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中草药方大全,哪些方剂适用不同骨折?如何安全有效使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中医称之为“伤折”,认为其病机为外力损伤筋骨,导致气血瘀滞、经络阻塞,进而影响肝肾精血的濡养,治疗需遵循“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原则,通过中草药内服、外用等多途径调理,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以下从骨折早、中、晚不同阶段,整理常用中草药方剂及使用要点。

骨折中草药方大全

骨折早期(伤后1-2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骨折早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甚至皮下瘀斑,此期以“气滞血瘀”为核心病机,治疗需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兼以理气通络。

(一)内服方剂

  1. 桃红四物汤加减

    • 组成:桃仁12g、红花10g、当归15g、川芎10g、熟地黄20g、白芍12g、三七粉6g(冲服)、延胡索15g、甘草6g。
    •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主治:骨折早期局部肿胀刺痛、皮下瘀斑,舌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涩。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三七粉分两次冲服。
    • 加减:若肿胀严重加茯苓15g、泽泻15g利水消肿;疼痛剧烈加乳香10g、没药10g行气止痛。
  2. 血府逐瘀汤加减

    • 组成:桃仁12g、红花10g、当归15g、生地黄15g、川芎10g、赤芍12g、牛膝15g、柴胡10g、枳壳10g、桔梗6g、甘草6g。
    •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 主治:骨折早期胀痛明显,伴胸胁胀闷(如肋骨骨折),舌暗苔薄,脉弦。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外用方剂

外用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患处,快速缓解肿痛,常用剂型为膏药、散剂或煎汤湿敷。

方剂名称 组成(部分) 功效 用法
消肿止痛膏 大黄、栀子、乳香、没药、冰片各等份,研末用蜂蜜或黄酒调成糊状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涂于纱布上,敷于患处(避开伤口),每日换药1次,连用3-5天。
双柏散(膏) 侧柏叶、黄柏、大黄、薄荷、泽兰各等份,研末,水调或用凡士林调成膏状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外敷患处,每日1-2次,适用于早期红肿热痛明显者。
栀子散 栀子、红花、桃仁、土鳖虫各30g,研末,取适量用蛋清或醋调成糊状 活血消肿、止痛 敷于患处,厚度约0.5cm,用绷带包扎,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闭合性骨折肿胀。

骨折中期(伤后2-4周):接骨续筋、和营生新

骨折中期局部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开始骨痂形成,此期“瘀血渐化,但筋骨未续”,治疗需以接骨续筋、和营生新为主,兼以健脾益气。

骨折中草药方大全

(一)内服方剂

  1. 接骨紫金丹加减

    • 组成:骨碎补15g、自然铜(煅)10g、土鳖虫10g、当归15g、川芎10g、黄芪20g、续断15g、杜仲15g、甘草6g。
    • 功效:接骨续筋、益气养血。
    • 主治:骨折中期骨痂形成缓慢,局部酸痛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自然铜需先煎30分钟。
    • 加减:若骨折愈合缓慢加鹿角胶10g(烊化)、龟甲胶10g(烊化)滋肾填精;脾胃虚弱加党参15g、白术12g健脾益气。
  2. 续骨活血汤加减

    • 组成:当归尾12g、赤芍12g、白芍12g、生地黄15g、红花10g、地鳖虫10g、骨碎补15g、续断15g、自然铜10g、甘草6g。
    • 功效:活血化瘀、接骨续筋。
    • 主治:各种骨折中期,局部活动时仍有疼痛,骨痂形成但未坚实。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外用方剂

中期外用药物以促进骨痂生长、舒筋活络为主,可配合功能锻炼。

方剂名称 组成(部分) 功效 用法
接骨散 骨碎补、自然铜、土鳖虫、白及、乳香、没药各等份,研末,用白酒或蜂蜜调成糊状 接骨续筋、活血生新 外敷患处,隔日换药1次,适用于中期骨痂形成期。
舒筋活络膏 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牛膝、红花、艾叶各30g,煎汤后用毛巾浸药液湿敷患处 舒筋活络、通利关节 每日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中期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者。

