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中医治疗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脱肛,中医称“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病症,多见于老人、小儿及经产妇或长期腹压增高者,中医认为本病核心病机为“气虚不固”,与脾、肾关系密切,病位在直肠,涉及脾、肺、肾等脏腑,治疗以“补气升提、固涩收摄”为基本原则,结合辨证论治内服药物、外治法及针灸推拿等综合调理,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

脱肛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脱肛的辨证关键在于区分虚实,临床常见证型及治法如下:

证型 主症 治法 代表方药 加减用药
中气下陷证 直肠脱出,劳则加重,休息后可回纳;伴气短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弱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若肛门坠胀明显,加枳壳、木香行气;兼血虚加当归、白芍养血;久泻不止加诃子、肉豆蔻涩肠
肾气不固证 直肠脱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便清长或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 补肾固脱,益气升提 肾气丸(《金匮要略》)合补中益气汤 若畏寒肢冷加附子、肉桂温阳;脱出难以回纳加金樱子、桑螵蛸固涩
湿热下注证 直肠脱出,黏膜充血水肿,肿痛灼热,肛门坠胀,伴口干苦,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利湿,升阳举陷 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合补中益气汤 若肿痛甚加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兼便秘加枳实、大黄通腑泻热;脱出糜烂加五倍子、枯矾收湿敛疮

中医外治法

外治法可直接作用于患处,促进脱垂组织回纳、水肿消退及黏膜修复,常与内治法联用:

脱肛中医治疗

  1. 熏洗法:取苦参30g、五倍子20g、芒硝15g、石榴皮15g,煎水先熏后洗,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苦参、芒硝清热燥湿、消肿止痒,五倍子、石榴皮涩肠固脱,适用于各型脱肛,尤其湿热证伴黏膜水肿者。
  2. 外敷法:脱出回纳后,用枯矾、儿茶、冰片按3:2:1比例研细末,麻油调糊敷于肛门;或用提肛散(黄芪、升麻、枳壳等研末)蜂蜜调敷,可升提固涩、促进黏膜粘连。
  3. 针灸推拿:针刺百会、长强、足三里、脾俞、肾俞、承山等穴,百会、足三里用补法,长强、承山用平补平泻法,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30分钟,可调补脾肾、升提阳气;配合推拿揉按百会、摩腹、揉按脾俞肾俞,每日1次,每次15分钟,增强疗效。

生活调护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脱肛康复需注重调护:

  • 饮食调理:宜食健脾补肾、益气升提之品,如山药、芡实、莲子、黄芪粥、黄芪炖鸡等,忌辛辣刺激、生冷油腻及饮酒,以免助湿伤脾;
  • 起居有常:避免久蹲、久坐、久站,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腹泻等腹压增高疾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便后温水坐浴;
  • 功能锻炼:每日行提肛运动(收缩肛门30秒,放松10秒,重复10-15次,每日3-5次),可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巩固疗效。

相关问答FAQs

Q1:脱肛能自愈吗?哪些情况需要中医治疗?
A:轻度一度脱垂(直肠黏膜脱出,可自行回纳)的儿童,部分可能随生长发育自愈;成人及中重度脱垂(二度以上,需手法回纳或无法回纳)通常无法自愈,需及时治疗,中医治疗适用于各型脱垂,尤其对轻中度及不愿手术者,通过内服中药、外治法及针灸等可显著改善症状,避免手术创伤;重度脱垂伴肛门括约肌松弛者,可中西医结合治疗(如手术前中医调理体质,术后促进康复)。

脱肛中医治疗

Q2:中医治疗脱肛需要多久见效?日常如何预防复发?
A:疗效与病情轻重、患者体质及治疗依从性相关:轻度脱肛规范治疗1-2周可改善症状(如脱出频率减少、回纳容易),中重度需1-3个月;坚持3个月以上可显著降低复发率,预防复发需注意:① 避免腹压增高(如控制体重、治疗慢性咳嗽);② 坚持提肛运动及腹部按摩;③ 饮食规律,防便秘腹泻;④ 产后妇女及老年人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如何科学护理肝脏?关键方法与功效解析
« 上一篇 今天
药材 海马 辨别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