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阳萎的效果究竟如何?辨证施治到底有哪些独特优势?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阳萎,中医称“阳痿”“筋痿”,指成年男性在性欲刺激下,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无法完成满意性交的病症,中医认为本病与肾、肝、心、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位在宗筋(阴茎),与肝肾关系尤为密切,病性有虚有实,虚者多为肾阳虚、肾阴虚、气血亏虚,实者多为肝气郁结、湿热下注等,治疗需辨证论治,综合调理。

阳萎的中医治疗

病因病机

中医对阳萎的认识历史悠久,《黄帝内经》提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强调情志、房劳与发病的关系,主要病机包括:

  1. 肾阳虚衰:肾为先天之本,命门火衰,温煦宗筋无力,见勃起困难、畏寒肢冷、腰膝酸软。
  2. 肾阴亏虚:肾阴不足,虚火内扰,宗筋失于濡养,见勃起不坚、五心烦热、盗汗。
  3. 肝气郁结:肝主筋,调畅气机,若情志不遂,肝失疏泄,宗筋失用,见勃起突然障碍、情绪抑郁、胸胁胀闷。
  4. 心脾两虚: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神明,若思虑过度,心脾受损,气血亏虚,宗筋失充,见勃起无力、心悸失眠、食欲不振。
  5. 湿热下注:过食肥甘、酗酒致湿热内生,下注宗筋,致宗筋弛纵,见勃起困难、阴囊潮湿、小便短赤。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阳萎核心为“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治法与方药,具体如下表:

证型 主症 治法 代表方药 常用药物
肾阳虚衰 勃起困难,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脉沉细 温肾壮阳 右归丸加减 肉桂、附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杜仲
肾阴亏虚 勃起不坚,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补肾阴 左归丸加减 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龟板胶、鹿角胶、牛膝
肝气郁结 勃起突然障碍,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喜太息,脉弦 疏肝解郁 逍遥散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香附、枳壳、川芎、甘草
心脾两虚 勃起无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补益心脾 归脾汤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
湿热下注 勃起困难,阴囊潮湿瘙痒,小便短赤,口苦黏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利湿 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

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除中药内服外,中医还结合针灸、推拿、中成药等综合治疗,增强疗效:

阳萎的中医治疗

  1. 针灸疗法:选取关元、气海、肾俞、命门、三阴交、太冲等穴位,肾阳虚用补法,加灸命门、关元;肝气郁结用平补平泻,太冲行泻法;心脾两虚补心俞、脾俞,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 推拿按摩:按揉关元、气海、肾俞、命门等穴位,每穴2-3分钟;搓揉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以局部发热为度;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助,可温补肾阳、调和气血。
  3. 中成药:根据证型选用,如肾阳虚用五子衍宗丸、金匮肾气丸;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肝气郁结用逍遥丸、柴胡疏肝丸;心脾两虚用归脾丸;湿热下注用龙胆泻肝丸、二妙丸。

生活调护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阳萎患者需配合生活调护:

  1. 情志调畅:避免焦虑、抑郁,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
  2. 饮食调理:肾阳虚者宜食羊肉、韭菜、核桃等温补食物;肾阴虚者宜食黑芝麻、枸杞、桑葚等滋阴食物;湿热下注者忌辛辣、油腻、饮酒,多食绿豆、冬瓜等清热利湿食物。
  3. 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节制房事,避免房劳过度。
  4. 适度运动:选择太极、八段锦、慢跑等舒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中医治疗阳萎多久能见效?
答:中医治疗阳萎的疗效因人而异,与病情轻重、证型、是否配合调护等因素相关,轻者(如肝气郁结、轻度肾虚)通过1-2个月规范治疗及调护,症状可明显改善;重者(如肾阳虚衰、病程较长)需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建议坚持治疗,同时调整生活习惯,若治疗2周无效,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问题2:阳萎患者可以自行服用中药吗?
答:不建议自行用药,阳萎证型复杂,如肾阳虚误用滋阴药(如六味地黄丸)会加重病情,湿热下注误用温补药(如金匮肾气丸)会导致湿热更盛,需在中医师四诊合参(望、闻、问、切)明确证型后,辨证用药,避免“虚虚实实”之误,若因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阳萎,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阳萎的中医治疗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龙胆药材识别
« 上一篇 今天
治乙肝中草药图效果如何?靠谱吗?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