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药材有哪些?功效与适用人群如何科学搭配使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温经,是中医通过温煦经络、驱散寒邪,改善寒凝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病症的重要治法,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凝滞气血,导致经络不通、疼痛、月经不调等症,故需选用温经药材温补阳气、散寒通络,使气血调和、经络畅通,以下从常用温经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配伍禁忌等方面展开说明,并辅以表格归纳关键信息,最后附相关问答。

温经的药材

常用温经药材详解

肉桂

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味辛、甘,大热,归心、肝、脾、肾经,被誉为“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要药”,其性热善走,既能温补命门之火,又能温通经脉,适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以及寒凝经络的关节冷痛、脘腹冷痛、痛经等,若与附子、干姜同用,可增强回阳救逆之力;配当归、川芎,则温经活血调经,治疗寒凝血瘀之月经延后、经行腹痛,注意用量宜小,一般1.5~4.5g,入汤剂需后下,以免有效成分挥发;阴虚火旺、孕妇及实热证者禁用。

吴茱萸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味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长于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其性燥烈,既能温中散寒、暖肝暖肾,又可疏肝下气,治疗寒疝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以及厥阴头痛、痛经、脚气肿痛等,常与生姜、大枣同用,温中散寒止呕(如吴茱萸汤);配当归、川芎、白芍,治疗冲任虚寒之痛经(如温经汤),因有小毒,需炮制后使用,常用量为2~5g;阴虚火旺者忌用,不宜过量久服,以免中毒。

艾叶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味辛、苦,温,归肝、脾、肾经,以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见长,其性温走窜,能暖气血、温经脉,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如崩漏、月经过多)、经行腹痛、胎动不安等,尤善治下焦虚寒之妇科疾患,炒炭后温经止血力增强(如艾叶炭),生用则温经散寒、暖宫止痛(如艾附暖宫丸),外用可温经通络,如艾条灸关元、气海穴,温阳散寒,常用量3~9g,外用适量;阴虚血热者慎用。

温经的药材

干姜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味辛,热,归脾、胃、心、肺经,长于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其性热守中,善暖脾胃之阳,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以及亡阳厥逆(常附子同用,如四逆汤);又能温化肺中寒饮,治疗寒饮咳喘、痰多清稀,若炮姜炭,则温经止血,治疗虚寒性出血,常用量3~10g;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花椒

花椒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味辛,温,归脾、胃、肾经,功善温中止痛、杀虫止痒,其性温散寒,能温中散寒、健胃止呕,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外用可燥湿杀虫,治疗湿疹、阴痒等,花椒还能温肾助阳,治疗肾虚腰痛、阳痿,常用量3~6g,外用适量;阴虚火旺者忌用,孕妇慎用。

小茴香

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温,归肝、肾、脾、胃经,长于散寒止痛、理气和胃,其性温香窜,能暖肝散寒、温肾止痛,治疗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行腹痛,以及脘腹胀痛、食少吐泻,常与干姜、吴茱萸同用,增强散寒止痛之力;配乌药、青皮,治疗寒凝气滞之脘腹冷痛,常用量3~6g;阴虚火旺者慎用。

温经的药材

常用温经药材关键信息表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 常用剂量 注意事项
肉桂 辛、甘,大热;归心、肝、脾、肾经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肾阳虚衰,脘腹冷痛,寒痹腰痛,经闭癥瘕 5~4.5g 后下;阴虚火旺、孕妇忌用
吴茱萸 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 寒疝腹痛,呕吐吞酸,痛经,厥阴头痛 2~5g 有小毒;阴虚火旺者忌用
艾叶 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虚寒性出血,痛经,胎动不安 3~9g 阴虚血热者慎用
干姜 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脘腹冷痛,亡阳厥逆,寒饮咳喘 3~10g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花椒 辛,温;归脾、胃、肾经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湿疹阴痒 3~6g 阴虚火旺者忌用;孕妇慎用
小茴香 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寒疝腹痛,经行腹痛,脘腹胀痛 3~6g 阴虚火旺者慎用

相关问答(FAQs)

Q1:温经药材适合哪些人群?哪些人不适合使用?
A:温经药材主要适合“寒凝经络、阳虚内寒”人群,如:① 寒凝经络者:关节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② 虚寒体质者:畏寒肢冷、面色㿠白、腰膝酸软、大便溏薄;③ 妇科寒证者:痛经、月经延后、经血色暗有块、宫冷不孕;④ 脾胃虚寒者:脘腹冷痛、呕吐泄泻、食欲不振,不适合人群:① 阴虚火旺者(五心烦热、盗汗、口干舌燥);② 实热证者(高热、面红目赤、便秘尿黄);③ 孕妇(部分药材如红花、麝香虽非温经,但温燥药可能动胎,需遵医嘱);④ 热毒炽盛者(疮疡肿痛、咽喉肿痛)。

Q2:日常使用温经药材有哪些注意事项?
A:① 辨证使用:需明确“寒证”才能使用,若为阴虚或实热证误用,会加重“上火”症状;② 控制剂量:温经药材多性热燥烈,过量易伤阴动火,如肉桂、附子需从小剂量开始,避免久服;③ 炮制与煎煮:有毒药材如附子、乌头需炮制(制附子)并先煎1~2小时,降低毒性;芳香类药材如肉桂需后下,保留挥发性成分;④ 配伍禁忌:如肉桂畏赤石脂,不宜同用;温经药常配伍补血、行气药(如当归、陈皮),增强疗效且防燥伤阴;⑤ 饮食配合:服用期间忌生冷寒凉食物(如冰饮、西瓜),以免影响药效;⑥ 及时就医:若症状严重(如剧烈腹痛、崩漏不止)或用药后无改善,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春天生的药材,有何独特生长优势与功效?
« 上一篇 09-07
天麻可与哪些药材配伍?功效协同或相克?
下一篇 » 09-07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