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屎在传统中医药学中是一味名为“夜明砂”的药材,其药用历史可追溯至古代医籍,因其具有清肝明目、活血消积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关于其来源、功效、安全性及现代研究,需从多角度进行科学认知,避免盲目使用。
夜明砂的来源与传统应用
夜明砂为蝙蝠科动物多种蝙蝠(如中华菊头蝠、大耳蝠、蹄蝠等)的干燥粪便,其名称由来与“主治雀目、夜盲”的功效相关,《本草纲目》记载:“夜明砂,能治目盲,故得此名。”传统中医认为,夜明砂性味辛、寒,归肝经,具有三大核心功效:
清肝明目,主治目疾
夜明砂是治疗眼病的常用药,尤其适用于肝火上炎或肝血不足引起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视物模糊、夜盲症(雀目)等,古籍中常配伍其他药材使用,如《圣惠方》中“夜明砂散”,以夜明砂配伍苍术、猪肝,治疗小儿疳眼、雀目夜盲;《普济方》则用其配伍菊花、决明子,清肝明目,缓解目赤肿痛,现代临床仍保留其用于病毒性角膜炎、老年性白内障等辅助治疗的记载,但需辨证施治。
活血消积,疗疳化积
中医认为,小儿疳积多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导致,常见面色萎黄、毛发枯槁、腹部胀满等症状,夜明砂性寒,能入肝经血分,活血化瘀,兼有消食化积之效,常配伍胡黄连、使君子、山楂等,如《医宗金鉴》中的“肥儿丸”,可消疳化积、健脾清热,其对妇女经闭、癥瘕积聚(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也有一定调理作用,但需严格配伍,避免单用。
解毒散结,外用疗疮
夜明砂外用可解毒消肿,治疗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等。《本草汇言》记载其“主敷疮肿,出恶肉”,常研末调敷患处,或配伍冰片、雄黄等,增强清热解毒之力,现代也有将其用于皮肤溃疡、丹毒等辅助治疗的案例,但需注意过敏反应。
现代研究与药理作用
随着现代药理学的发展,夜明砂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但其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需结合传统经验科学看待。
化学成分分析
夜明砂的主要成分包括:
- 尿酸盐类:如尿酸、尿囊素,具有抗炎、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 氨基酸:含谷氨酸、天冬氨酸等17种氨基酸,其中部分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可能对眼组织代谢有营养作用;
- 微量元素:含锌、铁、铜、硒等,锌是维持视力的重要元素,缺锌可导致夜盲症;
- 其他:尚含少量胆甾醇、维生素类及未消化昆虫残骸(蝙蝠主食为昆虫,粪便中含几丁质等)。
药理作用研究
- 抗炎与抗氧化:尿囊素和微量元素(如硒)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清除自由基,减轻眼组织氧化损伤,这可能与其“明目”功效相关;
- 促进视网膜代谢:锌和氨基酸是视网膜感光细胞的重要成分,补充可能改善夜盲症患者的暗适应能力;
- 抗菌与抗病毒:体外实验显示,夜明砂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部分病毒(如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外用可辅助控制感染;
- 调节肠道功能:其含有的几丁质可促进肠道益生菌增殖,改善消化功能,这与传统“消积”功效部分吻合。
需注意的是,以上研究多基于动物实验或体外研究,临床疗效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验证,且蝙蝠粪便中可能含有未知的病原体或代谢废物,安全性需严格把控。
使用注意事项与禁忌
夜明砂作为动物粪便类药材,其使用需遵循“辨证论治、炮制规范、来源合法”的原则,避免不良反应。
炮制方法
夜明砂生品易携带病菌,且可能有腥臭味,需经炮制后入药,传统炮制方法为: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清水淘洗,干燥后用文火炒至微黄(称“炒夜明砂”),或与猪肝同煮(称“猪肝制夜明砂”),以增强养肝明目之效,现代药典要求其含水量不得超过10%,总灰质不得超过15%,以确保纯度。
使用禁忌
- 孕妇及体质虚寒者慎用:夜明砂性寒,易伤脾胃,孕妇使用可能影响胎儿,脾胃虚寒者(如腹泻、腹痛)服用后可能加重症状;
- 过敏体质者需谨慎:部分人对其含有的昆虫蛋白或尿酸盐过敏,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需停药并就医;
- 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其含有的重金属(如铅、镉)可能因蝙蝠栖息环境不同而富集,长期服用有蓄积中毒风险,一般建议疗程不超过2周;
- 来源必须合法:蝙蝠是多种病毒(如SARS-CoV、埃博拉病毒)的天然宿主,非法捕捉或食用蝙蝠可能引发公共卫生风险,夜明砂应从正规药材市场购买,确保来源为人工养殖蝙蝠或自然死亡蝙蝠的粪便,避免携带活病毒。
现代临床应用建议
夜明砂目前多作为复方制剂的成分,较少单独使用,如治疗夜盲症,可配伍枸杞、石决明、猪肝等;治疗小儿疳积,可配伍胡黄连、山楂、麦芽等,具体用药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盲目服用。
夜明砂基本信息表
项目 | |
---|---|
药材名称 | 夜明砂(蝙蝠屎、天鼠屎、黑砂星) |
来源 | 蝙蝠科动物多种蝙蝠的干燥粪便 |
性味归经 | 辛、寒;归肝经 |
功效 | 清肝明目,活血消积,解毒散结 |
主治 | 夜盲症、目赤肿痛、小儿疳积、经闭、痈肿疮毒等 |
用法用量 | 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
炮制方法 |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文火炒至微黄;或与猪肝同煮 |
注意事项 | 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忌用,避免长期过量,确保来源合法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夜明砂和石决明都能明目,二者有什么区别?
解答:夜明砂与石决明均能明目,但功效侧重点不同,夜明砂性寒,长于清肝泻火、活血消积,适用于肝火旺盛或兼有瘀滞的目疾(如目赤肿痛、疳积目暗),并能治疗小儿疳积;石决平性平,功擅平肝潜阳、明目退翳,多用于肝阳上亢或风热上扰的目疾(如头痛眩晕、目生翳膜),无消积作用,二者一偏清肝活血,一偏平肝潜阳,需根据病情辨证选用。
问题2:夜明砂真的能治疗夜盲症吗?现代医学如何解释?
解答:传统中医认为夜盲症多因“肝血不足”或“肝热上攻”,夜明砂清肝明目,配伍养肝药(如猪肝、枸杞)可改善症状,现代医学中,夜盲症多与维生素A缺乏、视网膜病变有关,夜明砂含锌、氨基酸等成分,可能通过补充营养、促进视网膜代谢缓解部分夜盲症状,但其作用有限,且无法替代维生素A补充剂或对因治疗,若出现夜盲,需先明确病因(如检查维生素A水平、眼底情况),再结合中药调理,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