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鼻血的中草药图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鼻血(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中医称为“鼻衄”,多因外感风热、燥邪,或情志失调、肝火亢盛,或饮食不节、胃热炽盛,或久病劳倦、气虚不摄血所致,治疗鼻血需辨证论治,以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为主要原则,常用中草药通过内服或外用可有效控制出血、调理体质,以下详细介绍几种治疗鼻血的常用中草药,并描述其形态特征(对应识别图片),帮助读者准确辨识。

治疗鼻血的中草药图片

常用治疗鼻血的中草药及形态特征

白茅根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凉血,止血,利尿,透疹。
主治:肺热咳嗽、鼻血、胃热呕哕、血热出血(如咯血、尿血)、水肿、黄疸等,鼻血属肺热、胃热者尤为适宜,单用30-60g煎服或鲜品捣汁饮,可迅速凉血止血。
形态特征(对应图片):多年生草本,根茎白色,匍匐地下,节上生鳞片叶和芽,折断断面有放射状纹理,可见“节”与“芽”的特征;秆直立,高30-80cm,具节,节上有柔毛;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叶舌膜质,钝头;圆锥花序圆柱状,分枝密集,小穗基盘具长丝状柔毛,颖果长圆形,图片中可见其白色根茎、直立茎、线形叶片及圆柱状花序,鲜品根茎断面多汁,干燥后呈黄白色。

侧柏叶

性味归经:苦、涩,寒,归肺、肝、脾经。
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主治:血热出血(鼻血、咯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肺热咳嗽,脱发、须发早白,炒炭后止血力增强,常用于各种出血证,鼻血可用侧柏叶炭6-12g煎服,或研末吹鼻。
形态特征(对应图片):常绿乔木,小枝扁平,排列成平面,叶鳞片状,交互对生,紧贴枝上,先端微钝,背面有腺点(放大可见透明油腺点);雌雄同株,花单生于枝顶;球果卵圆形,种鳞木质,红褐色,有反曲的尖头,图片中可见其扁平小枝、交互对生的鳞片状叶(叶背腺点为鉴别关键),炒炭后表面焦褐色,部分叶脱落残留枝上。

藕节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止血,消瘀。
主治:吐血、鼻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证,兼瘀滞者尤宜(如血色暗紫、夹血块),生用偏于凉血,炒炭后止血力更强,常用10-15g煎服,或鲜品30-60g捣汁饮。
形态特征(对应图片):睡莲科植物莲的根茎节部,呈短圆柱形,中部稍膨大,两端有残存的根茎和须根(须根已脱落者可见痕迹);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有突起的节,节周围有圆形芽痕及纵向皱纹;质硬,断面有多数散在的针孔状导管(维管束),类白色或黄棕色,图片中可见其短圆柱形、节部膨大的特征,断面针孔明显,干燥后质地坚硬。

仙鹤草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心、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
主治:各种出血证(鼻血、咯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腹泻、疟疾,脱力劳伤(体虚乏力),鼻血可用仙鹤草15-30g煎服,或与大蓟、小蓟配伍,增强止血效果。
形态特征(对应图片):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白色柔毛(茎、叶、花序均有毛);茎直立,高30-90cm,基部常倾斜;奇数羽状复叶,小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锐锯齿,叶面绿色,叶背灰绿色;总状花序顶生,花小,黄色,花瓣5枚;瘦果包宿存萼内,倒卵形,图片中可见其直立茎、全株白色柔毛、羽状复叶及黄色总状花序,毛茸茸的外观是其显著特征。

治疗鼻血的中草药图片

小蓟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主治:血热出血(鼻血、咯血、尿血、崩漏等),热毒痈肿(如疮疖、乳痈),鼻血可用小蓟10-15g煎服,鲜品捣烂外敷鼻梁(印堂穴)或填塞鼻腔,可辅助止血。
形态特征(对应图片):多年生草本,根茎长,有匍匐茎;茎直立,高30-70cm,基部有白色丝状毛;叶基生和茎生,基生叶莲座状,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刺齿(齿端有尖刺,手摸有刺感),叶面绿色,叶背有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生于枝端,总苞钟形,苞片多层,先端有刺(外层苞片刺较长),图片中可见其莲座状基生叶(带刺齿)、叶背白丝毛、头状花序总苞带刺,与大蓟(叶片更宽,总苞苞片刺更长)区别。

槐花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主治: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肝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鼻血等,鼻血属肝火者宜用槐花10-15g煎服,或配伍栀子、夏枯草增强清肝止血之力;炒炭后用于便血、崩漏。
形态特征(对应图片):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3-7枚,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圆形,全缘;圆锥花序顶生,花蝶形,淡黄色或黄白色,旗瓣阔心形;荚果念珠状,肉质,不开裂,黄绿色,种子肾形,图片中可见其羽状复叶、顶生圆锥花序、蝶形黄白色花及念珠状荚果,槐花(花)和槐米(花蕾)均入药,图片以花入药为主。

地榆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主治: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等,鼻血可用地榆炭10-15g煎服,或研末与白茅根根同用;外用可煎汤漱口或研末撒于出血处。
形态特征(对应图片):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圆柱形,表面红褐色或暗棕色,有纵皱纹及横裂纹,断面黄白色,皮部红褐色;茎直立,高1-1.5m,无毛,基部有木质化残叶;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边缘有圆锯齿,叶面绿色,叶背灰绿色;穗状花序顶生,花小,紫红色,密集呈穗状;瘦果倒卵形,褐色,有翅,图片中可见其红褐色圆柱形根、直立茎、羽状复叶及顶生紫红色穗状花序,根皮部红褐色是鉴别要点。

