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破石为桑科植物小柘树(Cudrania cochinchinensis (Lour.) Kudo et Masam.)的根或根皮,是我国南方地区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因其能“穿破”结石、通络止痛而得名,其药性苦、辛,平,归肝、胃经,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兼具祛风通络、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等多重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为其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传统功效与应用
穿破石的传统功效以“通”“破”“清”为核心,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祛风通络,除痹止痛
中医认为,风湿之邪侵袭人体,易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甚至肢体麻木,穿破石辛散苦燥,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是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药。《岭南采药录》记载其“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骨痛”,临床常与独活、威灵仙、桑寄生配伍,增强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效,对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属风湿痹阻证者,可缓解关节肿胀、晨僵及活动受限,尤其对病程较长、瘀血内停的顽固性痹痛,效果更为显著。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瘀血内停所致的局部肿痛、青紫,或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等,穿破石也能发挥良效。《陆川本草》云其“消肿止痛,去瘀生新”,其辛行苦泄之性可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肿,常配伍当归、红花、乳香、没药等活血化瘀药,内服治疗跌打损伤、腰扭伤,或外用鲜品捣烂敷于患处,直接作用于局部,减轻疼痛与肿胀,对于妇科瘀血阻滞所致的痛经、闭经,也可配伍川芎、桃仁、益母草等,以活血调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穿破石性平偏凉,苦能清热,兼具解毒散结之功,适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痈肿疮毒、咽喉肿痛、乳痈、蛇虫咬伤等。《福建中草药》载其“清热解毒,治痈肿,疔疮,蛇虫咬伤”,内服可配伍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以消散痈肿;外用则可鲜品捣烂调敷,或研末用醋调涂,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红肿热痛,对于咽喉肿痛,还可单用煎汤含漱,或配伍牛蒡子、射干等以增强利咽解毒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穿破石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为其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佐证:
化学成分
穿破石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如柘树宁、柯伊利素、芹菜素)、生物碱类(如小檗碱、巴马汀)、多糖类及酚类化合物等,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是其抗炎、镇痛的主要物质基础;生物碱类则具有抗菌、抗病毒及调节免疫的作用;多糖类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药理作用
- 抗炎镇痛:黄酮类成分能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的释放,减轻急慢性炎症反应,对佐剂性关节炎、角叉菜胶所致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生物碱类成分能阻断痛觉传导,发挥镇痛效果,对化学刺激(如醋酸)引起的疼痛有缓解作用。
- 调节免疫:多糖类成分可激活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同时调节免疫平衡,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 抗菌抗病毒:体外实验显示,穿破石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也有一定抑制效果。
- 抗肿瘤潜力:研究发现,穿破石中的黄酮类及生物碱成分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增殖相关基因表达,对肝癌、肺癌等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但该作用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需进一步验证。
使用注意
穿破石虽功效广泛,但使用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 体质禁忌:其性辛散苦燥,阴虚火旺(如五心烦热、盗汗)、脾胃虚寒(如腹泻、腹痛)者慎用,以免耗气伤阴或加重脾胃不适。
- 特殊人群:孕妇禁用,因其活血化瘀之力可能诱发流产;过敏体质者需慎用,用药前应做小面积皮肤测试,避免过敏反应。
- 用量用法:常规内服用量为10-30g,鲜品可用至60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调涂,煎煮时宜后下,以保留有效成分。
功效与应用归纳表
功效分类 | 传统应用 | 现代研究支持 | 常用配伍 |
---|---|---|---|
祛风通络 | 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肢体麻木 | 黄酮类抗炎,缓解滑膜炎症 | 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牛膝 |
活血止痛 | 跌打损伤、瘀肿、产后瘀阻、痛经 | 生物碱镇痛,促进血液循环 | 当归、红花、乳香、没药、益母草 |
清热解毒 | 痈肿疮毒、咽喉肿痛、乳痈、虫咬伤 | 多糖调节免疫,抑制病原体 | 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牛蒡子 |
相关问答FAQs
问:穿破石和穿山甲都有“穿破”之名,两者功效有何区别?
答:穿破石与穿山甲虽名中皆有“穿破”,但来源、功效及主治差异显著,穿破石为桑科植物根皮,性平,功擅祛风通络、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要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的鳞甲,性微寒,以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见长,主治癥瘕积聚、经闭不通、乳汁不下、痈肿初起等,两者“穿破”之效不同,穿破石重在“穿破”经络瘀阻与热毒,穿山甲重在“穿破”癥瘕积聚与经络壅滞,且穿山甲属国家保护动物,现已禁止非法交易使用,临床应优先选择穿破石等替代品。
问:穿破石可以长期服用吗?需要注意什么?
答:穿破石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虽然其性平,但长期服用可能因苦辛耗气伤阴,导致乏力、口干、便秘等不适,尤其脾胃虚弱者更易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若需长期使用(如慢性风湿性疾病),应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调整用药剂量,并配伍益气养阴药(如黄芪、麦冬、石斛)以减轻副作用,用药期间若出现皮疹、恶心、腹痛等不适,需立即停药并就医;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避免加重代谢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