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 Cheng et Hsiao)或云南黄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是临床常用中药,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其药材特征涉及来源、产地、性状、显微结构、理化性质及品质评价等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来源与产地
黄连药材因基原不同分为味连(黄连)、雅连(三角叶黄连)、云连(云南黄连)三种主流商品,味连主产于重庆石柱、湖北利川、四川巫山等地,习称“川连”,产量最大;雅连主产于四川峨眉山、洪雅,因生长于高山地区,又称“峨眉连”;云连主产于云南德钦、维西,因产量少且品质优,属道地药材中的珍品,不同产地因气候、土壤差异,药材性状略有区别,其中味连因栽培历史悠久,品质稳定,应用最广。
性状特征
黄连的性状特征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均以“根茎集聚、质硬、断面鲜黄、味极苦”为核心鉴别点。
味连(黄连)
根茎多呈集聚分枝状,形如鸡爪,故有“鸡爪连”之称,单枝根茎长3-9cm,直径0.3-0.8cm,分枝常3-6个,弯曲成“过桥”(根茎间的细长节间),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可见多数根痕、鳞叶残基及须根脱落后的疤痕,节间密生,偶有未除尽的须根,质硬,折断面不平坦,皮部暗棕色或红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有“菊花心”(木部射线形成的星点状纹理),中央有红棕色髓部,气微,味极苦,嚼之使唾液染黄。
雅连(三角叶黄连)
根茎多呈单枝或二歧分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1cm。“过桥”较长,可达2-4cm,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结节明显,有少数须根痕,断面较平坦,皮部暗棕色,木部鲜黄色,髓部红棕色或有时中空,质硬,气微,味极苦。
云连(云南黄连)
根茎较细小,多呈弯曲的钩状或单枝,长2-5cm,直径0.2-0.4cm,无“过桥”或偶有短节间,表面黄棕色或浅棕褐色,有细密的纵纹及须根痕,断面较平坦,皮部暗棕色,木部橙黄色,无髓或髓部细小,质脆,易折断,气微,味极苦。
三种黄连性状特征对比表
特征 | 味连(鸡爪连) | 雅连(峨眉连) | 云连(云南连) |
---|---|---|---|
形状 | 集聚分枝,形如鸡爪 | 单枝或二歧分枝,圆柱形 | 细小弯曲钩状或单枝 |
“过桥” | 短,长1-3cm | 长,2-4cm | 无或极短 |
表面颜色 | 灰黄色、黄褐色,粗糙 | 黄褐色、黄棕色,结节明显 | 黄棕色、浅棕褐色,有纵纹 |
断面木部 | 鲜黄色,放射状纹理 | 鲜黄色,较平坦 | 橙黄色,平坦 |
髓部 | 红棕色,明显 | 红棕色或中空 | 无或细小 |
显微特征
黄连的显微结构是鉴别真伪及品质的重要依据,包括横切面特征与粉末特征。
横切面特征
- 味连: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较宽,有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类圆形、类方形或多角形,壁厚,黄色;中柱鞘纤维束木化,环状排列;维管束外韧型,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黄色,射线宽窄不一,髓部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
- 雅连:皮层石细胞较多,呈类长方形、类多角形,壁较薄;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髓部较大,偶有石细胞。
- 云连:皮层、中柱鞘石细胞较少,维管束稍木化,髓部不明显。
粉末特征
黄连粉末呈深黄棕色,味极苦,主要特征包括:
- 淀粉粒:单粒类圆形、多角形,直径2-10μm,脐点明显;复粒由2-6分粒组成。
- 纤维:鲜黄色,呈长梭形,壁厚,木化,纹孔明显。
- 石细胞:黄色,类圆形、类方形、多角形或长方形,壁厚,层纹、纹孔可见。
- 导管:网纹、孔纹导管,直径10-32μm。
- 鳞叶表皮细胞:黄棕色,细胞长方形或长多角形,壁微波状弯曲。
理化鉴别
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还含黄连碱、巴马汀等生物碱,理化鉴别可基于其成分特性进行。
- 显微化学反应:取黄连粉末少许,加乙醇1-2滴,再加稀盐酸1滴,显红色(小檗盐反应);或加30%硝酸1滴,显黄色(小檗碱硝酸反应)。
- 薄层色谱(TLC):以盐酸小檗碱为对照品,用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为展开剂,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橙红色斑点。
品质评价
黄连以“粗壮、坚实、断面鲜黄色、味苦者为佳”,具体评价要点如下:
- 味连:以枝肥、连珠、过桥短、断面金黄、味浓苦为优,无空心、焦枯者为佳。
- 雅连:以肥壮、过桥长、断面色红黄、无空心者为佳。
- 云连:以条细、节密、断面色红褐、味苦者为佳。
杂质要求不超过2%,水分不超过13%,总生物碱(以盐酸小檗碱计)不得低于5.5%(药典标准)。
相关问答FAQs
问:黄连的“过桥”是什么?为什么它是鉴别黄连的重要特征?
答:“过桥”是黄连根茎中节间的俗称,指根茎分枝之间的细长圆柱形部分,由木质部与髓部构成,表面光滑,无鳞叶及须根痕,在味连和雅连中,“过桥”明显,而云连多无或仅有短节间,其长度是区分品种的重要依据:味连过桥短(1-3cm),雅连过桥长(2-4cm),云连无过桥。“过桥”的长短也反映生长年限,过桥越长,生长年限可能越长,但并非越长品质越优,需结合整体性状综合判断。
问:如何通过简单方法区分黄连与伪品(如黄柏的根冒充黄连)?
答:黄连与伪品黄柏的根在性状上易混淆,可通过以下三点快速区分:① 形状:黄连根茎集聚成鸡爪状或分枝状,伪品黄柏根多为单枝圆柱形,无分枝;② 断面:黄连断面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和“菊花心”,伪品黄柏断面鲜黄色,但纹理不呈放射状,偶有“车轮纹”(同心环状排列);③ 味道:黄连味极苦,嚼之使唾液染黄,伪品黄柏味苦但不及黄连强烈,唾液不易染黄,黄连粉末显微可见石细胞和纤维,黄柏粉末则含晶纤维(纤维周围含草酸钙方晶),可通过显微镜进一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