瘾疹,中医学亦称“风疹块”“瘾疹”,是一种以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现代医学中的荨麻疹可参照本病论治,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风气客于皮肤,痰沫汗出,习习然寒”的记载,后世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不断完善,中医治疗瘾疹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核心在于调和气血、祛除病邪,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方案,现将主要治疗原则分述如下。
明辨病因病机,谨守“风邪为患”核心
瘾疹的发病总由“风邪”主导,但风邪常与寒、热、湿、瘀等邪气相合,或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而发病,病位在肌表,与肺、脾、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 外感风邪:气候突变、冷暖交替,或汗出当风,风邪侵袭肌表,致使腠理开合失司,营卫不和,风性善行数变,故疹块起落迅速,瘙痒无度;若夹寒邪,则疹色苍白,遇寒加重;夹热邪,则疹色鲜红,灼热瘙痒。
- 内伤脏腑: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鱼腥发物,或脾胃素虚,运化失职,湿热内生,郁于肌肤而发;情志失调,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血分伏热,外溢肌肤;或久病体虚、气血亏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致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 特殊类型:部分女性患者与冲任失调相关,经期前后气血变化,易诱发或加重;亦有因瘀血内阻,肌肤失养,风邪与瘀血搏结,疹色暗红,经久不消。
综上,瘾疹的病机核心为“风邪袭扰,营卫失和”,病性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因外感风邪、湿热、血热;虚证多因气血不足、冲任失调,治疗需标本兼顾,扶正祛邪。
确立治疗原则,分型论治
中医治疗瘾疹遵循“祛风止痒为要,调和气血为本”的原则,根据不同证型,分别采用疏风散寒、疏风清热、健脾祛湿、养血祛风、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等治法,同时注重内外合治,调护结合。
(一)祛风止痒,贯穿始终
风邪是瘾疹发作的直接诱因,“风胜则动”,故“祛风”为首要治法,根据风邪夹寒、夹热、夹湿的不同,选用不同性质的祛风药物:
- 风寒束表证:症见皮疹色白,遇寒加重,得温则减,恶风畏寒,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治以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桂枝、白芍、生姜、大枣、黄芪、防风、白术),其中桂枝、生姜辛温散寒,白芍、大枣调和营卫,黄芪、白术益气固表,防风祛风解表。
- 风热犯表证:症见皮疹色红,灼热瘙痒,遇热加重,伴发热、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以疏风清热、凉血止痒,方用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石膏、知母、当归、生地、苦参、苍术、胡麻仁、甘草),其中荆芥、防风、蝉蜕疏风透疹,石膏、知母清热泻火,生地、当归凉血养血,防“风胜燥血”。
(二)健脾祛湿,调理胃肠
对于因饮食不节、脾胃湿热所致瘾疹,症见皮疹发作与饮食相关,伴脘腹胀满、纳差、大便溏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健脾祛湿、疏风止痒,方用平胃散合二妙丸加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黄柏、薏苡仁、茯苓、防风、蝉蜕),其中苍术、厚朴燥湿运脾,黄柏、薏苡仁清热利湿,茯苓健脾渗湿,配防风、蝉蜕祛风止痒,使湿去脾健,风无所依。
(三)养血祛风,固表御邪
针对气血两虚、卫外不固之瘾疹,症见皮疹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劳累后加重,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治以养血益气、固表祛风,方用当归饮子加减(当归、生地、白芍、川芎、黄芪、何首乌、荆芥、防风、蒺藜、甘草),其中当归、生地、白芍、川芎养血和血,黄芪益气固表,荆芥、防风、蒺藜祛风止痒,标本兼顾,使气血充足,腠理固密,风邪难侵。
(四)疏肝解郁,调理冲任
女性患者因肝气郁结、冲任失调诱发者,症见皮疹多在经期前后发作,伴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情绪抑郁,舌暗红苔薄,脉弦,治以疏肝解郁、调理冲任,方用逍遥散合二仙汤加减(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煨姜、甘草、仙茅、淫羊藿、当归),其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配仙茅、淫羊藿温肾阳、调冲任,共奏疏肝调经、祛风止痒之效。
(五)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对于血瘀风燥证,症见皮疹色暗红,经久不消,瘙痒剧烈,舌暗有瘀斑,脉涩,治以活血化瘀、祛风止痒,方用桃红四物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麝香、老葱、生姜、大枣、黄酒),其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当归、生地养血和血,配麝香、老葱通窍祛风,使瘀血去,新血生,肌肤得养,风邪自消。
内外合治,协同增效
除内服汤药外,瘾疹的外治法可迅速缓解瘙痒,缩短病程:
- 中药外洗:皮疹局限者,可用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徐长卿各30g,煎汤外洗,每日1-2次,具有疏风止痒、清热燥湿之效;风寒证可用艾叶、桂枝、荆芥各30g,煎汤外洗,以温经散寒。
- 针灸疗法:取曲池、血海、风市、膈俞、脾俞等穴,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耳针取肺、神门、肾上腺、皮质下等穴,埋针或压豆,调节脏腑功能。
- 拔罐疗法:在背部膀胱经走罐,或于大椎、肺俞、膈俞等穴留罐,以疏通经络、祛风散寒,适用于风寒束表证或血瘀证。
调护结合,防复发作
瘾疹易反复发作,需注重调护以巩固疗效:
- 饮食禁忌:忌食辛辣、鱼虾、牛羊肉、酒类等发物及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热或引动风邪;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 避免诱因:注意保暖,避免冷热刺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摩擦;寻找并避免过敏原(如花粉、尘螨、药物等)。
- 情志调畅:肝郁气滞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可通过听音乐、运动等方式疏解压力。
- 起居有常: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增强机体抵抗力。
相关问答FAQs
Q1:瘾疹反复发作,中医如何调理才能减少复发?
A:瘾疹反复发作多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或内有伏邪有关,中医调理需“扶正祛邪”并举,通过内服中药(如气血两虚者用当归饮子、脾胃虚弱者用参苓白术散)调理脏腑功能,益气固表;结合艾灸(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或穴位贴敷,温补脾肾,增强抗病能力,严格规避诱因(如忌食发物、避免寒冷刺激)、规律作息、调畅情志,才能有效减少复发。
Q2:中医治疗瘾疹需要多久见效?疗效与哪些因素相关?
A:中医治疗瘾疹的见效时间因证型、病程及个体差异而异:急性患者(如风寒束表、风热犯表)通常服药1-3剂即可瘙痒减轻,皮疹减少;慢性患者(如气血两虚、冲任失调)需调理1-2周逐渐显效,疗程约1-3个月,疗效影响因素包括:是否辨证准确(如风寒证误用清热药会加重病情)、是否坚持治疗(慢性患者需足疗程调理)、调护是否到位(如忌口、避免诱因)及患者体质(正气充足者恢复较快),建议患者及时就医,由中医师辨证论治,并积极配合调护以取得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