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鸡子药材究竟是什么?功效、用法及使用禁忌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黄鸡子药材,即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蛋黄,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卵黄部分,是传统中医药材中常用的动物类药食同源品种,其性平,味甘,归心、肾经,具有滋阴润燥、养血熄风、清热解毒等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历史悠久,既可用于内服调理,也可外用疗伤,现代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其丰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为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黄鸡子药材

基源与采收

黄鸡子药材的基源明确,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黄,家鸡在我国各地均有饲养,全年可产卵,以春、秋季产卵较多,采收时,需选取新鲜、无变质的鸡蛋,煮熟后剥取蛋黄,晒干或低温烘干(温度不超过60℃,以保留有效成分),干燥后碾碎成细末备用,传统用药以蛋黄粉为主,现代也有直接使用鲜蛋黄或蛋黄油(蛋黄熬炼的油脂)的情况。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根据《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等经典记载,黄鸡子(蛋黄)性平,味甘,归心、肾经,其核心功效可概括为“滋阴润燥、养血熄风、清热解毒”,具体主治病症包括:

  1. 热病烦渴:蛋黄性平偏凉,能滋阴清热,适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伤所致的口干烦渴、手足心热等症,常与麦冬、沙参、玉竹等养阴生津药配伍。
  2. 胎动不安:蛋黄能养血安胎,用于孕妇血虚所致的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可配合阿胶、艾叶等药材使用。
  3. 小儿消化不良、疳积:蛋黄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可健脾和胃,治疗小儿脾虚食少、消化不良、疳积(营养不良),单用煮食或与淮山、莲子同煮为粥。
  4. 烫伤、湿疹、溃疡:蛋黄油(蛋黄熬炼的油脂)外用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敛疮的作用,用于轻度烫伤、湿疮、皮肤溃疡等,可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渗出。
  5. 产后体虚、口渴:产妇产后气血亏虚,常伴口渴,蛋黄能滋阴养血,缓解产后体虚和口干症状,常与红糖、生姜同煮食用。

化学成分

黄鸡子(蛋黄)的化学成分复杂,富含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是其药理作用的基础,其主要成分如下表所示:

黄鸡子药材

成分类别 主要成分及含量(以100g干燥蛋黄计) 生理作用及意义
脂类 卵磷脂(约10-15%)、胆固醇(约1500-2000mg)、甘油三酯(约30-35%) 卵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促进肝细胞再生;胆固醇构成激素和维生素D前体;甘油三酯供能
蛋白质 卵黄磷蛋白(约65-70%)、球蛋白(约10%) 提供必需氨基酸,增强免疫力,参与机体组织修复
维生素 维生素A(约350-500μg)、维生素D(约5-10μg)、维生素E(约5-10mg)、维生素B1(约0.3mg)、维生素B2(约0.4mg) 维生素A保护视力、抗氧化;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维生素E延缓衰老;B族维生素参与能量代谢
矿物质 钙(约100mg)、磷(约200mg)、铁(约7mg)、锌(约3mg)、硒(约0.5μg) 钙、磷构成骨骼;铁预防贫血;锌促进生长发育;硒抗氧化、增强免疫力
其他 胆碱(约300-400mg)、叶酸(约100μg)、生物素(约20μg) 胆碱促进大脑发育;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生物素维持皮肤黏膜健康

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鸡子及其提取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与传统功效相互印证,具体如下: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及实验依据
抗氧化作用 卵磷脂、维生素E、硒等成分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动物实验显示蛋黄提取物可降低肝组织MDA含量,提高SOD活性
促进生长发育 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为机体提供营养,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术后/病后康复,临床观察显示蛋黄粥可改善小儿疳积患者的体重和血红蛋白
保护肝脏 卵磷脂是肝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实验性肝损伤模型中,蛋黄油能降低ALT、AST水平,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
调节血脂 卵磷脂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患者补充卵磷脂后血脂指标显著改善
增强免疫力 蛋白质中的免疫球蛋白、维生素A、锌、硒等成分可促进抗体产生,激活巨噬细胞,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生肌敛疮 蛋黄油外用可在创面形成保护膜,减少水分蒸发和细菌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溃疡和烫伤创面愈合,临床用于治疗压疮、慢性溃疡有效率达80%以上

