实证、表证;干姜为生姜干燥品,性辛热,偏于走里,长于温中散寒(如脾胃虚寒重症)、回阳通脉(如亡阳厥逆)、温肺化饮(如寒饮咳喘),作用力较峻烈,多用于里寒、虚寒证,生姜“散表寒、止呕”,干姜“温里寒、回阳”。

问题2:生姜可以天天吃吗?有没有副作用?
解答:生姜是否可以天天吃需根据体质和食用量而定,健康人群适量食用生姜(如每天3-5g作为调味品)一般无明显副作用,还能促进消化、预防感冒,但长期大量食用(如每天超过10g)或阴虚火旺、实热体质者食用,可能出现口干、咽痛、便秘、胃部灼热等“上火”症状,甚至损伤胃黏膜,腐烂生姜含黄樟素等有毒物质,食用后可能引发肝中毒,因此禁止食用,建议根据自身体质调整用量,若有不适及时停用并咨询医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药常用药材的功效、用法及配伍禁忌有哪些?
« 上一篇 今天
中草药如何有效调理前列腺疾病?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