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e Juzepczuk)的干燥块茎,是我国传统利水渗湿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利水而不伤阴、泄热而不伤正,在临床应用中历史悠久,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粗皮,洗净,干燥,切片生用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其性寒能清,味淡渗利,功专利水渗湿,泄热导浊,临床常用于:
- 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水湿内停所致的小便短少、水肿胀满、泄泻等症,常配伍茯苓、白术(如五苓散),以增强健脾利水之效;若属湿热壅滞,小便淋涩疼痛,则配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通淋。
- 痰饮、眩晕:痰湿内阻所致的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常与白术、茯苓、桂枝同用(如泽泻汤),健脾化痰,降逆止眩。
- 湿热淋浊、带下:湿热下注所致的小便浑浊、妇女带下量多色黄,配黄柏、车前子,清热燥湿止带。
- 高脂血症、脂肪肝:现代临床发现泽泻有降血脂、抗脂肪肝作用,常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配山楂、决明子等,以化浊降脂。
化学成分
泽泻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活性物质包括三萜类、二萜类、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及多种微量元素,其中三萜类化合物是其药理作用的核心成分,如泽泻醇A、B、C、D、F(alisol A, B, C, D, F)及其乙酸酯,具有显著的利尿、降血脂、抗炎等活性;挥发油中含泽泻烯(alismoxide)、乙酸龙脑酯等,具有抗菌、抗炎作用;还含泽泻多糖、胆碱、锌、锰等微量元素,参与调节机体代谢。
化学类别 | 主要成分 | 作用提示 |
---|---|---|
三萜类 | 泽泻醇A、B、C、D、F及其乙酸酯 | 利尿、降血脂、抗炎、抗脂肪肝 |
挥发油 | 泽泻烯、乙酸龙脑酯 | 抗菌、抗炎、调节胃肠功能 |
黄酮类 | 槲皮素、山奈酚等 |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 |
多糖类 | 泽泻多糖 | 增强免疫、调节血糖 |
微量元素 | 锌、锰、硒等 | 参与酶活性调节、抗氧化 |
药理作用
- 利尿作用:泽泻醇类成分能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增加钠、钾、氯等电解质的排泄,产生温和而持久的利尿效果,且不影响尿中pH值和尿酸排泄。
- 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排出,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减轻脂质在血管壁沉积。
- 降血糖与改善胰岛素抵抗:泽泻多糖和三萜类可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辅助降低血糖,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 抗炎与抗氧化:泽泻醇能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减轻炎症反应;黄酮类成分可清除氧自由基,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 保肝与抗脂肪肝:通过抑制肝细胞脂肪变性,促进肝内脂肪代谢,降低肝组织脂质含量,对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均有改善作用。
临床应用
- 水肿性疾病:急慢性肾炎、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属水湿内停者,常与茯苓、猪苓、白术配伍(如五苓散、猪苓汤),以增强利水消肿之效。
- 代谢性疾病:高脂血症、脂肪肝、2型糖尿病,配伍山楂、决明子、丹参等,制成降脂方或中成药(如泽泻降脂片、血脂康),调节脂质代谢和血糖。
- 眩晕症:梅尼埃病、高血压病属痰湿中阻者,以泽泻汤(泽泻、白术)为基础,加半夏、天麻等,化痰降逆,止眩定晕。
-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泌尿系感染(湿热淋证)、慢性前列腺炎、女性带下过多,配伍黄柏、车前子、薏苡仁,清热利湿解毒。
使用注意
- 禁忌人群:肾虚滑精、无湿热者禁用;孕妇慎用,因其性寒滑利,可能诱发流产。
- 配伍禁忌:不宜与雄黄、白蔹、巴豆等毒性中药同用;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需定期监测电解质。
-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盐制后可增强泻肾火作用,适用于肾火亢盛所致的遗精、潮热等。
炮制方法
- 生泽泻: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浸泡至六七成透,捞出,润透,切厚片,干燥,长于利水渗湿,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 盐泽泻:取泽泻片,用盐水拌匀(每100kg泽泻片用食盐2kg),闷透,文火炒干,偏于泻肾火、利小便,多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盛所致的头晕、耳鸣、遗精等。
相关问答FAQs
Q1:泽泻和茯苓都是利水渗湿药,二者有何区别?
A:泽泻与茯苓均能利水渗湿,但性效有别,泽泻性寒,味甘淡,偏于泄热,归肾、膀胱经,善利水道、泄肾火,适用于湿热壅滞的小便不利、水肿及肾火亢盛的眩晕、遗精等;茯苓性平,味甘淡,兼能健脾宁心,归心、脾、肾经,长于健脾渗湿,适用于脾虚湿盛的水肿、泄泻及心脾两虚的心悸、失眠,简言之,泽泻“泻热利水”,茯苓“健脾渗湿”,临床常相须为用(如五苓散中二者配伍),但需根据寒热虚实辨证选用。
Q2:长期服用泽泻会有副作用吗?如何避免?
A:长期或过量服用泽泻可能引起副作用,主要表现为:①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因其性寒滑利,易伤脾胃;② 电解质紊乱:因利尿作用导致钠、钾、氯等电解质过度丢失,出现乏力、心律不齐等低血钾症状;③ 肾功能损伤:极少数敏感者可能因药物成分在肾小管沉积,引起肾小管损伤,为避免副作用,需注意:① 遵医嘱用药,避免长期大剂量服用(一般不超过12g/日);② 脾胃虚寒、肾气不固者慎用;③ 服药期间定期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若出现不适,立即停药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