骨折晚期(伤后4周以上):补肝肾、强筋骨、通利关节

骨折晚期骨痂已基本形成,但可能存在筋肉萎弱、关节僵硬、活动不利等症状,此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治疗需以补益肝肾、强筋骨、通利关节为主。

(一)内服方剂

  1. 六味地黄丸加减

    骨折中草药方大全

    • 组成: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5g、泽泻10g、茯苓15g、牡丹皮10g、杜仲15g、续断15g、牛膝15g、骨碎补15g。
    •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 主治:骨折后期筋骨酸软无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少,脉细。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或改用丸剂(如六味地黄丸每次6g,每日3次)。
    • 加减:若气血两虚加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5g益气养血;兼有风湿加独活10g、桑寄生15g祛风除湿。
  2. 壮筋养血汤加减

    • 组成:白芍15g、当归15g、川芎10g、熟地黄20g、党参15g、黄芪20g、杜仲15g、续断15g、牛膝15g、砂仁6g(后下)。
    • 功效:益气养血、壮筋骨。
    • 主治:骨折后期气血亏虚,筋骨萎软,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外用方剂

晚期外用药物以温经通络、软坚散结、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为主,可配合熏洗、热敷。

方剂名称 组成(部分) 功效 用法
海桐皮汤 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川椒、威灵仙、白芷、甘草、防风各15g,煎汤熏洗 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先熏后洗,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适用于晚期关节僵硬、疼痛。
骨科外洗方 伸筋草、透骨草、路路通、刘寄奴、红花、艾叶、桂枝、桑枝各30g,煎汤熏洗 舒筋活络、松解粘连 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骨折后关节活动障碍。

注意事项

  1. 辨证论治:骨折治疗需根据患者体质、骨折类型、病程阶段辨证用药,如气虚体质者早期需加用益气药,阴虚者慎用温燥药。
  2. 药物安全:中草药使用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有肝肾功能不全、过敏史者需谨慎,外用药物若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
  3. 配合治疗:中草药治疗需与西医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相结合,早期制动,中期开始适当活动,晚期加强关节康复训练,以促进功能恢复。
  4. 饮食调理:骨折期间可适当补充钙、蛋白质(如牛奶、豆制品、瘦肉),避免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物,中期可适当增加骨汤、田七等促进骨痂生长的食物。

相关问答FAQs

Q1:骨折早期可以用哪些中草药外敷消肿?
A:骨折早期外敷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常用方剂包括消肿止痛膏(大黄、栀子、乳香、没药等)、双柏散(侧柏叶、黄柏、大黄等)、栀子散(栀子、红花、桃仁等),使用时需注意:若皮肤有破损或伤口,应避免直接外敷,可选择离患处周围皮肤外敷;闭合性骨折肿胀严重者可抬高患肢,配合外敷促进血液循环;一般每日换药1次,连续使用3-5天,若肿胀未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Q2:中草药治疗骨折需要多久见效?
A:中草药治疗骨折的效果因人而异,与骨折类型、患者体质、治疗时机及是否配合其他治疗有关,早期(1-2周)内服活血化瘀药配合外敷,3-5天可见肿胀疼痛减轻;中期(2-4周)接骨续筋用药后,2-3周骨痂开始形成;晚期(4周后)补肝肾强筋骨用药,需1-3个月恢复关节功能,但需注意,中草药治疗是辅助手段,严重骨折(如开放性、粉碎性)需先进行西医复位、固定,再结合中草药促进愈合,不可单纯依赖中草药延误病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肉桂药材图片大全能帮你识别哪些品种及品质特征?
« 上一篇 09-01
地骨皮药材图片大全包含哪些高清鉴别图及药用特征?
下一篇 » 09-0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