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子草是民间对多种叶片形似动物肾脏的草本植物的俗称,其中以菊科肾叶橐吾(Ligularia reniformis)最为常见,又名肾叶草、金腰子,其药用部位全草,因具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效,在传统医学中应用较广,以下从形态特征、分布环境、功效作用、图片要点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并附常见问题解答。
形态特征(附表)
腰子草为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80厘米,根茎短粗,褐色,密生须根,基生叶1-3片,叶片肾形或近圆形,直径5-15厘米,基部深心形,边缘具细密锯齿,叶面深绿色有光泽,叶背淡紫色或灰白色,叶柄长10-20厘米,基部具鞘;茎生叶较小,基部鞘状抱茎,头状花序5-15个排列成伞房状,总苞钟形,苞片1层,披针形,舌状花黄色,长2-3厘米,管状花多数;瘦果圆柱形,长约5毫米,冠毛淡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1月。
部位 | 形态特征描述 |
---|---|
根茎 | 短粗,褐色,须根发达,常呈簇生状 |
叶片 | 基生叶肾形/近圆形,直径5-15cm,边缘锯齿,叶面深绿、叶背淡紫,叶柄长10-20cm |
花序 | 伞房状头状花序,总苞钟形,舌状花黄色,管状花多数 |
果实 | 瘦果圆柱形,长约5mm,冠毛淡褐色 |
分布与生长环境
腰子草多分布于我国西南(四川、云南)、华南(广西、广东)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生于海拔1000-3000米的林缘、沟谷、山坡草甸及溪边阴湿处,喜温暖湿润环境,耐阴怕涝,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常与蕨类、苔藓等伴生。
功效与临床应用
中医理论认为,腰子草性辛、微苦,性凉,归肺、肾经,具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咳化痰之效,临床多用于治疗:①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咽喉肿痛、支气管炎,可单味煎服或配伍金银花、连翘;② 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关节肿痛,鲜品捣敷患处或配伍当归、川芎;③ 热毒疮痈:皮肤红肿、痈疽疔疮,外用研末调敷或内服清热解毒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镇痛及增强免疫作用。
图片拍摄与识别要点
腰子草图片需突出鉴别特征:① 叶片:特写肾形基生叶,展示叶缘锯齿及叶背淡紫色,区别于相似种(如金盏菊叶片椭圆形、叶背无紫色);② 花序:侧面拍摄伞房状花序,总苞钟形与黄色舌状花对比,避免与千里光(花序总苞碟形)混淆;③ 生境:拍摄时保留林缘、溪边等阴湿背景,辅助判断生长环境,伪品如“肾叶打碗花”旋花科植物,叶片虽肾形但全株被毛,花漏斗形,可通过花部结构区分。
注意事项
腰子草性凉,脾胃虚寒者慎用,过量易致腹泻;孕妇忌用,可能诱发子宫收缩;外敷需注意皮肤敏感,避免接触性皮炎,现代临床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或大剂量服用。
相关问答FAQs
Q1:腰子草和肾草是同一种植物吗?
A:不是,腰子草通常指菊科肾叶橐吾,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肾草为唇形科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别名猫须草,以利水通淋、治疗尿路结石见长,两者科属、形态(肾草叶对生、唇形花)及功效均不同,需严格区分。
Q2:如何通过图片辨别腰子草的真伪?
A:真腰子草核心特征为“肾形叶+黄伞房花序+叶背淡紫”:叶片肾形基部深心形,叶背明显淡紫色;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总苞钟形,舌状花纯黄色,伪品如“金盏菊”叶片长椭圆形、基部楔形,花序单生花盘状;“活血丹”叶心形边缘圆齿,轮伞花序,可通过叶片形状、花序类型及叶背颜色综合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