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草药,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要全面了解丹参,通过图片观察其植物形态、药用部位特征及饮片性状是重要途径,以下从不同维度详细介绍丹参相关图片内容,帮助读者建立直观认知。
丹参原植物图片特征
丹参原植物为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肥厚,呈圆柱形,外皮朱红色或棕红色,茎直立,四棱形,上部分枝,密被长柔毛,叶通常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5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5-8cm,宽1-3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斜心形,两面疏被柔毛,叶缘具圆锯齿,轮伞花序组成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披针形,花萼钟形,带紫色,花冠紫蓝色,二唇形,上唇镰刀状,下唇短于上唇,有3裂片,小坚果椭圆形,黑色,花期5-10月,果期8-11月,原植物图片多展示其整体株型、叶片排列、花序形态及花色细节,部分图片会标注根茎部位,便于识别其药用来源。
丹参药用部位图片特征
丹参的药用部位为干燥根及根茎,图片中根茎短粗,呈结节状,顶端常残留茎基,根数条呈圆柱形,弯曲并分枝,长10-20cm,直径0.3-1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向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野生丹参根条较细,分支多,表面颜色较深;栽培丹参根条粗壮,少分支,表面颜色较浅,图片中常对比不同生长年限丹参的根粗细、断面纹理差异,如3年生丹参木部导管束放射状纹理更明显,皮部与木部比例更协调。
丹参饮片图片特征
丹参饮片经炮制后分为丹参段、丹参片等,饮片图片多展示其切片形态:丹参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直径0.3-1cm,厚2-5mm,表面棕红色或深紫红色,切面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可见黄白色点状维管束;丹参段为圆柱形小段,长5-10mm,特征与饮片一致,部分饮片图片会标注“丹参炭”(炒制后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用于不同证型治疗,丹参粉末图片呈红棕色,可见木纤维、导管、石细胞及淀粉粒,粉末特征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专业图片中会标注各显微结构的位置。
丹参常见伪品对比图片
市场上丹参伪品较多,图片对比中常见混淆品种包括:
- 甘肃丹参:根呈圆锥形,表面灰棕色,木部无放射状纹理,断面纤维性强;
- 甘西鼠尾草:根表面棕褐色,质地坚硬,断面木部黄白色,导管束细密;
- 鼠尾草:根细小,表面棕红色,断面木部浅黄色,无放射状纹理。
以下为伪品与丹参的主要区别对比表:
品名 | 根形特征 | 表面色 | 断面特征 | 木部纹理 |
---|---|---|---|---|
丹参 | 圆柱形,弯曲 | 棕红色 | 皮部棕红,木部紫褐,放射状 | 明显,黄白色 |
甘肃丹参 | 圆锥形,少分支 | 灰棕色 | 纤维性强,裂隙多 | 不明显或无 |
甘西鼠尾草 | 长圆锥形 | 棕褐色 | 质坚硬,木部黄白色 | 细密,放射状弱 |
丹参图片获取与注意事项
丹参图片可通过专业书籍(如《中国药典》《中药鉴定学》图谱)、权威中药数据库(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库、中国植物图像库)及正规中药材交易平台获取,需注意,图片仅作辅助鉴别,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综合判断,避免因生长环境、炮制方法差异导致特征混淆,丹性微寒,脾胃虚寒者慎用,用药前需咨询专业医师,不可自行凭图片判断药用价值。
相关问答FAQs
Q1:丹参的图片特征如何帮助辨别真伪?
A1:丹参图片通过展示原植物形态(如四棱形茎、紫蓝色花)、药用部位(圆柱形根、棕红色外皮、木部放射状纹理)及饮片性状(切面皮木比例、粉末显微特征),与伪品(如甘肃丹参无放射状纹理、甘西鼠尾草根形不同)形成直观对比,丹参断面木部黄白色导管束呈放射状排列,而伪品多无此特征或纹理模糊,结合图片可快速初步鉴别,但最终需结合显微、薄层色谱等方法确认。
Q2:获取丹参图片的权威渠道有哪些?
A2:权威渠道包括:①《中国药典》配套彩色图谱及《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等专业书籍;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设的“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系统”及“中国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图像库”(PPBC),收录丹参原植物、生境及标本图片;④正规中药材电商平台(如康美中药网)的“药材图鉴”板块,提供高清饮片及伪品对比图,这些渠道图片经专业鉴定,特征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