临床应用与用法用量

内服应用

  • 热病烦渴:蛋黄粉10g,麦冬15g,沙参12g,煎汤服,每日1剂。
  • 胎动不安:鲜蛋黄2个,阿胶(烊化)10g,艾叶6g,水煎服,每日2次。
  • 小儿疳积:鸡蛋黄1个,淮山15g,莲子10g,煮粥服食,每日1次,连续7-10天。
  • 产后体虚:鸡蛋黄2个,红糖30g,生姜3片,同煮服食,产后3天开始食用,连用1周。

外用应用

  • 烫伤、湿疹:蛋黄油适量,外涂患处,每日2-3次(蛋黄油制法:鸡蛋黄煮熟后取出,放锅中小火熬炼,去渣取油)。
  • 皮肤溃疡:蛋黄油调青黛粉外敷,每日1次,促进创面愈合。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每次9-15g(相当于1-3个蛋黄量);或煮食、煮粥。
  • 外用:适量,调敷或涂患处。

使用注意

  1. 体质禁忌:脾虚湿滞、腹胀便溏者不宜多服,蛋黄滋腻,易加重湿滞;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患者需慎用,避免摄入过量胆固醇。
  2. 食用禁忌:未煮熟的蛋黄可能含沙门氏菌,需煮熟后服用;服用期间避免与生冷、油腻食物同食,以免影响消化。
  3. 特殊人群:婴幼儿应适量食用,避免消化不良;孕妇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尤其是胎动不安时需辨证配伍。

现代研究进展

近年来,对黄鸡子(蛋黄)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主要集中在蛋黄油的开发、卵磷脂的提取及其应用等方面,研究表明,蛋黄油不仅具有传统的外用功效,还对放射性皮炎、口腔溃疡等有较好疗效;卵磷脂作为天然乳化剂,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行业,如制备脂质体药物、抗氧化护肤品等,蛋黄中的免疫球蛋白(IgY)在预防和治疗肠道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方面也展现出应用潜力,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相关问答FAQs

Q1:黄鸡子药材(鸡蛋黄)和鸡蛋清在功效上有何区别?
A:鸡蛋黄与鸡蛋清虽同出一源,但功效差异显著,鸡蛋黄性平味甘,归心、肾经,以滋阴润燥、养血熄风为主,适用于热病烦渴、胎动不安、产后体虚等,富含卵磷脂、维生素和矿物质,侧重于“补”;鸡蛋清性微寒味甘,归肺、胃经,以清热解毒、利咽、润肺为主,适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烫伤等,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侧重于“清”,蛋黄偏“补阴”,蛋清偏“清热”,需根据体质和病症选择使用。

黄鸡子药材

Q2:蛋黄油如何制作?其外用功效有哪些?
A:蛋黄油的制作方法简单:取新鲜鸡蛋煮熟,剥取蛋黄,放入铁锅中用小火慢熬(避免焦糊),不断搅拌,待蛋黄水分蒸发、油脂析出后,用纱布过滤去渣,得到金黄色透明油状物即为蛋黄油,外用功效主要包括:①清热解毒,用于治疗轻度烫伤、湿疹、皮炎,可缓解红肿疼痛;②生肌敛疮,促进慢性溃疡(如压疮、糖尿病足溃疡)、皮肤裂口的愈合,减少渗出,加速肉芽生长;③润肤止痒,用于皮肤干燥、瘙痒症,可滋润肌肤,缓解不适,使用时需注意创面清洁,避免感染。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有没有中草药彩图书
« 上一篇 前天
中医治疗小阴茎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