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中医称为“喉痹”“乳蛾”等,多因外感风热、风热犯肺、肺胃热盛、阴虚火旺或痰热互结等导致咽喉部气血壅滞、津液耗伤而发病,中医治疗喉咙痛强调辨证论治,结合内服中药、外治法及生活调护,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
中医对喉咙痛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喉咙为肺胃之门户,是呼吸、饮食的通道,与肺、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其发病主要与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相关:
- 外感风热: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侵袭肺卫,咽喉首当其冲,热邪壅滞,气血不畅而致咽痛,伴发热、微恶风寒等表证。
- 肺胃热盛:外邪不解入里化热,或过食辛辣炙煿、肥甘厚味,致肺胃热毒壅盛,上攻咽喉,咽痛剧烈,伴高热、口渴、便秘等里热证。
- 阴虚火旺:素体阴虚,或热病伤津,或劳损过度,致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灼伤咽喉,咽痛隐隐,伴咽干、手足心热、夜间加重等虚热证。
- 肝郁化火: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日久化火,上攻咽喉,咽痛时作,伴情绪抑郁、胁胀、口苦等。
- 痰热互结:脾失健运,聚湿生痰,郁而化热,痰热互结咽喉,咽痛痰多,伴胸闷、咳吐黄痰等。
辨证分型与治疗
中医治疗喉咙痛的核心是“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择相应治法和方药,以下是常见证型的治疗要点:
证型 | 主要症状 | 治法 | 代表方 | 常用药物 |
---|---|---|---|---|
风热袭肺 | 咽痛逐渐加重,吞咽时明显,伴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部红肿、舌边尖红、苔薄黄 | 疏风清热,利咽解毒 | 银翘散加减 | 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桔梗、甘草、芦根 |
肺胃热盛 | 咽痛剧烈,灼热感明显,吞咽困难,伴高热、口渴喜饮、咳嗽痰黄、便秘尿黄、舌红苔黄厚 | 清泻肺胃,解毒利咽 | 清咽利膈汤加减 | 黄芩、黄连、栀子、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玄参、生大黄、芒硝(后下) |
阴虚火旺 | 咽痛隐隐,咽干痒,午后或夜间加重,伴手足心热、盗汗、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 | 滋阴降火,利咽生津 | 知柏地黄丸加减 | 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麦冬、玄参、桔梗 |
肝郁化火 | 咽痛时轻时重,每因情绪波动加重,伴胸闷、胁胀、嗳气、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 疏肝解郁,清热利咽 | 丹栀逍遥散加减 |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丹皮、栀子、薄荷、牛蒡子、甘草 |
痰热互结 | 咽痛痰多黏稠,咽部梗阻感,伴咳嗽痰黄、胸闷、腹胀、舌红苔黄腻 | 清热化痰,散结利咽 | 清气化痰汤加减 | 黄芩、瓜蒌、陈皮、半夏、茯苓、杏仁、浙贝母、桔梗、甘草、连翘 |
中医外治法
除内服中药外,外治法可直接作用于咽喉,缓解症状,常用方法包括:
含漱法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常用方:金银花、薄荷、甘草、菊花各10g,煎水含漱,每日3-5次,每次5-10分钟,适用于风热、肺胃热盛型咽痛。
吹药法
将药物直接吹于患处,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迅速,常用药物:冰硼散(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红肿热痛明显者)、锡类散(化腐生肌、解毒消肿,用于咽部糜烂者)、珠黄散(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用于虚实夹杂者),使用时用吹药器将少量药粉吹于咽部,每日2-3次。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清热泻火,常用穴位:
- 少商:手太阴肺经穴,点刺放血2-3滴,适用于风热、肺胃热盛型急性咽痛,可迅速缓解红肿热痛。
-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泻法可疏风清热、通络止痛。
- 天突:任脉穴,位于颈部,直刺0.5-1寸,可利咽消肿。
- 太溪:足少阴肾经原穴,补法可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型咽痛。
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7次为一疗程。
穴位贴敷
将药物贴于特定穴位,通过皮肤吸收发挥作用,常用穴位:涌泉穴(足底前部凹陷处),用吴茱萸研末,醋调贴敷,每晚1次,晨起取下,适用于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型咽痛。
生活调护
- 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梨、荸荠、白萝卜),忌辛辣刺激(辣椒、花椒)、油炸烧烤、肥甘厚味及过甜食物,戒烟酒,阴虚火旺者可常饮麦冬、沙参、百合泡水;肺胃热盛者可食梨汁、荸荠汁清热生津。
- 起居有常: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粉尘、烟雾刺激。
- 情志调畅:肝郁化火型咽痛患者需调节情绪,避免焦虑、抑郁,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放松心情。
- 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早晚刷牙,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长时间说话或过度用嗓,急性期多休息。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喉咙痛时能不能自己买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片等清热解毒药服用?
解答:不建议自行滥用清热解毒药,中医治病强调辨证,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片等适用于实热证(如肺胃热盛),若属于虚证(如阴虚火旺)服用,会耗伤津液,加重咽干、咽痛症状,阴虚火旺者服用牛黄解毒片可能导致腹泻、乏力等不良反应,建议出现喉咙痛时先咨询中医师,通过辨证后用药,避免误治。
问题2:喉咙痛反复发作,中医有什么调理方法?
解答:反复发作的喉咙痛多与体质虚弱(如气虚、阴虚)或脏腑功能失调(如肝郁、脾虚)相关,中医调理需从体质入手:①阴虚火旺者,可常服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或用麦冬、沙参、玉竹、百合煮水喝,滋阴降火;②气虚者(易感冒、乏力),可服用玉屏风散,配合黄芪、党参、山药炖汤,补气固表;③肝郁者,需疏肝解郁,可用柴胡、白芍、香附、薄荷泡水,同时调节情绪;④脾虚生痰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健脾化痰,坚持规律作息、增强体质、避免诱因(如辛辣饮食、过度用嗓)是减少复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