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木芙蓉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木芙蓉,又名芙蓉花、拒霜花,是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湖南、四川、湖北等地,因其花色晨白午红,有“拒霜”之称,既是观赏名花,又是常用中药材,其花、叶、根均可入药,性味凉辛,归肺、肝经,以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排脓止痛的功效,在中医临床及民间应用广泛。

药材木芙蓉

从植物学特征看,木高可达3-5米,枝密被星状短柔毛;叶互生,阔卵形或圆卵形,掌状3-5裂,裂片三角形,边缘具钝齿,两面均有星状毛;花大而美丽,单生于枝端叶腋,有重瓣、半重瓣之分,初开时白色或淡红色,后渐变深红,花期8-10月;蒴果扁球形,密生毛,果期9-11月,药用部位因采收季节不同而功效侧重有别:花于夏季采收,晒干或阴干,称“芙蓉花”;叶于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称“芙蓉叶”;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称“芙蓉根”。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木芙蓉性凉,味微辛,能清解血分热毒,消散肿痛,为治疗痈疽肿毒、烫伤、肺热咳嗽的良药。《本草纲目》记载:“芙蓉花叶,气平而不寒,味辛而性涩,能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跌打损伤。”《本草汇言》亦赞其“解疮毒,消痈肿,散疮热”,内服外用皆宜,现代药理学研究进一步证实,木芙蓉含黄酮类(如槲皮素、山奈酚)、生物碱(如羽扇豆碱)、多糖、鞣质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及免疫调节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在临床应用中,木芙蓉不同部位各有侧重,芙蓉花长于凉血止血,常用于肺热咳嗽、吐血、鼻衄、崩漏,以及烫火伤、乳腺炎、痄腮等,可单味煎服或外用,如《奇效良方》以芙蓉花研末,鸡子清调涂治烫伤;芙蓉叶消肿排脓力强,善治肺痈(肺脓肿)、肠痈(阑尾炎)、痈疽疔疮,可鲜品捣烂外敷,或配伍鱼腥草、金银花等内服,如《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用芙蓉叶、蒲公英各30g,煎服治肺痈;芙蓉根则多用于清热利咽,治疗咽喉肿痛、白喉、感冒发热,可单味煎汤含漱或内服。

药材木芙蓉

为更清晰展示木芙蓉不同药用部位的应用特点,现将花、叶、根的主要信息归纳如下:

部位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 常用用法用量
芙蓉花 性凉,味微辛;归肺、肝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排脓 肺热咳嗽,吐血,鼻衄,崩漏,烫伤,痈肿疮毒,乳腺炎 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芙蓉叶 性平,味微辛;归肺、肝经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 肺痈,咳吐脓血,痈疽肿毒,乳腺炎,水火烫伤,跌打损伤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鲜品捣敷
芙蓉根 性凉,味甘、微辛;归肺、胃经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咽 咽喉肿痛,白喉,感冒发热,肺热咳嗽,痈肿疮毒,风湿痹痛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需要注意的是,木芙蓉性寒凉,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及经期女性应避免使用,以免加重寒凝或引起不适;外用敷治疮疡时,若创面溃烂渗液较多,需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再用药,避免感染;若用药后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加重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并清洗,必要时就医。

相关问答FAQs
Q1:木芙蓉叶和花在功效应用上有什么区别?
A1:木芙蓉叶与花均具清热解毒之功,但侧重点不同:芙蓉叶性平,长于消肿排脓,凉血止血之力较缓,更适用于痈疽肿毒(如肺痈、乳腺炎)、跌打损伤等,外用捣敷效果尤佳;芙蓉花性凉,偏于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之力较强,对肺热咳嗽、吐血、鼻衄、崩漏及烫伤等症更适宜,内服外用皆可。“叶长于消肿,花长于凉血”。

药材木芙蓉

Q2:木芙蓉外用治疗烫伤时,需要注意什么?
A2:用木芙蓉治疗轻度烫伤(Ⅰ-Ⅱ度),可取新鲜芙蓉叶或花适量,洗净捣烂成泥,加少量香油调匀后敷于创面,每日1-2次,有清热止痛、促进愈合的作用,但需注意:① 创面若已溃烂或有渗液,需先用生理盐水清洁消毒,再用药;② Ⅲ度烫伤(皮肤焦化、感觉丧失)或面积较大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③ 若用药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加剧或过敏反应,需停用并咨询医生;④ 烫伤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创面干燥清洁。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沉香药材市场
« 上一篇 09-09
易混淆药材
下一篇 » 09-0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