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作为中药材,其滋补功效、适用人群与使用禁忌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鹿茸,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之一,素有“东北三宝”之称,在中医药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应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具有“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其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使其在医疗保健领域持续受到关注,本文将从来源、性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化学成分、现代研究、临床应用、使用注意及鉴别方法等方面,对鹿茸进行全面阐述。

鹿茸 中药材

来源与加工

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或马鹿(Cervus elaphus)的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习称“花鹿茸”;后者主产于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等地,习称“马鹿茸”,传统采收多在清明后45-60天,此时鹿茸生长至“二杠”或“三杈”阶段(即具1-2个分枝),骨质化程度低,有效成分含量高,采收时需麻醉后锯下,立即烫封止血,再经排血、烘干、切片等加工工序,排血茸”需抽出茸内血液,“砍茸”则带部分头骨,加工后按形状、规格分为“二杠茸”“三杈茸”“再生茸”等等级,以茸体饱满、毛色鲜亮、皮红润者为佳。

性状鉴别

鹿茸的性状鉴别是保证药材质量的关键,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1-2个分枝(二杠茸),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cm,直径4-5cm,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眉枝),长9-15cm;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密生黄棕色或灰棕色茸毛,茸毛细软而富有弹性,皮红棕色或棕黄色,光滑无骨质;断面蜂窝状,黄白色或淡棕色,中间密布细孔;气微腥,味微咸,马鹿茸体型较大,分枝较多(常为三杈茸),主枝长30-100cm,直径6-8cm,表面黄棕色或黑棕色,茸毛粗硬,皮灰黑色,断面蜂窝状较粗大,伪品如鹿角片、合成鹿茸等,可通过茸毛疏密、断面特征、有无骨质等区分(详见表1)。

表1:花鹿茸与马鹿茸主要性状对比
| 项目 | 花鹿茸 | 马鹿茸 |
|----------------|-----------------------------------|-----------------------------------|
| 形状 | 圆柱状,二杠茸为主(1-2分枝) | 圆柱状,三杈茸为主(3分枝) |
| 大小 | 主枝长17-20cm,直径4-5cm | 主枝长30-100cm,直径6-8cm |
| 表面颜色 | 黄棕色或红棕色,茸毛细软 | 黄棕色至黑棕色,茸毛粗硬 |
| 断面 | 蜂窝状细密,黄白色 | 蜂窝状较粗,色深 |
| 气味 | 气微腥,味微咸 | 气微腥,味微咸,略带咸腥 |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根据《中国药典》,鹿茸性甘、咸,温;归肾、肝经,其核心功效为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具体应用如下:

  1. 肾阳不足:用于肾阳虚衰引起的阳痿遗精、宫冷不孕、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冷痛,常配伍人参、肉桂、附子(如右归丸);
  2. 精血亏虚:用于精血不足导致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小儿发育迟缓,常配伍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如龟鹿二仙膏);
  3. 筋骨痿软:用于肝肾亏虚所致的筋骨无力、步履艰难、骨折延迟愈合,常配伍杜仲、续断、骨碎补;
  4. 冲任不固:用于妇女崩漏带下、月经过多,常配伍阿胶、艾叶、当归;
  5. 疮疡久溃:用于疮疡内陷、脓液清稀、久不收口,常配伍黄芪、肉桂、当归(如托里透脓汤)。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鹿茸的药效物质基础复杂,主要包含以下成分:

鹿茸 中药材

  1. 氨基酸类:含多种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亮氨酸)及特殊氨基酸(如鹿茸多肽、鹿茸精氨酸),总含量达50%以上,其中活性肽(如鹿茸多肽)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2. 生长因子类:含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皮生长因子(EGF)、神经生长因子(NGF)等,可促进组织修复、延缓衰老;
  3. 甾体类:含雌二醇、睾酮等性激素前体物质,具有调节性激素水平的作用;
  4. 其他成分:含多糖(增强免疫)、脂肪酸、磷脂、微量元素(锌、铁、钙、磷)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鹿茸具有以下作用:

