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老根,又名臭灵丹根、土常山、臭梧桐根等,为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 Turcz.的干燥根及根茎,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传统中药材,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如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多生于山坡林缘、路旁灌木丛中或溪边沟谷旁,其名虽带“臭”字,却因独特的药用价值在民间广为流传,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利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痈肿疮毒、跌打损伤、湿热泄泻等多种病症。
基源与植物形态
臭老基源为马鞭草科豆腐柴属植物豆腐柴,为落叶灌木,高1-3米,小枝幼时被柔毛,老后渐脱落,叶对生,纸质,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3-10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表面疏生短柔毛,背面沿脉有柔毛,侧脉5-8对;叶柄长1-3厘米,有毛,聚伞花序组成顶生圆锥花序,分枝疏散,被柔毛;花萼杯状,近二唇形,结果时增大;花冠淡紫色或淡黄色,二唇形,上唇4裂,下唇全缘;雄蕊4,二强,伸出花冠外;子房4室,不完全发育,核果球形,紫黑色,宿存花萼,其根呈圆柱形或略扭曲,长短不一,直径0.5-2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细根痕,质硬,断面皮部薄,木部宽广,黄白色或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中医理论认为,臭老根性寒,味苦、涩,归肝、脾、胃经,其核心功效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利湿,临床应用广泛,具体主治病症如下:
- 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咽喉肿痛、口干舌燥,常与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配伍,以增强清热解毒之效;若治咽喉肿痛,可单用煎汤含漱,或与射干、山豆根等合用以利咽消肿。
- 消肿止痛:用于痈肿疮毒、乳痈、疔疮等,症见局部红肿热痛、未溃破者,可鲜品捣烂外敷,或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煎服,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若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配伍当归、赤芍、乳香、没药等活血化瘀药,内服外用兼施。
- 止血:用于外伤出血、衄血、便血等多种出血症,可鲜品捣烂外敷止血,或研末撒布创面;若治内出血,可配伍仙鹤草、白及、三七等止血药,增强止血效果。
- 利湿止泻:用于湿热泄泻、痢疾、黄疸等,症见泻下急迫、粪色黄褐、气味臭秽,或身目发黄、小便短赤,常与黄连、黄芩、葛根等配伍,以清热燥湿、止泻退黄。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臭老根的药效物质基础丰富,主要含以下化学成分:
- 黄酮类:如豆腐柴苷、木犀草素、芹菜素等,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抗菌作用,是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主要活性成分。
- 三萜类:如熊果酸、齐墩果酸等,具有抗病毒、保肝、降血脂等活性,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辅助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
- 挥发油:含柠檬烯、桉油精等成分,具有抑菌、祛痰、平喘作用,对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疗效。
- 有机酸与多糖:如绿原酸、多糖等,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保护胃黏膜等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
药理研究证实,臭老根具有多重生物活性:
- 抗炎镇痛: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如PGE2、TNF-α、IL-6)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 抗菌抗病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也有一定抑制效果。
- 止血与促进伤口愈合:能缩短凝血时间,收缩局部血管,并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加速伤口愈合。
- 保肝利胆:可降低肝损伤模型动物的ALT、AST水平,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并促进胆汁分泌,改善肝功能。
临床应用与配伍
臭老根在临床应用中,根据病症不同,常采用不同配伍方案,内服煎汤常用量为15-30g,鲜品可用至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布,常见配伍如下:
病症类型 | 常用配伍方案 | 用法与作用 |
---|---|---|
风热感冒 | 臭老根15g,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6g(后下) | 水煎服,每日2次,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
咽喉肿痛 | 臭老根20g,射干10g,山豆根6g,甘草5g | 水煎含漱并内服,每日3-4次,利咽消肿 |
痈肿疮毒 | 鲜臭老根适量,捣烂外敷;或配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野菊花10g,水煎服 | 内外合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跌打损伤 | 臭老根15g,当归10g,赤芍10g,乳香6g,没药6g | 水煎服,药渣外敷患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外伤出血 | 鲜臭老根捣烂外敷;或干品研末,撒布创面 | 止血、收敛伤口 |
湿热泄泻 | 臭老根15g,黄连6g,黄芩10g,葛根15g | 水煎服,每日2次,清热燥湿、止泻 |
黄疸 | 臭老根15g,茵陈15g,栀子10g,大黄6g(后下) | 水煎服,每日2次,清热利湿、退黄 |
使用注意与禁忌
臭老根虽为良药,但使用时需注意以下事项,避免不良反应:
- 体质禁忌: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症见畏寒肢冷、腹痛便溏、食欲不振等,以免加重寒邪凝滞。
- 孕妇禁忌:其性寒凉且活血,可能刺激子宫,孕妇禁用,以免引发流产。
- 用量与疗程:不宜过量久服,常规剂量内服安全性较高,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损伤脾胃,出现恶心、腹泻等不适。
- 配伍禁忌:不宜与温里药(如附子、干姜)同用,以免降低清热解毒功效;也不宜与滋补药(如阿胶、熟地)同用,防止寒凉伤中。
- 过敏体质:外敷时需注意观察皮肤反应,若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并清洗局部。
相关问答FAQs
Q1:臭老根和臭梧桐根是同一种药材吗?
A:臭老根和臭梧桐根并非同一种药材,二者来源、功效均有差异,臭老根为马鞭草科豆腐柴的根,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臭梧桐根则为马鞭草科臭梧桐的根,主要功效为祛风湿、降血压、通经络,常用于风湿痹痛、高血压病等,二者虽同科,但基源植物不同,药用部位和主治病症也有区别,使用时需加以区分,不可混用。
Q2:臭老根可以长期服用吗?长期服用会有哪些副作用?
A:臭老根不建议长期服用,其性寒凉,长期大剂量使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泻、乏力等症状,长期服用可能影响肝肾功能,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者更需谨慎,若需长期用药,应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必要时调整剂量或停药,短期按规范使用,安全性较高,一般无明显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