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味苦的药材能止咳?有哪些常见及原理?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中医认为,药味与功效密切相关,苦味药具有“燥湿、降泄、坚阴”的特性,在止咳类药材中,苦味多能清泄肺热、降气化痰、燥湿止咳,尤其适用于外感风热、痰热壅肺、肺气上逆等所致的咳嗽,这类药材通过苦泄之性清除肺中邪气,使肺气宣降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止咳目的,但需注意,苦味药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需配伍健脾药使用,且部分苦味止咳药具有一定毒性,需严格炮制和把控用量,以下详细介绍常见味苦止咳药材的特性与应用。

味苦止咳的药材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被誉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要药”,其苦寒之性善清肺经实热,对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高热烦渴者尤为适宜,常与桑白皮、知母、贝母配伍,如清气化痰丸;若肺热壅盛、咳喘气急,可配伍麻黄、杏仁,增强清肺平喘之效,黄芩尚能止血,对肺热咳血、衄血也有良效,但因其苦寒伤胃,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需慎用,或配伍生姜、大枣、甘草等顾护脾胃。

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性甘寒,归肺经,以“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为长,其味苦性寒,能清泻肺中郁热,降气平喘,适用于肺热咳喘、痰多黄稠、甚或面目浮肿者,常与地骨皮、甘草配伍,如泻白散;若痰涎壅盛、喘息不得卧,可配伍葶苈子、苏子,增强泻肺化痰之力,桑白皮性虽寒凉,但味甘不伤阴,对肺热久咳、阴虚有热者亦可用,然肺虚无火、小便多者忌服。

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性苦微寒,归肺、胃经,功专“清肺止咳,降逆止呕”,其苦能降泄,寒能清热,既能清肺热以止咳,又能降肺气以平喘,对肺热咳嗽、气逆喘急、痰黄黏稠者效果显著,可单用蜜炙服,或与桑叶、前胡、贝母同用;若胃热呕逆、呃逆不止,配伍竹茹、芦根可清胃止呕,枇杷叶入药需刷去绒毛,以免刺激咽喉,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者慎用。

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种子,性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是“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常用药,其味苦能降,性温能散,上能降肺气以止咳平喘,下能润大肠以通便滞,适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肠燥便秘等症,常配伍麻黄、甘草,如三拗汤;若阴虚肺燥、干咳无痰,配伍沙参、麦冬、百合可润肺止咳,苦杏仁有小毒,需去皮尖炒制后使用,用量宜控制在3-10g,婴儿及阴虚咳嗽、大便溏泄者忌服,以免中毒或伤津。

味苦止咳的药材

百部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性甘苦微温,归肺经,以“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为功,其味苦性平,不燥不腻,无论新久咳嗽、寒热虚实皆可应用,对肺痨咳嗽、百日咳、顿咳(痉挛性咳嗽)尤为擅长,可单用蒸蜜服,或配伍紫菀、款冬花、沙参,增强润肺止咳之效;若兼有风寒,配伍荆芥、防风、桔梗可疏风散寒止咳,百部尚能杀虫,对蛲虫、阴道滴虫有抑制作用,但因其性温,对阴虚燥咳者需配伍养阴药。

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干燥根,性苦辛微寒,归肺经,兼具“降气化痰、宣散风热”之效,其味苦辛,能升能散,既疏散风热以宣肺,又降气化痰以止咳,对风热咳嗽、痰热壅肺、痰黄稠厚、咳喘胸满者最为适宜,常与桑叶、菊花、牛蒡子配伍疏风清热,或与贝母、瓜蒌、半夏配伍化痰止咳;若外感风寒、咳嗽痰多,配伍紫苏、杏仁、桔梗可散寒化痰,前胡性寒,对寒痰咳嗽、阴虚咳嗽者不宜。

矮地茶,又名紫金牛,为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的干燥全草,性苦平,归肺、肝经,是民间常用的化痰止咳药,现代多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其性平偏凉,味苦能降,既能化痰止咳,又能活血祛瘀,对咳嗽痰多、痰白或黄、喘息气促,尤其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缓解期效果较好,可单用煎服,或配伍鱼腥草、金荞麦、枇杷叶增强清热化痰之力;尚能活血通络,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矮地茶药性平和,但孕妇慎用。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性苦甘微寒,归肺、心经,以“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为长,其味苦能泄,甘能润,寒能清热,尤善治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如沙参麦冬汤配伍沙参、麦冬;若痰火郁结、瘰疬疮肿、肺痨咳嗽,配伍玄参、牡蛎、夏枯草可散结消痈,川贝母反乌头,不宜与川乌、草乌、附子同用,且性寒,脾胃虚寒、寒痰咳嗽者忌服。

味苦止咳的药材

为便于查阅,现将主要味苦止咳药材的关键信息归纳如下:

药材名 性味归经 核心功效 主治重点 使用注意
黄芩 苦寒,归肺、胆等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肺热咳嗽,高烦渴,咳血 脾胃虚寒者慎用
桑白皮 甘寒,归肺经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肺热咳喘,痰多黄稠,面目浮肿 肺虚无火、小便多者忌用
枇杷叶 苦微寒,归肺、胃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 需去毛,胃寒呕吐者慎用
苦杏仁 苦微温,有小毒,肺、大肠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需炮制,用量宜小,婴儿慎用
百部 甘苦微温,归肺经 润肺下气止咳,杀虫 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 阴虚燥咳者需配养阴药
前胡 苦辛微寒,归肺经 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风热咳嗽,痰热壅肺,咳喘胸满 寒痰咳嗽、阴虚咳嗽者不宜
矮地茶 苦平,归肺、肝 化痰止咳,活血祛瘀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喘息 孕妇慎用
川贝母 苦甘微寒,归肺、心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肺热燥咳,阴虚劳嗽,痰中带血 反乌头,脾胃虚寒、寒痰忌用

相关问答FAQs

味苦止咳药材都适合热性咳嗽吗?有没有需要注意的禁忌?
味苦止咳药材多用于热性咳嗽(如肺热、痰热咳嗽),因其苦寒之性能清泄热邪、降气化痰,如黄芩、桑白皮、川贝母等,但并非所有苦味药都适用于热咳,需结合具体病性:若属寒性咳嗽(痰白清稀、遇冷加重),苦寒药易伤阳气,加重病情,如前胡、黄芩则不宜;若属阴虚燥咳(干咳少痰、口咽干燥),需选用甘润苦泄之品(如川贝母、百部),避免纯苦寒伤阴,苦味药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食少便溏、胃脘冷痛)需配伍健脾药(如党参、白术)或选用药性平和的苦味药(如矮地茶)。

为什么有些味苦止咳药材有小毒,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部分苦味止咳药材因含有毒性成分,需严格规范使用,如苦杏仁含苦杏仁苷,水解后产生氢氰酸,过量可抑制呼吸中枢;马兜铃(因肾毒性已少用)含马兜铃酸,可致肾损伤,使用时需注意:① 炮制减毒,如苦杏仁需去皮尖炒制,破坏部分酶活性,减少氢氰酸生成;② 控制用量,如苦杏仁每日用量不超过10g,入汤剂需久煎;③ 辨证用药,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特殊人群(孕妇、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或慎用;④ 遵医嘱配方,不自行随意配伍,尤其避免与含重金属或肝毒性药物同用,使用期间若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无花果片功效如何?适合哪些人群?服用有何禁忌?
« 上一篇 09-01
尿频尿短中医治疗效果如何?有哪些有效治疗方法?
下一篇 » 09-0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