  • 促进生长发育:IGF-1可刺激软骨细胞增殖,加速骨骼生长,适用于小儿发育不良;
  • 增强免疫力:多糖和多肽可激活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抗衰老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 抗疲劳与耐缺氧:改善能量代谢,提高运动耐力,缓解疲劳;
  • 促进造血: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改善贫血;
  • 改善性功能: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高雄激素水平,改善阳痿、早泄。

临床应用与制剂

鹿茸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既可入汤剂,也可制成中成药或保健食品:

  1. 传统方剂:如“龟鹿二仙膏”(龟板、鹿角、人参、枸杞子)用于阴阳两虚,“参茸丸”(人参、鹿茸、熟地、当归)用于气血两亏;
  2. 现代制剂:鹿茸精注射液(用于神经衰弱、失眠、阳痿)、鹿茸片口服液(用于体质虚弱、腰膝酸软)、鹿茸酒(滋补强壮);
  3. 保健食品:鹿茸粉、鹿茸胶囊等,作为滋补品增强体质,但需注意“药食同源”规定,不可替代药物治疗。

使用注意与禁忌

鹿茸性温,虽为补益佳品,但并非人人适用,需注意以下事项:

  1. 辨证使用:仅适用于阳虚、血虚体质,阴虚火旺(如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实热证(如高热、便秘、舌红苔黄)者禁用;
  2. 用量控制:内服每日1-3g,研末吞服效果更佳,过量易导致“上火”(如口舌生疮、鼻出血、血压升高);
  3. 人群禁忌: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及孕妇、儿童慎用;
  4.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十八反”);
  5. 贮藏方法:密封、避光、防潮,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虫蛀。

真伪鉴别与资源保护

市场上鹿茸伪品较多,常见有:

  • 鹿角伪制品:将鹿角锯段后染色、粘贴茸毛,质地坚硬,断面骨质化,无蜂窝状;
  • 合成鹿茸:用动物骨胶、塑料等压制,茸毛粗糙易脱落,断面无自然纹理;
  • 其他动物角:如羊角、牛角加工品,表面无茸毛,断面实心。
    真伪鉴别可通过“看茸毛、摸质地、观断面、尝气味”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显微或理化鉴别(如鹿茸粉末可见不规则碎块、表皮细胞、毛茸角质层)。

野生梅花鹿、马鹿因过度捕猎已濒危,目前市场鹿茸主要来自人工养殖,需关注养殖鹿的品种纯度、饲养环境及加工规范,确保药材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鹿茸 中药材

相关问答FAQs

问1:鹿茸适合哪些人群长期服用?
答:鹿茸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体质,如畏寒怕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须发早白、产后虚弱等人群,但需注意“辨证施补”,阴虚火旺(如手心发热、夜间盗汗)或实热体质者不宜服用;儿童、孕妇、高血压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长期服用建议从小剂量开始(如每日1g),间断服用,避免上火。

问2:鹿茸怎么吃效果最好?有哪些常见用法?
答:鹿茸的常见用法及效果如下:

  1. 研末吞服:将鹿茸磨成细粉,每次1-3g,温水送服,利于吸收,适合日常保健;
  2. 入汤剂煎煮:与其他药材(如人参、枸杞、山药)同煎,需单独先煎(煮沸3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充分发挥药效;
  3. 泡酒:取鹿茸50g,配高度白酒1000ml,密封浸泡1-2个月,每日饮用20-30ml,适合阳虚体质;
  4. 炖汤:如鹿茸炖鸡汤、鹿茸炖瘦肉,加入红枣、桂圆等温补食材,适合产后或术后虚弱者。
    需注意,鹿茸温燥,夏季或湿热天气不宜服用,以免助热生火。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紫金标药材价格近期走势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最新市场价是多少?
« 上一篇 09-03
中医治疗核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如何?
下一篇 » 09-03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