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竹子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天竹子,又名南天竹子、天竺子、红杷子等,为小檗科南天竹属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的干燥成熟果实,是传统中药材中兼具药用与观赏价值的代表性品种之一,其药性平和,味苦涩,归肺、肝二经,在止咳平喘、清热解毒等方面功效显著,历代医籍多有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天竹子药材

来源与采收

天竹子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多生于山坡、林下或灌丛中,朝鲜、日本亦有栽培,其植株常绿,枝叶秀丽,果实鲜艳,既是药用植物,也是常见的园林观赏树种,药用部位为干燥成熟果实,通常于秋季当果实由绿色转为红褐色、充分成熟时采收,剪下果穗,晒干或低温干燥(不超过60℃),除去杂质及未成熟果实,即可得药材。

性状特征

天竹子药材呈类球形或椭圆形,直径5-8mm,表面红褐色或暗红色,具光泽,顶端可见宿存的花柱基,基部有果柄痕或短果柄,果皮皱缩,偶有白色粉霜(系果皮分泌物),质硬而脆,易碎,横切面可见2-3室,每室含1-5粒种子,种子肾形,种皮黄棕色,种仁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涩、苦,为更直观展示其性状特征,可参考下表:

项目 描述
颜色 红褐色或暗红色,表面有光泽
形状 类球形或椭圆形
大小 直径5-8mm
表面特征 顶端有宿存花柱基,基部有果柄痕,果皮皱缩,偶有白色粉霜
质地 硬而脆,易碎
断面 横切面2-3室,每室含1-5粒种子
种子 肾形,种皮黄棕色,种仁白色,富油性
气味 气微,味微涩、苦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天竹子性平,味苦、涩;归肺经、肝经,其性虽平,但味苦能降泄,涩能收敛,兼具清、敛、解毒之效,临床应用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

  1. 止咳平喘
    适用于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气喘,尤其对痰多难咳、久咳不止者效果显著,中医认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天竹子能清肺热、敛肺气,配伍枇杷叶、桔梗、前胡等宣肺化痰药,可增强止咳效果;若遇哮喘发作,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等平喘药同用,共奏宣肺平喘之效,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2. 清热解毒
    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烫伤等热毒证,内服可煎汤含漱或内服,外用可研末调敷或煎水外洗,如治咽喉肿痛,可单用天竹子15g煎汤含漱,每日3-5次;治疮疡肿毒,取天竹子适量研细末,加麻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可促进炎症消退,减少渗出。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天竹子的药效物质基础以生物碱为主,还含黄酮类、挥发油、有机酸等多种成分,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药理作用。

主要化学成分

成分类别 代表性成分 含量/作用
生物碱 南天竹碱、南天竹宁碱、小檗碱 生物碱总含量约0.2%-0.5%,其中南天竹碱、南天竹宁碱为镇咳平喘活性成分;小檗碱具抑菌作用
黄酮类 槲皮素、山奈酚 含量约0.1%-0.3%,具有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挥发油 柠檬烯、芳樟醇 含量约0.05%,具有局部麻醉、抗炎作用
有机酸 苹果酸、柠檬酸 调节体液酸碱平衡,辅助止咳化痰

药理作用

  1. 镇咳平喘
    南天竹碱、南天竹宁碱等生物碱能抑制延髓咳嗽中枢,降低咳嗽反射敏感性,同时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道痉挛,动物实验表明,天竹子提取物对氨水引的小鼠咳嗽有显著抑制作用,镇咳效果相当于可待因的50%-70%;对组胺或乙酰胆碱引豚鼠哮喘模型,能延长哮喘潜伏期,减少发作次数。

    天竹子药材

  2. 抗炎与抑菌
    黄酮类成分(如槲皮素)能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6)释放,减轻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缓解炎症反应;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显著,对皮肤感染、咽喉炎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3. 抗氧化与免疫调节
    多糖和黄酮类成分可清除自由基(如·OH、O₂⁻),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同时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力。

临床应用与使用注意

临床应用

  1. 呼吸系统疾病

    • 慢性支气管炎:天竹子9g,配伍百部15g、紫菀12g、桔梗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0日为1疗程。
    • 百日咳:天竹子3g,压粉,分3次用温开水冲服,同时配伍大蒜(去皮捣烂)适量,贴涌泉穴,引痰下行。
  2. 皮肤与感染性疾病

    • 疖肿、脓疱疮:天竹子适量研细末,加麻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直至炎症消退。
    • 烫伤:天竹子炒炭存性,研末,加麻油调匀,涂于创面,有止痛、促进结痂作用。
  3. 口腔疾病
    咽喉肿痛、口疮:天竹子10g,煎汤含漱,每次5-10分钟,每日3-5次,连用3-5日可缓解症状。

使用注意

  1. 毒性控制
    天竹子含多种生物碱,过量服用(>15g/日)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早搏)等中毒反应,需严格控制在3-9g/日内,不宜长期连续使用。

  2. 特殊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儿童用量需减半(1.5-3g/日),且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天竹子药材

  3. 配伍禁忌
    不宜与藜芦同用(属中药“十八反”禁忌);若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中枢抑制剂),需咨询医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4. 炮制方法
    生品以清热解毒力强,外用宜用生品;止咳平喘宜用蜜炙品(取净天竹子,用炼蜜拌匀,炒至不粘手为度),可缓和苦寒之性,增强润肺止咳效果。

资源保护与栽培现状

天竹子分布虽广,但野生资源因过度采挖及生境破坏(如城市化、森林砍伐)呈减少趋势,目前浙江、江苏、湖南等地已开展人工栽培,通过种子繁殖(春播或秋播)或分株繁殖(春季),3-4年可结果,亩产可达150-200kg(干果),栽培过程中需注意病虫害防治(如炭疽病、蚜虫),避免农药残留,确保药材质量,应加强种质资源库建设,筛选优质高产品种,推动规范化种植(GAP),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关问答FAQs

问:天竹子和小檗(黄连)是同一种药材吗?两者功效有何区别?
答:天竹子与小檗(黄连)虽同属小檗科,但来源不同:天竹子为南天竹的果实,小檗为小檗属植物(如黄连、三颗针)的根茎,功效上,天竹子以止咳平喘、清热解毒(偏于肺系及皮肤)为主,药性平和;小檗(黄连)则苦寒之性更强,长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治湿热痞满、泻痢黄疸、高热神昏等,二者功效主治有明显差异,不可混用。

问:天竹子日常泡水喝能止咳吗?需要注意什么?
答:天竹子泡水对轻度咳嗽(如风热咳嗽,伴咽痛、痰黄)有一定辅助作用,但需注意:①用量不宜大,每次3-5g即可,避免过量中毒;②风寒咳嗽(痰白清稀、遇冷加重)不宜用,因其性平而味涩,可能敛邪;③若咳嗽持续超过1周,或伴有发热、气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不能仅依赖天竹子泡水;④孕妇、儿童及体弱者最好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牙疼效果如何?这些方法安全有效吗?
« 上一篇 昨天
哪些中草药能散结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