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草药能治马咳嗽?效果与用法如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马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多因外感六淫、内伤脏腑或痰饮阻滞所致,中兽医认为“肺为娇脏”,主司呼吸,外邪侵袭或功能失调易致肺气不宣、上逆而咳,治疗马咳嗽需辨证论治,根据风寒、风热、燥咳、肺热、痰饮等不同证型选用中草药,以下为具体药物及用法。

能治马咳嗽的中草药

风寒咳嗽

症状:咳嗽声重,鼻流清涕,被毛逆立,怕冷,耳鼻发凉,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常用中草药

  1. 麻黄:辛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去节先煎去沫,用量5-10g/次,煎水灌服,可配杏仁增强止咳平喘之效。
  2. 紫苏叶:辛温,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后下,用量10-15g/次,可加生姜(辛温,解表散寒,温中止呕)3-5片同煎,增强散寒之力。
  3. 前胡:苦辛微寒,归肺、脾经,降气化痰、宣肺止咳,用量10-15g/次,与麻黄、杏仁配伍,共奏宣肺止咳之效。
  4. 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宣肺、祛痰、利咽,用量5-10g/次,为“诸药之舟楫”,能载药上行,助肺气宣发。

方剂参考:三拗汤加减(麻黄、杏仁、甘草、紫苏叶、生姜),煎水去渣,候温灌服,每日1剂,连用3-5天。

风热咳嗽

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痰黏稠或黄,咽痛,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常用中草药

  1. 桑叶:甘苦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用量10-15g/次,可配菊花(甘苦微寒,疏散风热、平肝明目)10-15g,增强清热之效。
  2.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后下,用量5-10g/次,煎水时后下以防挥发油流失。
  3.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量15-20g/次,连翘(苦微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10-15g同用,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4. 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量3-6g/次,研末冲服,适用于热咳痰黏者。

方剂参考: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甘草、金银花、连翘),煎水灌服,每日1剂,连用3-5天。

燥咳

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鼻燥咽干,口干舌燥,舌干少津,脉细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常用中草药

能治马咳嗽的中草药

  1. 沙参:甘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量15-20g/次,可配麦冬(甘微苦微寒,养阴生津、润肺清心)10-15g,增强滋阴润燥之效。
  2. 玉竹:甘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量10-15g/次,与沙参、麦冬同用,治燥伤肺胃阴分之干咳。
  3. 梨皮:甘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润肺化痰,用量30-50g/次,煎水取汁,兑入药液中灌服,增强润燥止咳作用。
  4. 款冬花:辛微苦温,归肺经,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用量5-10g/次,与川贝母同用,治燥咳久咳不止。

方剂参考: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桑叶、杏仁、川贝母、梨皮、甘草),煎水灌服,每日1剂,连用5-7天。

肺热咳嗽

症状:咳嗽气粗,痰黄稠或带血,口干舌燥,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肺,化痰止咳。
常用中草药

  1. 黄芩:苦寒,归肺、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量10-15g/次,配栀子(苦寒,泻火除烦、清热利湿)10g,清泻肺热。
  2.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先煎30分钟,用量30-50g/次,用于肺热炽盛、高咳喘急者。
  3.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鲜品捣汁或干品15-30g/次,煎水灌服,治肺热咳喘、痰黄腥臭。
  4. 瓜蒌:甘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用量10-15g/次,全瓜蒌或瓜蒌皮、仁同用,化痰通便,使热随大便而下。

方剂参考: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芩、栀子、知母、石膏、鱼腥草、瓜蒌、桔梗、甘草),煎水灌服,每日1剂,连用5-7天。

痰饮咳嗽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痰多白黏或清稀,胸闷脘痞,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常用中草药

  1. 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制半夏用量5-10g/次,生半夏有毒,需炮制后使用,配生姜(温中止呕)制其毒性。
  2. 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量5-10g/次,与半夏、茯苓同用,为“二陈汤”核心药,燥湿化痰兼理气。
  3.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量15-20g/次,健脾以杜生痰之源,为“治痰之本”。
  4. 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益气健脾、燥湿利水,用量10-15g/次,与茯苓、陈皮同用,增强健脾燥湿之效。

方剂参考:二陈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白术),煎水灌服,每日1剂,连用5-7天。

能治马咳嗽的中草药

常用中草药治疗马咳嗽归纳表

证型 主要症状 治法 常用草药及参考用量(g/次)
风寒咳嗽 咳嗽声重,鼻流清涕,怕冷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麻黄5-10,杏仁10-15,紫苏叶10-15,生姜3-5片
风热咳嗽 咳嗽频剧,痰黄黏,咽痛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叶10-15,菊花10-15,薄荷5-10,金银花15-20
燥咳 干咳无痰,鼻燥咽干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沙参15-20,麦冬10-15,梨皮30-50,川贝母3-6
肺热咳嗽 咳嗽气粗,痰黄稠,便秘 清热泻肺,化痰止咳 黄芩10-15,石膏30-50,鱼腥草15-30,瓜蒌10-15
痰饮咳嗽 痰多白黏,食欲不振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半夏5-10,陈皮5-10,茯苓15-20,白术10-15

相关问答FAQs

问:马咳嗽用中草药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答:首先需辨证准确,区分风寒、风热等证型,不可盲目用药,如风寒咳嗽误用寒凉药易致寒凝气滞,风热咳嗽误用温燥药易助热伤阴;其次注意药物炮制和用法,如麻黄需先煎去沫,半夏有毒需制用,薄荷后下以防有效成分挥发;最后需结合饲养管理,治疗期间应避免马匹受凉、喂食霉变饲料,多饮温水,轻症可单用草药,重症需配合西药或针灸综合治疗。

问:中草药治疗马咳嗽多久见效?如何判断疗效?
答:疗效因证型、病程及马匹体质而异:一般风寒、风热轻症用药1-2剂后咳嗽频率可减轻,3-5剂症状明显缓解;燥咳、肺热咳嗽因需滋阴清热或清泻肺热,见效较慢,通常需5-7天;痰饮咳嗽需健脾化痰,疗程较长,可能7-10天,疗效判断标准:咳嗽次数减少、咳声减轻、痰量减少或痰液变稀、食欲恢复、精神好转、舌苔脉象改善为有效;若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或加重,需调整方剂或检查是否有其他疾病(如肺炎、支气管异物等)。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后白带水样是何原因?
« 上一篇 09-02
中医治疗痔疮图片药方真实有效吗?如何辨证施治效果最佳?
下一篇 » 09-0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