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枸是中草药中较为少见的民间俗称,其基源多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 Thunb.)的干燥根或叶,部分地区也将其称为“猫儿刺”“鸟不宿”等,枸骨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生于山坡、谷地灌丛中,其叶硬革质,边缘有1-3对硬刺齿,花黄绿色,核果球形成熟时鲜红,形态独特,兼具药用与观赏价值。
从性味归经来看,毛枸(枸骨)味苦、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其核心功效在于补肝肾、强腰膝、祛风除湿,临床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以及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等症,因其具有收敛止血之效,外用可治外伤出血、皮肤湿疹瘙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毛枸含皂苷、黄酮类、多糖及三萜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及保护关节软骨等作用,其提取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动物显示出一定的缓解效果,为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佐证。
在用法用量上,毛枸内服常用量为根15-30g或叶3-9g,煎汤取汁;外用则取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浴,需注意,因其性偏温燥,阴虚火旺者(如口干舌燥、潮热盗汗)慎用,孕妇及月经期女性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因活血温通作用引发不适,传统炮制方法中,毛枸叶需除去杂质,晒干后切碎;根则洗净润透切片,生用或酒制以增强通络之效。
为更直观展示毛枸的应用特点,将其关键信息整理如下: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基源 | 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干燥根或叶 |
性味归经 | 苦、涩,微温;归肝、肾经 |
主要功效 | 补肝肾,强腰膝,祛风除湿,收敛止血 |
主治病症 | 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头晕;风湿痹痛;外伤出血;湿疹瘙痒 |
用法用量 | 内服:根15-30g,叶3-9g,煎汤;外用:鲜叶捣敷或煎洗 |
现代研究 | 含皂苷、黄酮等,具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及保护关节软骨作用 |
注意事项 | 阴虚火旺者慎用;孕妇慎用;避免过量长期服用 |
相关问答FAQs
Q1:毛枸和常见的枸杞(宁夏枸杞)是同一种药材吗?
A1:毛枸与枸杞并非同一种药材,毛枸为冬青科枸骨的根或叶,性味苦涩微温,功偏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而枸杞为茄科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性味甘平,归肝、肾经,主要功效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二者基源、性味、功效均有显著区别,不可混淆使用。
Q2:长期服用毛枸会有哪些副作用?如何避免?
A2:毛枸性偏温燥,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引发口干、便秘、上火等不良反应,阴虚火旺者还可能加重症状,为避免副作用,需注意:①严格按医嘱用量服用,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②服药期间若出现不适,立即停药并咨询医师;③阴虚火旺、实热证患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女性慎用;④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配伍其他滋阴药(如麦冬、石斛),以平衡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