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岩黄连有何功效、作用及使用禁忌?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岩黄连,又名石生黄堇、岩连,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的干燥全草,主产于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石灰岩山地,多生长于岩石缝隙或悬崖峭壁处,因生长环境独特,资源相对稀缺,是传统民间常用的珍贵药材,其味苦,性寒,归心、肝、胆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止痛等功效,在民间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腹痛泄泻、肺热咳嗽及疮疡肿毒等症,现代研究还发现其在抗肿瘤、保肝利胆等方面具有显著活性。

岩黄连的性味决定了其苦寒之性,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其善于清肝胆湿热,故对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有较好疗效;其止痛作用则多用于肝胃气痛、跌打损伤等,民间有“岩黄连止痛如神”之说,从中医理论看,其归心、肝经,还能清心火、解热毒,对热毒炽盛所致的疮疡肿毒、咽喉肿痛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现代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岩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类,如岩黄连碱、四氢巴马汀、小檗碱、巴马汀等,此外还含有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等成分,生物碱类化合物是其药理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如岩黄连碱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四氢巴马汀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缓解疼痛;小檗碱则具有抗菌、抗病毒及降血糖等活性,黄酮类成分如槲皮素、山奈酚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能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药理研究显示,岩黄连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在抗肿瘤方面,其提取物对肝癌、肺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断细胞周期等机制发挥作用,且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较低,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保肝利胆方面,岩黄连能降低肝损伤模型动物的转氨酶水平,促进胆汁分泌,改善肝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还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同时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尽管岩黄连功效显著,但使用时需注意其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孕妇应禁用,因其可能兴奋子宫;用量不宜过大,常规内服煎剂用量为9-15g,过量可能导致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外用可适量研末调敷,但需注意皮肤过敏者慎用。

项目
拉丁名 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
科属 罂粟科紫堇属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肝、胆经
主要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止痛
主治病症 湿热黄疸、肝胃气痛、肺热咳嗽、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禁用,不宜过量

FAQs
Q1:岩黄连可以长期服用吗?
A1: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岩黄连,其性苦寒,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可能导致食欲不振、腹泻等不适,若需长期使用(如慢性肝病辅助治疗),应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调整配伍和用量,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Q2:岩黄连和普通黄连有什么区别?
A2:两者科属、功效侧重不同,岩黄连为罂粟科植物,主产于西南石灰岩地区,性寒味苦,长于利湿退黄、抗肿瘤,常用于黄疸、肝损伤及肿瘤辅助治疗;普通黄连为毛茛科植物,分布广泛,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更强,尤其擅长清中焦湿热,多用于湿热痞满、泻痢黄疸、高热神昏等症,二者不可混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驱风首选中草药有哪些?如何了解其功效、用法及注意事项?
« 上一篇 今天
拔毒效果最强的中草药是哪味?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