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类中草药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寄生类中草药是一类特殊的中药材,它们通常依附在其他植物(寄主)上生长,通过吸收寄主的养分和水分来完成生命周期,这类药材在中医理论中多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常见的寄生类中草药包括槲寄生、桑寄生、菟丝子、肉苁蓉、列当、松萝等,其药用部位多为带叶的茎枝、种子或全草,性味多甘、苦、温,归肝、肾经,兼具补益与调理之效,以下就几种典型的寄生类中草药进行详细介绍,并通过表格归纳其核心特征。

寄生类中草药有哪些

槲寄生为桑寄生科槲寄生属植物,常寄生于榆、桦、槲等树木的枝干上,茎枝圆柱形,叶对生,肉质,黄绿色至深绿色,其味苦、性平,归肝、肾经,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血压,中医常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胎动不安等症,现代研究还发现其含齐墩果酸、黄酮类成分,有抗肿瘤、增强免疫等作用,内服煎汤,常用量为6-12g,或入丸散;外可捣敷,阴虚火旺者慎用。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槲寄生属植物,多寄生于桑、桃、李等树上,与槲寄生形态相似,但叶多为卵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其味甘、苦,性平,归肝、肾经,功效与槲寄生相近,但更侧重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兼能下气,常用于肝肾不足的腰膝酸痛、胎漏下血、产后乳汁不足等症,用量6-15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寄生含扁蓄苷、槲皮素等,有利尿、降压、抗菌作用。

菟丝子为旋花科菟丝子属植物,无根,茎细长,黄色,缠绕于豆科、菊科等寄主上,全草入药,其味辛、甘,性平,归肝、肾、脾经,能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适用于肝肾亏虚的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胎动不安、目暗昏花等症,用量9-15g,可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阴虚火旺、大便燥结者忌服。

肉苁蓉为列当科肉苁蓉属植物,寄生于梭梭、红柳等沙漠植物的根部,肉质茎圆柱形,黄棕色至暗棕色,其味甘、咸,性温,归肾、大肠经,是著名的补肾阳益精药,能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适用于肾阳不足的阳痿早泄、宫冷不孕、腰膝冷痛、肠燥便秘等症,用量10-15g,煎汤或入丸散,阴虚火旺及便溏者忌服,现代研究发现其含肉苁蓉苷,有抗衰老、调节内分泌等作用。

寄生类中草药有哪些

列当又名“草苁蓉”,为列当科列当属植物,寄生于蒿属植物根部,全草入药,其味甘、咸,性温,归肾、大肠经,功效与肉苁蓉相似,但补阳之力稍弱,兼能止血,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崩漏带下等症,用量6-15g,松萝为松萝科松萝属植物,是地衣类寄生真菌,寄生于松树等枝干上,丝状体,灰绿色,其味甘、苦,性平,归肺、肝、胃经,能祛痰止咳,清热解毒,除湿通络,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风湿痹痛等症,用量3-6g,煎汤或入散剂。

以下是部分寄生类中草药的核心特征归纳:

名称 寄主常见植物 药用部位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槲寄生 榆、桦、槲等 茎枝叶 苦平,归肝肾经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桑寄生 桑、桃、李等 茎枝叶 甘苦平,归肝肾经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下气
菟丝子 豆科、菊科植物 种子 辛甘平,归肝肾脾经 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
肉苁蓉 梭梭、红柳等 肉质茎 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列当 蒿属植物 全草 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补肾阳,益精血,止血

寄生类中草药的应用需注意辨证施治,如阴虚火旺者慎用温补类(如肉苁蓉、列当),外感未解者不宜使用补益类(如菟丝子、桑寄生),其生长依赖寄主,易受环境污染物影响,需确保药材来源安全、无农药残留。

相关问答FAQs

寄生类中草药有哪些

Q1:寄生类中草药是否可以自行采集使用?
A:不建议自行采集,寄生类中草药的生长环境复杂,易与有毒植物混淆(如某些寄生藤类),且不同寄主生长的药材药效可能存在差异,野生资源易受破坏,自行采集难以保证药材质量和用药安全,应在专业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购买合格药材使用。

Q2:寄生类中草药和普通中草药在功效上有何区别?
A:寄生类中草药因生长特性,药性多偏于补益(如补肾、养肝),兼有祛邪(如祛风湿、通经络)作用,且药性较为平和,适用于慢性虚损性疾病,普通中草药范围更广,包括草本、木本等,功效多样(如解表、清热、泻下等),但寄生类因吸收寄主精华,在“补虚”方面针对性更强,如菟丝子、肉苁蓉是经典的补肝肾药,而普通补益药(如黄芪、党参)多为独立生长,功效更偏健脾益气或补气养血。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肾结石中草药偏方大全
« 上一篇 09-11
药材播种荆芥
下一篇 » 09-1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