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i)的干燥根,是临床常用的清热燥湿类药材,根据炮制方法及生长环境差异,黄芩可分为多种规格,其中阴芩特指采用阴干法处理的生黄芩,其性状特征与晒干品或炮制品存在明显差异,准确识别阴芩图片对药材质量判断及临床应用至关重要,从图片识别角度,阴芩的典型特征可通过外观、质地、断面及气味等多维度判断,以下结合性状细节进行解析。
阴芩的根呈圆锥形,常因生长环境及采挖方式而扭曲,长度多在7-15厘米,直径1-3厘米不等,其表面呈棕黄色或浅棕褐色,较晒干的黄芩颜色略浅,可见明显的纵向皱纹及横向皮孔,偶有须根残留的疤痕,部分根条顶端可见残留的茎基,质地方面,阴芩因未经暴晒,内部水分保留较充分,故质硬而脆,折断面较平整,断面颜色为鲜明的黄色,老根中心因木质化程度高,常呈红棕色或暗棕色,俗称“枯心”,但与枯芩(老根中空者)不同,阴芩的枯心部分仍为实心,仅颜色加深,气味上,阴芩具有微弱的清香气,味苦,咀嚼后舌根有明显苦味残留,且略带黏性,这是其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等的典型特征。
从来源与炮制角度看,阴芩的“阴干”工艺是关键区别点,传统方法是将采挖的新鲜黄芩根除去泥沙,趁鲜切片或整根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避免阳光直射,以防黄芩中的有效成分因光照分解而含量降低,相较于晒干品,阴芩的色泽更自然,断面黄色鲜亮,苦味浓郁;而酒黄芩则是生黄芩用黄酒拌匀后炒制,表面呈深黄色或棕褐色,略带酒气,主要用于清上焦热;炒黄芩则颜色加深,性较平和,多用于止血,阴芩作为生品,其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较强,尤其适用于湿热泻痢、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等症,临床应用时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炮制品。
为更直观区分阴芩与其他黄芩规格,可参考下表:
名称 | 来源/炮制方法 | 性状特征 | 功效侧重 |
---|---|---|---|
阴芩 | 阴干生黄芩 | 表面棕黄浅棕,断面黄色鲜亮,质硬脆,味苦浓,枯心实心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枯芩 | 老根中空者 | 表面深黄或棕黑,断面中空,质地疏松,味苦 | 清肺泻火,善治肺热咳嗽 |
酒黄黄�芩 | 生黄芩酒制 | 表面深黄棕褐,略带酒气,断面黄色,味苦微辛 | 清上焦热,治目赤肿痛 |
在药材图片识别中,需注意阴芩与混伪品的区别,甘肃黄芩(Scutellaria rehderiana)的根虽外形相似,但断面颜色较浅,味苦而略麻,且有效成分含量较低;部分商家为增重,可能用染色剂处理,可通过断面颜色是否自然、有无异常气味辅助判断,优质的阴芩图片应显示根条粗壮、皱纹清晰、断面黄色均匀、无霉变及虫蛀特征,枯心比例不超过1/3,且无空心现象。
相关问答FAQs
Q1:阴芩和枯芩在外观上如何区分?
A1:阴芩多为完整的圆锥形根,表面棕黄或浅棕,断面黄色鲜亮,枯心部分实心;枯芩则是黄芩的老根,常因中心木质化而中空,表面深黄或棕黑,质地疏松,断面可见明显空洞,两者功效侧重不同,阴芩偏重整体清热,枯芩长于清肺火。
Q2:阴芩图片中如何判断其品质优劣?
A2:优质阴芩图片应显示根条粗壮、无分叉或少分叉,表面皱纹细密且无破损,断面黄色均匀、无黑心或焦斑,气味清香浓郁;若图片中根条细小、断面颜色暗淡或有霉斑,则品质较次,阴芩的“枯心”比例不宜过高,超过1/3则可能影响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