黄芩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湿热泻痢、黄疸,血热出血(鼻血、咯血等),胎动不安等,鼻血属肺热、肝火者宜用黄芩10-15g煎服,或配伍桑白皮、栀子;炒炭后用于止血。
形态特征(对应图片):多年生草本,根圆锥形,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扭曲的纵纹或网纹,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枯芩)或黄绿色(子芩);茎四棱形,基部多分枝,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叶对生,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叶背有腺点;总状花序顶生,花偏向一侧,蓝紫色,二唇形;小坚果卵圆形,黑色,有瘤状突起,图片中可见其四棱茎、圆锥形黄棕色根、披针形叶及蓝紫色总状花序,根断面颜色因生长年限不同而异。

治疗鼻血的中草药图片

治疗鼻血中草药要点归纳表

为方便快速识别和应用,以下将上述中草药的核心信息整理如下:

名称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鼻血相关) 用法用量 形态特征要点(图片识别)
白茅根 甘、寒 肺、胃、膀胱 清热凉血,止血 肺热、胃热鼻血 15-30g(鲜品加倍) 白色根茎,直立茎,线形叶,圆柱状花序
侧柏叶 苦、涩,寒 肺、肝、脾 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血热鼻血,咯血 6-12g(炒炭增强) 扁平小枝,鳞片状叶交互对生,叶背有腺点
藕节 甘、涩,平 肝、肺、胃 止血,消瘀 各种出血,兼瘀滞者尤宜 10-15g(鲜品加倍) 短圆柱形节部,表面有芽痕,断面有针孔状导管
仙鹤草 苦、涩,平 心、肝 收敛止血,补虚 各种出血,脱力劳伤 6-12g(大剂量30-60g) 直立茎被白毛,羽状复叶,顶生黄色总状花序
小蓟 甘、苦,凉 心、肝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 血热鼻血,尿血 10-15g(鲜品捣汁) 莲座状叶带刺齿,叶下白丝毛,头状花序总苞带刺
槐花 苦,微寒 肝、大肠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肝火鼻血,便血 10-15g(炒炭增强) 羽状复叶,顶生圆锥花序,蝶形黄白色花
地榆 苦、酸,微寒 肝、大肠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便血、崩漏、鼻血 10-15g(炒炭增强) 红褐色圆柱根,羽状复叶,顶生紫红色穗状花序
黄芩 苦,寒 肺、胆、脾、大肠等 清热燥湿,泻火止血 肺热、肝火鼻血 3-10g(炒炭止血) 四棱茎,圆锥形黄棕色根,披针形叶,蓝紫色花序

注意事项

  1. 辨证用药:鼻血需分清证型,肺热者配桑白皮、菊花;胃热者配石膏、知母;肝火者配栀子、龙胆草;阴虚者配生地、玄参,避免不对证用药。
  2. 用法禁忌:侧柏叶、槐花、地榆等炒炭后止血力增强,但清热作用减弱,需根据病情选择生用或炒炭;鲜品(如白茅根、藕节)清热凉血力更强,适用于急性出血。
  3. 外用注意:外用填塞鼻腔时需将草药研成细末,避免粗颗粒损伤黏膜;出血量大(如每次出血超过200ml、反复发作)或伴头晕、心悸时,应立即就医,排除鼻腔结构异常、血液系统疾病等。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鼻血时如何正确使用中草药?是直接塞鼻腔还是煎服?
解答:鼻血使用中草药需根据出血量和辨证选择用法,少量鼻血(如涕中带血、少量渗血)可煎服中草药汤剂,如白茅根15g、侧柏叶10g,煎水代茶饮,每日1-2剂,能清热凉血止血;若出血量稍多(如滴血或涌出),可在煎服基础上加用鲜品,如鲜藕节30g捣汁兑服,或取侧柏叶炭、白茅根炭各等量研细末,用消毒棉签蘸少量药粉轻轻填入出血侧鼻腔(深度不超过1cm),压迫止血5-10分钟,注意:直接填塞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用力过猛损伤鼻黏膜;若出血频繁、量大(如每次出血超过200ml),或伴有面色苍白、乏力、血压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中草药,前往医院急诊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问题2:中草药治疗鼻血需要辨证吗?自己能随便用吗?
解答:中草药治疗鼻血必须辨证,不可随意使用,中医认为鼻血的病因病机复杂,主要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多见于肺热(伴咳嗽、痰黄、口干)、胃热(伴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肝火(伴头痛、目赤、烦躁易怒),需清热凉血,常用白茅根、黄芩、栀子等;虚证多见于气虚(伴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动则加重)、阴虚(伴潮热盗汗、口干咽燥),需益气养阴、收敛止血,常用仙鹤草、阿胶、麦冬等,若自己随意用药,如实证用黄芪、党参等补气药,会“火上浇油”,加重出血;虚证用黄连、黄芩等苦寒药,会损伤脾胃,加重气虚,建议出现鼻血时先由中医师辨证,明确证型后再用药,尤其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肝病、血液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不良反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沉香药材怎么用?常见用法与使用技巧有哪些?
« 上一篇 09-08
中医治疗胃结石效果如何?有哪些方法?适用哪些人群?
下一篇 » 09-0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