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捞是什么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夹捞”在部分地区中草药记载中,可能是“夹竹桃”的别名或方言俗称,需明确其植物学分类及药用特性,夹竹桃为夹竹桃科夹竹桃属常绿灌木,学名Nerium oleander,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及热带、亚热带地区,因叶片似竹、花似桃而得名,民间亦称“洋夹竹桃”“半年红”“柳叶桃”等。

夹捞是什么中草药

植物形态与生长习性

夹竹桃为常绿直立灌木,高可达5米,枝条灰绿色,富含水液,老枝皮黄褐色,嫩枝被微毛,叶3-4片轮生,叶柄短,叶片革质,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侧脉密生,叶面深绿有光泽,背面淡绿色,聚伞花序顶生,花冠漏斗状,有红、粉、白、黄等多种颜色,芳香浓郁;花期6-10月,蓇葖果单生,长圆形,长10-20厘米,直径1.5-2厘米,种子顶端具种毛,果期11月至次年春季,其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环境,耐旱、耐贫瘠,抗污染能力强,常作庭院绿化或行道植物栽培。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夹竹桃性苦、寒,有毒,归心、肺、肝经,传统中医认为其具有强心利尿、祛痰杀虫、祛瘀止痛之效,但因毒性剧烈,现代临床已极少内服,多以外用为主。

夹捞是什么中草药

  • 强心利尿:含多种强心苷(如夹竹桃苷、欧夹竹桃苷),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肌钠钾-ATP酶,类似洋地黄作用,曾用于心力衰竭、水肿的治疗,但因治疗窗窄、易中毒,现已被 safer 药物替代。
  • 祛痰杀虫:其提取物对呼吸道炎症有抑制作用,可稀释痰液;外用可杀灭疥螨、虱子等寄生虫,治疗皮肤疥癣、湿疹。
  • 祛瘀止痛:捣烂外敷可缓解跌打损伤、瘀肿疼痛,或用于痈疮初起,以“以毒攻毒”之效消痈散结。

毒性与使用注意

夹竹桃全株有毒,尤其叶、树皮、种子毒性最强,含强心苷、夹竹桃素、三萜类等成分,误食后10分钟至2小时可出现中毒症状:初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头痛、头晕、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者可因心室颤动、呼吸麻痹致死,成人误食鲜叶5-10片即可中毒,致死量约为2-3克。
使用禁忌

  1. 禁内服!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心脏病患者绝对禁用;
  2. 外用时需控制剂量,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皮肤破损处禁用;
  3. 栽培时需防止儿童误食,牲畜误食也会中毒,勿作饲料;
  4. 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如地高辛)同用,以免增加毒性。

夹竹桃基本信息表

项目
学名 Nerium oleander
科属 夹竹桃科夹竹桃属
别名 洋夹竹桃、半年红、柳叶桃、红花夹竹桃
性味 苦、寒;有毒
归经 心、肺、肝经
主要成分 强心苷(夹竹桃苷、欧夹竹桃苷)、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
功效 强心利尿(外用)、祛痰杀虫、祛瘀止痛(外用)
毒性 全株有毒,误食可致心律失常、呼吸衰竭,致死量低
现代应用 临床极少内用,多用于园林观赏;外用需遵医嘱,控制剂量

相关问答FAQs

Q1:夹竹桃和黄蝉花有什么区别?
A:夹竹桃与黄蝉花(黄花夹竹桃)常被混淆,但二者科属不同:夹竹桃为夹竹桃科夹竹桃属,花色多样(红、粉、白为主),叶3-4片轮生;黄蝉花为夹竹桃科黄蝉属,花为鲜黄色,叶通常3-5片轮生或对生,且全株毒性更强,花筒基部膨大呈漏斗状,二者均为有毒植物,不可混淆使用。

夹捞是什么中草药

Q2:家里种植夹竹桃需要注意什么?
A:家庭种植夹竹桃需特别注意安全:① 避免种植在儿童、宠物易接触区域,可设置围栏;② 修剪枝条时需戴手套,避免汁液接触皮肤黏膜(可能引起红肿、瘙痒);③ 花落后及时清理落花落果,防止儿童或宠物误食;④ 勿用其枝叶烧火或沤肥,防止有毒成分挥发或污染土壤。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糖尿病中草药偏方
« 上一篇 09-06
如何准确鉴别板蓝根对照药材?关键方法与标准是什么?
下一篇 » 09-0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