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瘀血症是由于盆腔静脉回流受阻、血液瘀滞而引起的以慢性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等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癥瘕”“痛经”“带下”“不孕”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核心病机为“瘀血内停,冲任失调”,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以“活血化瘀、调畅气血”为基本原则,结合辨证论治,兼顾整体调理,临床疗效显著。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盆腔瘀血症的发生发展与以下因素相关:
- 气滞血瘀: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运行受阻,血行不畅,瘀滞胞脉,发为本病。
- 寒凝血瘀:经期产后调摄不当,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寒客胞宫,血凝成瘀。
- 气虚血瘀:素体脾虚,或久病、劳倦过度,气虚推动无力,血行迟滞,瘀阻胞脉。
- 肾虚血瘀: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肾阳亏虚,温煦无力,血寒凝滞;或肾阴不足,虚热内生,灼血成瘀。
本病病位在胞宫、冲任,涉及肝、脾、肾,病性以“瘀”为核心,常虚实夹杂,气滞、寒凝、气虚、肾虚均可导致血瘀,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盆腔瘀血症强调辨证分型,针对不同证型采用相应的治法与方药,具体如下表所示:
证型 | 主要症状 | 治法 | 主方 | 常用药 |
---|---|---|---|---|
气滞血瘀证 |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刺痛,经血色暗有块,经前乳房胀痛,情志抑郁,舌紫暗、苔薄白,脉弦涩 |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 血府逐瘀汤加减 | 柴胡、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牛膝、枳壳、香附、甘草;若经血量多,加三七粉、茜草化瘀止血。 |
寒凝血瘀证 | 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血色暗有块,畏寒肢冷,舌暗淡、苔白,脉沉紧 | 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 少腹逐瘀汤加减 | 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赤芍、没药、五灵脂、蒲黄;若带下清稀,加艾叶、苍术散寒除湿。 |
气虚血瘀证 | 经行腹痛,痛势绵绵,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经血色淡质稀,舌淡暗、苔白,脉细涩 | 益气健脾,活血化瘀 | 补阳还五汤加减 | 黄芪、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党参、白术;若腰膝酸软,加杜仲、续断补肾强腰。 |
肾虚血瘀证 |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经行腹痛,经量少色暗,舌淡暗、苔白,脉沉细 | 补肾填精,活血化瘀 | 左归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 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菟丝子、牛膝、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若畏寒肢冷,加肉桂、附子温补肾阳。 |
中医特色疗法
除内服中药外,中医外治法可通过局部刺激或药物渗透,直接作用于盆腔,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常用方法包括:
针灸疗法
- 选穴: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太冲、次髎、肾俞。
- 操作:关元、气海用补法或平补平泻,可加灸;血海、三阴交、太冲用泻法;次髎、肾俞用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 作用:关元、气海培补元气,调理冲任;血海、三阴交活血化瘀;太冲疏肝理气;次髎、肾俞通经活络,缓解腰骶疼痛。
艾灸疗法
- 选穴:关元、气海、命门、腰阳关、足三里。
- 操作:采用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可温经散寒、益气活血。
推拿疗法
- 手法:按揉、点按、摩法、擦法。
- 部位:小腹、腰骶部、带脉。
- 操作:患者仰卧,医者用手掌按揉小腹5分钟,点按关元、气海各1分钟;患者俯卧,按揉腰骶部5分钟,点按次髎、肾俞各1分钟;最后用擦法擦带脉,以透热为度,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中药外治
- 保留灌肠:丹参、赤芍、桃仁、红花、蒲公英、败酱草各30g,煎取100ml,每晚睡前保留灌肠,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药物通过直肠黏膜吸收,直达病所,促进盆腔血液循环。
- 穴位贴敷:当归、川芎、乳香、没药、桂枝各等份,研末后用黄酒调糊,贴敷于关元、气海穴,每日1次,每次4-6小时,可温经活血、化瘀止痛。
调护要点
- 情志调畅:避免焦虑、抑郁,保持心情舒畅,肝气调达则血行通畅。
- 饮食调理:忌生冷寒凉(如冰饮、西瓜)、辛辣刺激(如辣椒、烈酒)食物;适当食用活血化瘀食物(如山楂、玫瑰花、黑木耳、洋葱)及健脾益气食物(如山药、莲子、红枣)。
- 生活起居: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散步、瑜伽、八段锦等运动,促进气血运行;注意腹部保暖,尤其经期避免冒雨、涉水。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劳逸结合,防止气血耗伤。
相关问答FAQs
Q1:盆腔瘀血症中医治疗一般需要多久见效?
A:中医治疗盆腔瘀血症的见效时间因人而异,与病情轻重、证型、治疗依从性等因素相关,轻症患者(如单纯气滞血瘀、症状较轻)通过1-2个疗程(每个疗程10-15天)的治疗,下腹坠胀、痛经等症状可明显改善;重症患者(如病程较长、合并气虚或肾虚)需3-5个疗程甚至更长时间,需坚持内服药物配合外治法,若治疗2-3个疗程后症状无缓解,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或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
Q2:中医治疗盆腔瘀血症期间,饮食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A:治疗期间需遵循“温通化瘀、健脾益气”的饮食原则:①避免生冷寒凉食物(如冰饮、苦瓜、螃蟹),以免加重血瘀;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花椒、烈酒),以防耗气伤血;③可适当食用活血化瘀食物,如山楂(泡水或煮粥)、玫瑰花(泡茶)、黑木耳(凉拌或炖汤)、洋葱等;④气虚者宜食山药、莲子、红枣、薏米等健脾益气之品;肾虚者宜食黑芝麻、核桃、枸杞、桑葚等补肾填精食物,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脾胃功能正常,以助药物吸收和疗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