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草药材有哪些功效与使用禁忌?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材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养生智慧与疾病防治经验,这些药材源于自然界,通过长期实践验证,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根据《中国药典》及临床常用分类,中草药材可分为解表、清热、补益、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利水渗湿等多个类别,每种药材均有其特定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在方剂配伍中发挥协同作用,调理人体阴阳平衡。

常见中草药材

解表药:发散表邪,调和营卫

解表药主要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分为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两类,辛温解表药性味辛温,适用于风寒感冒,代表药材为麻黄与桂枝,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常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其含有的麻黄碱可缓解支气管痉挛;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与白芍配伍(如桂枝汤)能调和营卫,治疗风寒感冒、关节疼痛,辛凉解表药性味辛凉,适用于风热感冒,代表药材为薄荷与菊花,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含薄荷脑能促进毛细血管扩张,缓解头痛咽痛;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杭白菊偏清肝明目,贡菊偏疏散风热,常用于风热感冒、肝阳上亢所致头痛。

清热药:清解里热,凉血解毒

清热药主要用于治疗里热证,包括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等类别,清热解毒药应用最广,代表药材为金银花、连翘与黄连,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常用于痈肿疔疮、风热感冒,其含绿原酸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与金银花配伍(银翘散)可增强清热解毒之效;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含小檗碱有抗炎、降血糖作用,清热凉血药代表为生地黄与玄参,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常用于热病伤阴、舌绛少津;玄参甘苦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常用于热病伤阴、咽喉肿痛。

补益药:补益气血,调理阴阳

补益药用于治疗人体气血阴阳不足,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补气药代表有人参、黄芪与白术,人参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百草之王”,常用于气虚欲脱、体虚脉弱,含人参皂苷能增强免疫力;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与当归配伍(当归补血汤)可补气生血,常用于气虚乏力、自汗;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益气健脾、燥湿利水,常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补血药代表为当归、熟地黄与白芍,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妇科要药;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补血滋阴、填精益髓,常用于血虚萎黄、肝肾阴虚;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调经、柔肝止痛,与当归、熟地配伍(四物汤)补血调血,补阴药代表为枸杞子与麦冬,枸杞子甘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常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常用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补阳药代表为鹿茸与淫羊藿,鹿茸甘咸温,归肾、肝经,补肾阳、益精血,为峻补之品,常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淫羊藿辛甘温,归肾、肝经,补肾壮阳、强筋骨,常用于肾阳虚衰、腰膝酸软。

常见中草药材

活血化瘀药:促进血行,消散瘀滞

活血化瘀药主要用于治疗血瘀证,代表药材为丹参、红花与川芎,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常用于胸痹心痛、月经不调,含丹参酮能改善冠状动脉循环;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常用于经闭、痛经、跌扑损伤,含红花黄色素有抗凝血作用;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常用于头痛、胸痹,与丹参、红花配伍可增强活血之效。

化痰止咳平喘药与利水渗湿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主要用于治疗痰证、咳嗽、气喘,代表药材为半夏、桔梗与川贝母,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燥痰要药,生品有毒,需炮制;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宣肺、祛痰、利咽,常用于咳嗽痰多、咽痛;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常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与半夏一燥一润常配伍使用,利水渗湿药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证,代表药材为茯苓、薏苡仁与泽泻,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为利水要药,常用于水肿、脾虚泄泻;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常用于水肿、脾虚泄泻;泽泻甘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常见中草药材简表

药材名 性味 功效 主治 常用配伍
麻黄 辛、微苦,温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桂枝(增强发汗)、杏仁(增强平喘)
金银花 甘,寒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痈肿疔疮,风热感冒 连翘(增强清热解毒)、薄荷(增强疏散风热)
人参 甘、微苦,微温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气虚欲脱,体虚脉弱 白术(增强健脾)、麦冬(增强养阴)
丹参 苦,微寒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胸痹心痛,月经不调 川芎(增强活血)、红花(增强化瘀)
茯苓 甘、淡,平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水肿,脾虚泄泻 白术(增强健脾)、桂枝(化气利水)

合理使用中草药材的注意事项

中草药材的使用需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并非“越贵越好”,如人参虽补,但实证、热证不宜;菊花虽凉,但脾胃虚寒者需配伍温胃药,药食同源药材如薄荷、枸杞、薏苡仁等,日常可适量食用养生,但需注意剂量,避免长期过量,中草药材配伍需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如附子与干姜配伍可增强回阳救逆之效,与甘草配伍可缓和毒性,但盲目搭配可能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用药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常见中草药材

相关问答FAQs

Q1:中草药材是不是越贵越好?
A1:不是,中草药材的价值取决于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与病情的匹配度,而非价格,如普通药材茯苓、薏苡仁虽价廉,但利水渗湿功效显著;名贵药材如鹿茸,仅适用于肾阳虚衰者,阴虚火旺者用之反伤阴,合理选用对症药材,才能发挥最佳疗效。

Q2:中草药材可以自己随便搭配使用吗?
A2:不建议,中草药材配伍需遵循“君臣佐使”原则,考虑药物间的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等关系,随意搭配可能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如温里药附子与清热药黄连盲目同用,可能寒热冲突,损伤脾胃;而附子与干姜配伍可增强回阳救逆之效,与甘草配伍可缓和毒性,用药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骨根药材究竟是什么?有何功效、用法及使用禁忌?
« 上一篇 今天
下山虎药材的功效、用法用量及使用禁忌有哪些?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