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生的药材,有何独特生长优势与功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中的植物在春雨的滋润和暖阳的照耀下开始萌发新芽,此时采收的药材不仅蕴含着天地初生的阳气,更因经历了冬季的蛰伏积累了丰富的活性成分,在中医理论中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这类“春天生的药材”多为全草、嫩芽或幼苗,性味多偏寒凉,以疏肝清热、祛湿解毒为主要功效,顺应春季阳气升发、肝气旺盛的生理特点,成为春季养生和调理的常用之品。

春天生的药材

春天生药材的生长特性与药用价值

春季药材的生长与气候密切相关,此时气温逐渐回升,降水增多,光照时长增加,植物开始萌发新芽、长出新叶,根系和枝叶中的营养物质达到一年中的峰值,从中医“天人相应”的角度看,春季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春季易出现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问题,而春天生的药材多具疏肝解郁、清肝明目、清热利湿的作用,能有效调和春季常见的身体不适。

以茵陈为例,它是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的干燥幼苗,春季幼苗高5-10cm时采收,此时叶片尚未展开,密被灰白色绒毛,称为“绵茵陈”,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是中医治疗黄疸的要药,其“春因陈旧而生”的特性,恰好能清利湿热、退黄止痛,正如《本草纲目》所言:“茵陈,茵陈蒿,草之高者也,经冬不死,因旧苗而生,故名茵陈。”春季湿热蕴结脾胃,易出现皮肤发黄、脘腹胀满、小便不利等症状,用茵陈煎汤或配伍栀子、大黄,可奏清热利湿之效。

蒲公英是春季常见的全草类药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干燥带根全草,春季发芽早,4-5月开花前采收,此时叶片鲜嫩,富含蒲公英醇、蒲公英素等成分,其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对于春季风热感冒、咽喉肿痛、乳腺炎等症有良好疗效,民间常采其鲜嫩幼苗焯水后凉拌,既能品尝春味,又能清热解毒,可谓药食同源的代表。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播种后迅速生长,夏季开花前采收嫩梢或全草,其茎方形,叶对生,揉之有清凉香气,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具有疏风散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的功效,春季风热感冒初起,出现头痛、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状时,用薄荷叶泡水饮用,或与金银花、连翘配伍,能快速疏散风热;对于肝郁气滞导致的胸闷、胁肋胀痛,薄荷的疏肝解郁作用尤为显著,常与柴胡、白芍同用。

春天生的药材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春季采摘嫩叶或初生叶,经霜雪后更佳,但春季桑叶因生长旺盛,叶片肥厚,含有的芸香苷、槲皮素等成分较高,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润肺止咳的功效,春季肝火旺盛易目赤肿痛,或风热犯肺导致干咳无痰,用桑叶配菊花、决明子泡茶,能清肝明目;若配伍杏仁、沙参,则可润肺止咳,适合春季干燥气候引起的呼吸道不适。

紫苏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春季播种后,嫩叶在夏季生长茂盛,但春季早期采摘的紫苏叶香气浓郁,含有的紫苏醛等挥发油成分较高,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春季乍暖还寒,风寒感冒初期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时,用紫苏叶生姜煎汤,能发散风寒;对于脾胃气滞导致的胸闷、恶心、呕吐,紫苏的行气和胃作用显著,常与陈皮、砂仁同用。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萌发早,嫩叶带鱼腥味,全草入药,其味辛,性微寒,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对于春季肺热咳嗽、痰黄黏稠、肺痈吐脓等症有良好效果,现代研究表明,鱼腥草含有的癸酰乙醛(鱼腥草素)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春季流感高发时,适量食用鱼腥草(如凉拌、煮汤)可增强抵抗力。

春天生药材一览表

药材名称 生长环境 采收时间 主要功效 常用配伍
茵陈 向阳山坡、路边、田埂 春分至清明(幼苗高5-10cm) 清利湿热、退黄 栀子、大黄(茵蒿汤)
蒲公英 田野、路旁、草地 4-5月开花前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金银花、连翘(五味消毒饮)
薄荷 溪边、湿地、田边 夏季开花前 疏风散热、清利头目 荆芥、防风(银翘散)
桑叶 桑园、家宅种植 春季嫩叶 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菊花、决明子(桑菊饮)
紫苏 田边、宅旁 春季嫩叶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生姜、陈皮(香苏散)
鱼腥草 溪边、湿地、沟边 春季嫩苗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 桔梗、甘草(鱼腥草注射液)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说春天生的药材药效更好?
A1:春天生的药材药效较好,主要与植物的生长周期和气候特点有关,经过冬季的低温和休眠,植物体内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生物碱、黄酮、挥发油等活性成分),春季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植物进入快速生长期,此时萌发的新芽、嫩叶或全草,活性成分含量达到峰值,春季阳气升发,药材的“生发之气”与人体春季阳气生发的需求相契合,更易被人体吸收,发挥疏肝、清热、祛湿等功效,茵陈在幼苗期(春季)的利胆作用最强,若等到夏季长大,药效会显著降低。

春天生的药材

Q2:春季采收和使用药材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A2:春季采收和使用药材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适时采收,不同药材的采收时间不同,如茵陈需在幼苗高5-10cm时采收,过晚则老叶丛生,药效下降;蒲公英需在开花前采收,开花后营养成分会向花部转移,二是正确加工,多数春季药材需及时干燥(如晒干、阴干),避免发霉变质;鲜药(如鱼腥草、薄荷叶)可短期冷藏保存,或现采现用以保持活性成分,三是辨证使用,春季药材多性寒凉,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使用,如蒲公英、鱼腥草等,可配伍生姜、大枣以调和药性;需根据体质选择,如肝火旺者适用桑叶、菊花,风寒感冒者适用紫苏、荆芥,四是避免滥用,即使是春季药材,也需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尤其孕妇、儿童及慢性病患者,需谨慎配伍,以免不良反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早期白内障效果究竟如何?
« 上一篇 09-07
温经药材有哪些?功效与适用人群如何科学搭配使用?
下一篇 » 09-07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