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兰草的药用价值与应用方法是什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中药材兰兰,为兰科植物建兰、蕙兰、春兰等多种兰属植物的干燥或新鲜全草,是我国传统药用植物之一,其药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兰兰性辛、平,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清暑解表、调经止痛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湿浊中阻、脘痞腹胀、食欲不振、暑湿感冒、月经不调等症,因其药性平和、疗效确切,在民间及中医药领域广泛应用。

中药材兰草

兰兰的来源与植物学特征

兰兰为兰科兰属(Cymbidium)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广泛分布,常见品种有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蕙兰(Cymbidium faberi)、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等,其根茎肉质,具假鳞茎;叶线形或带形,革质,深绿色,具平行脉;花葶直立,总状花序,花色多为淡黄、浅绿、紫红等,具清香,药用部位多为全草,夏季花初开时采收,晒干或鲜用,不同品种的兰兰在化学成分及功效上略有差异,如建兰以化湿醒脾见长,蕙兰偏于清暑解表,春兰则调经止痛作用更佳。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兰兰性辛、平,气味芳香,归脾、胃、肺经,其核心功效可概括为“化湿、醒脾、解表、调经”,具体主治如下:

  1. 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兰兰辛香行散,能化湿浊、醒脾气,用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舌苔白腻等症,常与藿香、佩兰、厚朴等同用,如《时病论》中的兰草汤。
  2. 清暑解表,和中止呕:其性平偏凉,能清暑热、解表邪,适用于暑湿感冒所致的发热头痛、胸闷乏力、恶心腹泻等,可配伍香薷、扁豆、荷叶等,增强解暑化湿之效。
  3. 调经止痛,活血通络:兰兰入肝脾经,能疏肝理气、活血调经,用于肝郁气滞或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常与当归、香附、益母草同用,可改善经前乳房胀痛、经期小腹冷痛等症状。
  4.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鲜品捣外敷或煎汤含漱,可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出血等,取其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效。

临床应用与配伍举例

兰兰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病情辨证配伍,以下为常见配伍方案:

中药材兰草

  • 湿阻脾胃证:兰兰15g,配藿香12g、陈皮9g、厚朴6g,水煎服,以增强化湿行气、醒脾和胃之效,适用于脘痞腹胀、食少便溏。
  • 暑湿感冒:兰兰10g,配香薷10g、扁豆15g、荷叶6g,水煎服,用于夏季暑湿袭表、身热倦怠、头重如裹。
  • 月经不调:兰兰9g,配当归12g、白芍15g、香附10g,水煎服,可疏肝养血、调经止痛,适用于肝郁血虚之月经后期、痛经。
  • 咽喉肿痛:鲜兰兰30g,煎汤含漱,或捣烂取汁加蜂蜜调服,清热解毒、利咽止痛,适用于风热喉痹、乳蛾。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鲜品可用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含漱。
  • 使用注意:兰兰辛香耗气,阴虚血燥、气虚多汗者慎用;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慎用调经方面应用;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配伍禁忌)。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兰兰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等,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

  1. 调节胃肠功能:挥发油中的芳樟醇、桉油精等成分能促进胃肠蠕动,抑制肠道平滑肌痉挛,改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2. 抗菌抗病毒:兰兰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也有一定抑制效果。
  3. 抗炎镇痛:黄酮类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痛经、关节炎等疼痛症状。
  4. 调节免疫:多糖成分可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辅助抗肿瘤、抗衰老。

兰兰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表

化学成分 代表物质 药理作用
挥发油 芳樟醇、桧烯、桉油精 抗菌、促胃肠蠕动、解热
黄酮类 芹菜素、槲皮素 抗炎、抗氧化、镇痛
生物碱 石斛碱、建兰碱 调节免疫、降血压
多糖 兰兰多糖 增强免疫力、抗肿瘤

相关问答FAQs

Q1:兰兰和佩兰是同一种药材吗?
A1:不是,兰兰为兰科兰属植物(如建兰、蕙兰等),而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的干燥地上部分,两者虽均名“兰”,科属不同,功效也有差异:兰兰偏于醒脾开胃、调经止痛,佩兰长于化湿醒脾、解暑发表,临床应用时需根据病情辨证选择。

Q2:兰兰可以长期泡水喝吗?
A2:不建议长期过量饮用,兰兰性辛香,虽能化湿醒脾,但长期服用可能耗气伤阴,尤其阴虚火旺(如口干舌燥、潮热盗汗)或气虚(如乏力自汗)者,长期饮用可能加重症状,建议在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一般连续饮用不超过2周,若症状无改善或出现不适,需及时停药并就医。

中药材兰草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见肿消的学名究竟是什么?请告知。
« 上一篇 09-02
什么药材被称为麦冬?名称由来、功效及特性解析
下一篇 » 09-0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