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老耳叶的具体功效和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老耳叶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叶,是我国传统中草药,别名苍耳叶、野茄子叶(部分地区),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入药,其性味辛、苦,温,归肺、肝经,具有祛风通窍、止痛止痒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鼻塞流涕、风湿痹痛等症,老耳叶在我国民间应用历史悠久,《本草纲目》中记载苍耳“叶主风齿疼,以汁煮枸杞根茎,漱之”,体现了其外用止痛的传统经验。

中草药老耳叶

从植物形态来看,苍耳为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株被白色糙毛,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具纵棱,叶互生,有长柄,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心形,长4-9厘米,宽5-10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表面深绿色,密被糙伏毛,背面淡绿色,被绒毛,头状花序近球形,顶生或腋生,总苞片1-2层,钩刺状,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管状,雌花子房下位,瘦果倒卵形,包于坚硬的总苞内,表面有钩刺,老耳叶即为此植物的干燥叶片,以叶完整、色绿、无杂质、无霉变者为佳。

老耳叶的性味归经决定了其核心功效,辛能发散,苦能燥湿,温能通络,故其长于祛风散寒、通窍止痛,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风寒外袭,肺气失宣,则鼻塞流涕;风邪阻络,气血不畅,则头痛、关节疼痛,老耳叶通过辛散温通之性,既能疏散风寒以通鼻窍,又能祛除风湿以舒筋活络,对外感风寒、鼻渊、风湿痹痛等症疗效显著,其苦温之性还能燥湿止痒,对皮肤湿疹、疥癣瘙痒等皮肤病,可单用煎水外洗,或配伍苦参、地肤子等以增强疗效。

在用法用量上,老耳叶内服可煎汤,常用量为6-12克,或入丸散剂;外用则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治疗鼻渊(鼻炎)时,常配伍辛夷、白芷以增强通窍散寒之力;治疗风湿痹痛,多与威灵仙、防己、独活等同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若皮肤瘙痒,可配地肤子、蛇床子煎汤外洗,清热燥湿、祛风止痒,需注意的是,老耳叶性偏温燥,阴虚火旺者慎用,以免助火伤阴;其含有的苍耳苷等成分若过量服用,可能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反应,故需严格遵医嘱,不可擅自加大剂量。

中草药老耳叶

现代药理研究为老耳叶的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老耳叶含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甾醇等多种成分,其中挥发油中的苍醇、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缓解关节肿胀和疼痛;黄酮类成分可增强毛细血管致密度,降低通透性,对鼻黏膜充血、水肿有改善作用;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外用可预防皮肤感染,这些研究证实了老耳叶在抗炎、镇痛、抗菌、改善鼻部症状等方面的药理活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现代科学支持。

项目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肺、肝经
功效 祛风通窍,除湿止痛,止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洗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慎用,孕妇忌服,不宜过量,避免中毒

相关问答FAQs

  1. 老耳叶和苍耳叶是同一种药材吗?
    答:是的,“老耳叶”是苍耳叶的地方别称,二者为同一种植物(菊科苍耳)的干燥叶,药用部位和功效一致,临床可混用,需注意与苍耳子(苍耳的成熟果实)区分,二者虽同源,但苍耳子偏于通鼻窍、祛风湿,老耳叶则更侧重祛风止痛、外用止痒,功效侧重点略有不同。

    中草药老耳叶

  2. 老耳叶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不建议长期服用,老耳叶含有的苍耳苷、毒蛋白等成分若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损伤肝脏和肾脏,引发头晕、乏力、肝区疼痛等中毒反应,中医讲究“中病即止”,症状缓解后应立即停药,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用药期间若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地龙图片大全,如何通过图片辨别不同品种的形态特征及药用价值?
« 上一篇 09-22
中药材红花种子有何药用价值与高效种植选购技巧?
下一篇 » 09-2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