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名称大全查询,如何快速找到所需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4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实践检验,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从《中国药典》到现代中医药研究,中草药名称的查询不仅是中医药从业者的基础需求,也是普通大众了解中医药文化、合理使用中草药的重要途径,中草药名称繁多,包括正名、别名、俗名、炮制品名等,且同一药物因地域、历史、炮制方法不同可能存在多种称谓,因此系统查询和准确辨识中草药名称对保障用药安全、提升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中草药名称大全 查询

中草药名称的分类与查询意义

中草药名称主要分为正名(法定名称或通用名称)、别名(地方性或历史性别称)、俗名(民间俗称)、炮制品名(经过特定炮制后的药材名称)等,正名通常依据《中国药典》或全国统编教材,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别名则反映了药物的地域特色或形态特征,如“黄芪”在古代别名“黄耆”,因其根长而色黄得名;“金银花”因开花初为白色、后转黄色而得名,查询中草药名称时,需明确查询目的:若为临床用药,应以正名为准,结合炮制规格确保药效;若为文化研究或民间应用,可参考别名和俗名,但需注意辨别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现象,避免混淆。

常见中草药名称分类查询表

为便于查询,以下按功效分类列举常见中草药的正名、别名、性味及主要功效,涵盖临床常用药材,供参考:

(一)解表类中草药

主要用于发散表邪,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等表证,分为辛温解表(适用于风寒表证)和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表证)两类。

序号 正名 别名 性味 主要功效
1 麻黄 草麻黄、川麻黄 辛、微苦,温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 桂枝 柳桂、嫩桂枝 辛、甘,温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3 紫苏叶 苏叶、香苏叶 辛,温 发汗解表,行气和胃
4 薄荷 藿荷、夜息香 辛,凉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5 菊花 甘菊、白菊、杭菊 甘、苦,微寒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6 柴胡 软柴胡、北柴胡 苦、辛,微寒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7 荆芥 假苏、荆芥穗 辛,微温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二)清热类中草药

主要用于治疗里热证,包括实热、虚热、湿热、热毒等,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退虚热等亚类。

序号 正名 别名 性味 主要功效
1 黄芩 条芩、子芩 苦,寒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2 黄连 川连、雅连 苟,寒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 金银花 双花、忍冬花 甘,寒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4 连翘 连壳、青翘 苦,微寒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5 生地黄 生地、淮地 甘、苦,寒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6 玄参 元参、黑参 甘、苦、咸,寒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7 板蓝根 大青根、蓝根 苦,寒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三)补益类中草药

主要用于治疗虚证,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等亚类。

中草药名称大全 查询

序号 正名 别名 性味 主要功效
1 人参 圆参、吉林参 甘、微苦,微温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
2 黄芪 北芪、绵芪 甘,微温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
3 当归 秦归、云归 甘、辛,温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4 熟地黄 熟地、伏地 甘,微温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5 枸杞子 杞果、甘枸杞 甘,平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6 鹿茸 鹿茸片、黄毛茸 甘、咸,温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
7 阿胶 傮胶、驴皮胶 甘,平 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四)活血化瘀类中草药

主要用于治疗血瘀证,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如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等。

序号 正名 别名 性味 主要功效
1 丹参 赤参、紫丹参 苦,微寒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
2 川芎 芎穷、抚芎 辛,温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3 红花 红蓝花、草红花 辛,温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4 桃仁 桃核仁、毛桃仁 苦、甘,平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5 益母草 坤草、茺蔚 苦、辛,微寒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五)祛风湿类中草药

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等症,分为祛风湿散寒、祛风湿清热、祛风湿强筋骨等亚类。

序号 正名 别名 性味 主要功效
1 独活 羌青、独滑 辛、苦,微温 祛风湿,止痛,解表
2 威灵仙 灵仙、铁脚威灵仙 辛、咸,温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鲠
3 秦艽 大艽、西秦艽 辛、苦,微寒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
4 桑寄生 桑上寄生、寄生草 苦、甘,平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六)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草药

主要用于治疗痰证、咳嗽、气喘等症,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止咳平喘等亚类。

序号 正名 别名 性味 主要功效
1 半夏 法半夏、姜半夏 辛,温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2 桔梗 苦梗、白桔梗 苦、辛,平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3 川贝母 贝母、松贝 苦、甘,微寒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4 苦杏仁 杏仁、北杏仁 苦,微温 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5 紫苏子 苏子、黑苏子 辛,温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七)安神类中草药

主要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分为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两类。

序号 正名 别名 性味 主要功效
1 酸枣仁 枣仁、酸枣仁 甘、酸,平 养心补肝,安神,敛汗,生津
2 柏子仁 柏实、柏子仁 甘,平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3 朱砂 辰砂、丹砂 甘,微寒 清心镇惊,安神解毒
4 远志 远志肉、小草 苦、辛,温 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开窍

(八)消食类中草药

主要用于治疗食积不化、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等症,分为消食化积、健脾消食等亚类。

中草药名称大全 查询

序号 正名 别名 性味 主要功效
1 山楂 山里红、酸楂 酸、甘,微温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2 麦芽 大麦芽、炒麦芽 甘,平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3 神曲 六神曲、炒神曲 甘、辛,温 消食和胃,健脾,解表
4 莱菔子 萝卜子、炒莱菔子 辛、甘,平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中草药名称查询的实用建议

查询中草药名称时,可借助以下工具和方法:1. 权威工具书:《中国药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等,收录了中草药的正名、别名、基源、性味功效等权威信息;2. 专业数据库: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数据库、知网中医药知识库等,可快速检索药材信息;3. 地方药材志:了解特定地区的中草药别名和习用品,避免地域差异造成的混淆;4. 咨询专业人士:药师、中医师可帮助辨别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现象,确保用药准确。

相关问答FAQs

如何快速准确查询中草药的名称和功效?
答:快速准确查询中草药名称和功效需结合权威工具和科学方法,明确查询目的(如临床用药、学术研究或日常保健),优先查阅《中国药典》或《中华本草》等官方典籍,确保正名和基源准确;利用专业数据库(如“中国中药数据库”“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输入别名或俗名,系统会关联正名及详细信息;若遇地方性别名,可参考《地方药材志》或咨询当地药师,结合药材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和功效描述综合判断,避免因同名异物导致误用。

中草药名称查询时需注意哪些常见误区?
答:中草药名称查询时常见误区包括:①同名异物:不同药材使用同一名称,如“白头翁”在《中国药典》中指毛茛科植物白头翁,但部分地区可能将石竹科植物拟漆姑称为“白头翁”,需结合基源和功效区分;②异名同物:同一药材有多种别名,如“黄芪”别名“黄耆”“绵芪”“北芪”,查询时需确认均指同一药材;③炮制品名称混淆:如“生地黄”与“熟地黄”功效不同,“姜半夏”与“法半夏”炮制方法不同,需注意炮制名称对药效的影响;④地方用名差异:如“金钱草”在四川指报春花科过路黄,在广东则指豆科广金钱草,查询时需结合地域用药习惯,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避免误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路路通中药材有何功效?适用人群与使用注意事项具体有哪些?
« 上一篇 今天
补气养血的药材有哪些?功效、用法、禁忌及适用人群详解?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