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危重心血管疾病,西医多通过介入支架、搭桥手术或药物扩张冠脉、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但部分患者仍存在反复胸痛、心悸、乏力等症状,或因手术风险、药物副作用而寻求中医辅助治疗,中医学将冠心病归属于“胸痹”“真心痛”范畴,认为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功能失调相关,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等痹阻心脉,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通过整体调节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尤其在改善患者乏力、气短、失眠等全身症状及减少心绞痛发作方面具有优势。
中医对严重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金匮要略》提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阳微”指心、脾、肾阳气亏虚,“阴弦”指寒、痰、瘀等邪气内结,二者互为因果导致心脉痹阻,严重冠心病患者多病程较长,“久病多虚”“久病入络”,病机特点以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为主,常兼见气阴两虚、心肾阳虚等证,具体而言:
- 气虚血瘀:心气亏虚,推动无力,血行瘀滞,心脉失养,症见胸闷刺痛、动则加重,伴乏力、气短、自汗,舌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 痰浊闭阻: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阻塞心脉,症见胸闷如窒、痛引肩背,伴体胖痰多、纳呆恶心,苔腻、脉滑。
- 寒凝心脉:素体阳虚或寒邪内侵,心阳不振,血行凝滞,症见卒然胸痛如绞、遇寒加重,伴畏冷、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紧。
- 心肾阴虚: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阴亏虚,心脉失养,症见胸闷隐痛、心悸盗汗,伴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 心阳虚衰:病情迁延,心肾阳虚,胸阳不振,症见胸痛剧烈、持续不解,伴大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甚至出现“真心痛”(《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此为危候,需中西医结合抢救。
中医辨证论治与特色疗法
中医治疗严重冠心病需根据个体证型遣方用药,同时结合针灸、食疗等综合调理,以下为常见证型的治疗思路及代表方剂:
(一)辨证论治核心方案
证型 | 主要症状 | 治法 | 代表方剂 | 常用药味 |
---|---|---|---|---|
气虚血瘀证 | 胸闷刺痛、动则加重,乏力自汗,舌暗有瘀斑 | 益气活血,化瘀通脉 | 补阳还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 黄芪、党参、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 |
痰浊闭阻证 | 胸闷如窒、痛引肩背,体胖痰多,苔腻 | 化痰泄浊,通阳散结 | 温胆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 栝蒌、薤白、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实、甘草 |
寒凝心脉证 | 胸痛如绞、遇寒加重,畏冷肢厥,舌淡苔白 | 温阳散寒,活血通脉 | 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 桂枝、薤白、枳实、当归、细辛、芍药、通草、甘草 |
心肾阴虚证 | 胸闷隐痛、心悸盗汗,五心烦热,口干 |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 天王补心丹合左归饮加减 | 生地、玄参、麦冬、丹参、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山茱萸 |
心阳虚衰证 | 胸痛剧烈、大汗肢厥,面色苍白,脉微欲绝 |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 参附汤合四逆汤加减(急煎频服) | 人参、附子、干姜、肉桂、炙甘草、山茱萸 |
(二)中药治疗特色
除内服汤剂外,中成药可作为辅助治疗:
- 急救用药:麝香保心丸(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速效救心丸(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胸闷时含服)。
- 长期调理:通心络胶囊(益气活血、通络止痛,适用于气虚血瘀证)、参松养心胶囊(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兼见心律不齐者)、芪参益气滴丸(益气活血、止痛,用于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
- 中药注射剂:病情危急时(如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可在西医抢救基础上配合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生脉注射液(益气养阴)等静脉滴注,以改善心功能、稳定血压。
(三)针灸与非药物疗法
- 体针:主穴取内关(宁心安神、宽胸理气)、膻中(气会之穴,调理气机)、心俞(调节心脏功能)、厥阴俞(心包背俞穴,通络止痛);配穴:气虚加足三里(健脾益气)、血瘀加血海(活血化瘀)、痰浊丰隆(化痰降浊),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日为一疗程。
- 艾灸:适用于寒凝心脉、心阳虚衰证,取心俞、膻中、关元(温补元阳),用隔姜灸,每穴3~5壮,以局部温热为度,可温通心阳、散寒止痛。
- 推拿:按揉内关、膻中、神门等穴,每次3~5分钟,每日2次;或沿心经(极泉、少海等)、心包经(曲泽、间使等)循行方向推揉,以疏通经络、缓解心绞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性
严重冠心病病情复杂,中医治疗需严格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危急时刻(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必须以西医抢救为先(如溶栓、介入手术、抗凝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结合中医辨证调理,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 术后调理:冠心病支架或搭桥术后,患者常出现“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证,用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可改善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复发、预防支架内再狭窄。
- 西药减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西药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肝功能损伤等,配合健脾和胃中药(如香砂六君子汤)可减轻副作用,提高患者依从性。
中医调护与生活管理
- 情志调摄:焦虑、抑郁是冠心病发作的重要诱因,需通过移情易性(如听音乐、练书法)、疏肝解郁(如柴胡疏肝散加减)调节情绪,避免“怒伤肝”“思伤脾”加重气血瘀滞。
- 饮食调理: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多吃山楂(活血化瘀)、洋葱(降脂)、黑木耳(抗血栓)、芹菜(降压);阳虚者宜食生姜、羊肉(温阳散寒),阴虚者宜食百合、银耳(滋阴润燥),忌食肥肉、动物内脏、辛辣刺激之品。
- 运动养生:选择太极、八段锦、散步等缓和运动,每日30分钟,以“不疲劳、不胸闷”为度,通过“动则生阳”促进气血运行,避免剧烈运动耗伤心气。
相关问答FAQs
问:中医治疗严重冠心病能替代西医治疗吗?
答:不能,严重冠心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左主干病变等)病情危急,西医的介入手术、溶栓、抗凝等治疗是快速开通血管、挽救生命的核心手段,中医无法替代,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① 病情稳定期改善症状(如胸痛、乏力、失眠);② 减少西药副作用;③ 降低远期心血管事件风险(如支架内再狭窄、心衰),中西医结合是严重冠心病治疗的最佳选择,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
问:冠心病患者日常食疗有哪些推荐?
答:冠心病食疗需结合证型选择食材:① 气虚血瘀证:黄芪山药粥(黄芪20g、山药30g、粳米50g,煮粥食用),补气活血;② 痰浊闭阻证:山楂陈皮茶(山楂15g、陈皮5g,泡水代茶饮),化痰降脂;③ 寒凝心脉证:生姜羊肉汤(生姜15g、羊肉100g,炖汤加少量盐),温阳散寒;④ 心肾阴虚证:百合银耳羹(百合15g、银耳10g、冰糖少许,炖羹滋阴),需注意,食疗仅为辅助,不能替代药物和正规治疗,且需避免过饱(“饮食有节”),以免加重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