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草药能治疗类风湿?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中属于“痹症”范畴,认为其发病多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筋骨、关节、肌肉等部位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日久可累及肝肾,正虚邪实,中医治疗类风湿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证型(如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肝肾阴虚等)选用不同中草药,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为主要原则,以下从常用中草药的分类、功效及配伍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哪些中草药治疗类风湿

祛风湿药: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祛风湿药是治疗类风湿的基础,尤其适用于风寒湿痹型患者,可缓解关节冷痛、重着、遇寒加重等症状。

  1. 威灵仙:性辛、咸,温,归膀胱、肝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骨鲠咽喉的功效,善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尤其适用于上肢关节疼痛及屈伸不利,常与独活、羌活配伍,增强祛风通络之力;若寒邪偏盛,可加附子、肉桂温经散寒。

  2. 独活:性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能祛风湿、止痹痛、解表,尤善治下半身风湿痹痛,如腰膝酸痛、腿足屈伸不利,常与桑寄生、杜仲同用,补肝肾、强腰膝;若兼有风邪,可配防风、荆芥以祛风解表。

  3. 秦艽:性辛、苦,平,归胃、肝、胆经,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以及湿热痹证,其性偏凉,对风湿热痹兼有发热者尤为适宜,常与防己、薏苡仁配伍清热利湿;若肝肾不足,可配牛膝、杜仲补益肝肾。

  4. 防己:性辛、苦,寒,归膀胱、肺经,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适用于风湿痹痛、水肿、脚气,汉防己(粉防己)长于利水,木防己长于祛风,临床常用于湿热痹证,关节红肿热痛,配伍苍术、黄柏、薏苡仁等清热燥湿药。

  5. 桑寄生:性苦、甘,平,归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适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其性平和,既能祛邪又能扶正,常与独活、牛膝配伍,治疗肝肾不足之风湿久痹;若血虚,可加当归、白芍养血。

活血化瘀药:通络止痛,消肿散结

类风湿日久多见“瘀血”病理产物,表现为关节刺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甚至关节变形,需配伍活血化瘀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哪些中草药治疗类风湿

  1. 丹参:性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能改善关节微循环,缓解关节肿胀疼痛,常与鸡血藤、红花配伍,增强活血通络之效;若兼有热象,可加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

  2. 鸡血藤:性苦、甘,温,归肝、肾经,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血虚萎黄,尤其对血虚兼瘀者最为适宜,常与当归、黄芪配伍,补气养血、活血通络;若寒湿痹痛,可加桂枝、细辛温经散寒。

  3. 川芎:性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被誉为“血中之气药”,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通周身之气,活血祛瘀,常用于风湿痹痛,尤其是头痛、关节游走性疼痛,配伍羌活、独活祛风止痛;若气虚,可加黄芪、党参补气行血。

  4. 土鳖虫:性咸,寒,归肝经,破血逐瘀、续筋骨,适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关节疼痛、僵硬变形,尤其对久痹入络、瘀血深重者效佳,常与全蝎、蜈蚣配伍,搜风通络、化瘀止痛;但孕妇及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

补益肝肾药:扶正固本,强筋壮骨

类风湿病程长,久病及肾,肝肾亏虚,见关节变形、肌肉瘦削、腰膝酸软,需配伍补益肝肾药以扶正祛邪。

  1. 杜仲:性甘,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适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常与续断、牛膝配伍,增强补肝肾、强腰膝之效;若兼有风湿,可加桑寄生、威灵仙祛风湿通络。

  2. 续断:性苦、甘、辛,微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通血脉,能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常与杜仲、当归配伍,补肝肾、养血活血;若兼有寒湿,可加制附子、肉桂温阳散寒。

    哪些中草药治疗类风湿

  3. 牛膝:性苦、酸,平,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适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以及瘀血阻滞之关节疼痛,常与杜仲、桑寄生同用;若湿热下注,可加苍术、黄柏清热燥湿。

  4. 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肌,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类风湿患者疲劳、自汗等症状,常与当归、鸡血藤配伍,补气养血;若气虚血瘀,可加丹参、红花活血化瘀。

常用中草药功效简表

药物名称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主治类风湿相关症状
威灵仙 辛咸温,膀胱肝经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关节冷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
独活 辛苦微温,肾膀胱 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下肢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秦艽 辛苦平,胃肝胆 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 关节酸痛,筋脉拘挛,湿热痹痛
防己 辛苦寒,膀胱肺经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关节红肿热痛,湿热痹证
桑寄生 苦甘平,肝肾经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肝肾不足之风湿久痹,腰膝酸软
丹参 苦微寒,心肝经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关节刺痛,固定不移,肿胀
鸡血藤 苦甘温,肝肾经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血虚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僵硬
川芎 辛温,肝胆心包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游走性关节疼痛,头痛
杜仲 甘温,肝肾经 补肝肾,强筋骨 肝肾亏虚之腰膝酸痛,筋骨无力
续断 苦甘辛微温,肝肾 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 久痹关节变形,腰膝酸软,筋伤

辨证选药与注意事项

中医治疗类风湿强调“辨证论治”,需根据患者证型灵活选药:

  • 风寒湿痹:以关节冷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为特点,常用威灵仙、独活、桂枝、制附子、细辛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 风湿热痹:以关节红肿热痛、口渴、舌红苔黄为特点,常用秦艽、防己、薏苡仁、忍冬藤、赤芍等,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 痰瘀痹阻:关节刺痛、僵硬变形、皮下结节,常用丹参、鸡血藤、土鳖虫、全蝎、白芥子等,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 肝肾阴虚:关节变形、肌肉瘦削、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常用杜仲、续断、牛膝、枸杞子、女贞子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注意事项

  1. 中草药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配伍,尤其是附子、川乌、草乌等有毒药物,需严格炮制并控制剂量。
  2. 类风湿患者多为虚实夹杂,治疗需扶正祛邪并行,长期用药需注意顾护脾胃,可配伍健脾药如白术、茯苓,避免损伤正气。
  3. 中药起效较慢,一般需连续服用2-3个月,同时配合饮食调理(如避免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及适度功能锻炼,以增强疗效。

相关问答FAQs

Q1:中草药治疗类风湿需要多久才能见效?
A1:中草药治疗类风湿的起效时间因人而异,取决于病情轻重、证型及个体差异,一般而言,轻症患者服药2-4周后可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有所缓解;中重度患者需坚持服用1-3个月,待炎症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逐渐下降,关节功能逐步改善,对于病程较长、关节变形者,需长期调理(3-6个月以上),以控制病情进展、防止复发,需注意,中药疗效稳定但起效较慢,需遵医嘱坚持用药,不可因短期未见效而擅自停药。

Q2:类风湿患者使用中草药时有哪些禁忌?
A2:类风湿患者使用中草药需注意以下禁忌:①忌用生冷、辛辣、油腻及发物(如海鲜、羊肉、韭菜等),以免助湿生热或加重病情;②孕妇禁用活血化瘀药(如丹参、红花、土鳖虫)、祛风湿药中药性峻烈者(如川乌、草乌、雷公藤)及有毒药物(如附子、细辛需严格控制剂量);③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防己、马钱子等有肝肾毒性的药物;④正在服用西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的患者,中药需在医师指导下配伍,避免药物相互作用;⑤服药期间若出现皮疹、恶心、腹痛等不适,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哪些药材能除去湿热?功效与日常用法如何?
« 上一篇 09-05
猫须草药材有何药用功效及使用禁忌需注意?
下一篇 » 09-0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