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茅为石蒜科植物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的干燥根茎,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首载于《海药本草》,历代本草多有记载,其味辛,性热;有毒,归肾、肝、脾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的功效,临床常用于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痛、阳虚泄泻等症,以下从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炮制方法、鉴别要点及使用注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来源与植物形态
仙茅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多为野生,亦有少量栽培,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根茎延长,近圆柱状,肉质,外皮褐色;叶基生,3-6枚,披针形或线形,长15-30cm,宽0.5-2.5cm,先端长渐尖,基部下延成柄,纸质,全缘,背面脉上被柔毛;花茎甚短,藏于叶鞘内,苞片披针形,膜质;花黄色,杂性,通常3朵聚生,花被裂片6,2轮,外轮卵状长圆形,内轮较狭;雄蕊6,着生于花被裂片基部,短于花被;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数;蒴果卵状矩圆形,先端有喙,种子多数,花期4-6月,果期6-8月,药用部位为其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须根及泥沙,干燥后切片或切段入药。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仙茅性辛、热,有毒,归肾、肝、脾经,其功效以温肾壮阳为主,兼能强筋骨、祛寒湿,具体应用如下:
- 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遗精、宫冷不孕、小便频数、遗尿等,常与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等配伍,如《圣济总录》中仙茅丸。
- 强筋骨:用于肾虚腰膝酸软、筋骨痿弱,常与杜仲、牛膝、续断等同用,增强补肾强筋之效。
- 祛寒湿:用于寒湿痹痛、肢体冷痛、关节屈伸不利,尤适于寒湿偏盛之腰膝冷痛,常与附子、肉桂、独活等配伍,如《普济方》仙茅散。
现代临床还将其用于更年期综合征、慢性肾炎、慢性腹泻等属肾阳虚证者。
化学成分
仙茅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环肽类、黄酮类、木脂素类、多糖类及挥发油等,其中环肽类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已从中分离出仙茅苷、仙茅素A、仙茅素B、仙茅苷元等;黄酮类包括槲皮素、山奈酚等;木脂素类有牛蒡苷、松脂素等;挥发油中主要含苯甲醛、仙茅烯等,尚含鞣质、淀粉、微量元素(如锌、铜、锰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仙茅苷是其补肾壮阳、抗炎镇痛的主要活性物质。
药理作用
- 温肾壮阳作用:仙茅提取物可增加去势大鼠的睾丸指数、精囊腺指数,提高血清睾酮水平,促进性激素分泌,改善肾阳虚模型动物的阳痿、畏寒、精神萎靡等症状。
- 抗炎与镇痛:仙茅苷能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的释放,减轻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提高热板法小鼠痛阈,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 免疫调节:仙茅多糖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免疫抑制模型有改善作用。
- 抗衰老与抗氧化:仙茅提取物能清除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延缓衰老。
- 抗肿瘤:初步研究表明,仙茅苷对肝癌、胃癌、肺癌等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等途径发挥作用,但需进一步研究。
- 其他作用:仙茅还具有降血糖、改善骨质疏松、调节心血管功能等作用,其降血糖机制可能与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临床应用
- 肾阳虚证: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夜尿频多等,常配伍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等,如右归丸加减。
- 寒湿痹痛:用于寒湿闭阻经络所致的关节冷痛、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常配伍附子、桂枝、独活等,如独活寄生汤加减。
- 更年期综合征:用于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征,表现为潮热盗汗、心烦失眠、腰膝酸软等,常配伍知母、黄柏、熟地黄等,二仙汤加减。
- 慢性腹泻: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五更泄泻、完谷不化,常配伍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等,如四神丸加减。
炮制方法
生仙茅有毒,多炮制后入药,以降低毒性,增强药效,常用炮制方法有:
- 酒仙茅:取净仙茅,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吸尽,置蒸笼内蒸至黑润,取出干燥(每100kg仙茅,用黄酒20kg),酒制后可降低毒性,增强温肾壮阳之效,适用于肾阳虚衰、阳痿遗精等。
- 盐仙茅:取净仙茅,用盐水拌匀,闷润至盐水吸尽,文火炒至微黄,取出干燥(每100kg仙茅,用食盐2kg),盐制可引药入肾,增强强筋骨、祛寒湿之效,适用于腰膝冷痛、筋骨痿软等。
- 米泔水制:取仙茅,用米泔水浸泡3-5天,每日换水,切片干燥,米泔水制可缓和辛热之性,降低燥烈之毒,适用于体质虚弱者。
鉴别要点
- 性状鉴别:根茎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10cm,直径0.4-1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皱纹,并有多数细小半圆形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淡褐色或棕褐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气微香,味微苦、辛,嚼之有麻舌感。
-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可见木栓层为多列细胞;皮层较宽,散有纤维及石细胞;维管束外韧型,环列;薄壁组织中散含草酸钙针晶束及淀粉粒。
- 理化鉴别:取仙茅粉末1g,加乙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以仙茅苷对照品为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以三氯甲烷-甲醇-水(7:3:0.5)为展开剂,在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使用注意
- 毒性:仙茅辛热有毒,过量服用可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律失常、惊厥等,严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时需立即停药,并采取洗胃、补液等对症治疗。
- 禁忌人群:阴虚火旺者(如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禁用;湿热体质(如口苦、苔黄腻、小便短赤)者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
-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炮制后毒性降低,但仍需严格控制用量,不宜久服。
- 配伍禁忌:不宜与石膏、知母、玄参等寒凉药同用,以免降低温阳之效;不宜与藜芦同用,属“十八反”禁忌。
仙茅快速信息表
项目 | |
---|---|
来源 | 石蒜科植物仙茅的干燥根茎 |
性味 | 辛、热;有毒 |
归经 | 肾、肝、脾经 |
功效 | 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 |
主治 | 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痛、阳虚泄泻等 |
用量 | 内服煎汤,3-6g |
炮制方法 | 酒仙茅、盐仙茅、米泔水制 |
使用注意 | 阴虚火旺、湿热体质者禁用;孕妇、儿童禁用;不宜久服,过量可中毒 |
相关问答FAQs
Q1:仙茅有毒吗?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A1:仙茅辛热有毒,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石蒜碱类及环肽类物质,过量服用(如超过10g)或长期服用可引起中毒,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心律不齐、四肢抽搐、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使用时需注意:①严格控制用量,常规内服剂量为3-6g,不宜超过9g;②必须炮制后入药(如酒制、盐制),以降低毒性;③阴虚火旺、湿热体质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④避免与寒凉药(如石膏、知母)同用,以免降低药效;⑤用药期间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Q2:仙茅适合哪些人群服用?哪些人群不适合?
A2:仙茅适合肾阳虚衰所致的人群,具体表现为:①男性:阳痿、早泄、精冷不育、腰膝酸软、畏寒肢冷;②女性:宫冷不孕、月经推迟、痛经、白带清稀;③中老年人:腰膝冷痛、筋骨痿软、夜尿频多;④更年期女性: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潮热盗汗、心烦失眠、畏寒等)。
不适合服用的人群包括:①阴虚火旺者(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②湿热体质者(口苦、口黏、苔黄腻、小便短赤、大便黏滞);③实热证者(如发热、面红、便秘、舌红苔黄);④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⑤对仙茅过敏者;⑥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在医师指导下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