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痨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肺系慢性虚损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肺结核,其发生多因痨虫(结核杆菌)侵袭人体,加之正气亏虚,导致肺阴耗损,日久累及脾肾,阴阳俱虚,老中医治疗肺痨强调“扶正祛邪”并重,通过辨证论调,调和脏腑功能,杀虫补虚,临床疗效显著,以下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外治法及调护等方面详细阐述老中医治疗肺痨的处方思路。
肺痨的病因病机
老中医认为,肺痨的病因为“痨虫”感染,而发病的根本在于正气不足。《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禀赋薄弱、忧思恼怒、劳倦过度或久病体虚,致肺卫不固,痨虫乘虚侵入,侵蚀肺叶,导致肺阴亏损,肺失滋润,出现干咳、潮热、盗汗等症状,病情进展可子盗母气,损及脾脾,致脾虚气弱,运化失常,症见乏力、食少、便溏;久病及肾,肾阴亏耗,可见骨蒸、遗精、月经不调;甚则阴阳两虚,出现喘息、浮肿等危候,病位在肺,与脾、肾、心密切相关,病理性质以虚为主,可兼夹痰、瘀、火等实邪。
辨证论治与处方
老中医治疗肺痨核心为“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病程阶段,分为四型论治,每型确立相应治法与处方,并随证加减。
肺阴亏损型
症状: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胸部隐痛,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杀虫止咳。
代表方剂:月华丸加减。
药物组成:沙参15g,麦冬12g,天冬12g,生地15g,熟地15g,百部15g,川贝母10g,茯苓15g,山药20g,三七粉3g(冲服),甘草6g。
加减:痰中血多加白及15g、仙鹤草15g以止血敛肺;潮热甚加地骨皮12g、银柴胡10g以清虚热;盗汗加浮小麦30g、麻黄根10g以固表止汗。
阴虚火旺型
症状:咳呛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痰带血,午后潮热,骨蒸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失眠多梦,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绛而干,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补肺止咳。
代表方剂: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药物组成:百合20g,生地15g,熟地15g,玄参12g,贝母10g,当归10g,白芍12g,秦艽10g,鳖甲15g(先煎),地骨皮12g,青蒿10g,甘草6g。
加减:痰中血多加白茅根15g、侧柏叶12g以凉血止血;盗汗加煅牡蛎20g(先煎)、五味子6g以敛阴止汗;遗精加金樱子15g、芡实15g以固肾涩精。
气阴两虚型
症状: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偶或带血,午后潮热,畏风自汗,颧红,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脉细弱而数。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润肺。
代表方剂:保真汤加减。
药物组成:人参10g(或党参15g),黄芪20g,白术12g,茯苓15g,麦冬12g,五味子6g,熟地15g,当归10g,地骨皮12g,黄柏10g,知母10g,甘草6g。
加减:咳甚加款冬花12g、紫菀12g以止咳化痰;自汗加麻黄根10g、煅龙骨20g(先煎)以固表止汗;食少加焦山楂12g、炒谷芽15g以健脾消食。
阴阳两虚型
症状:咳逆喘息少气,痰白或有泡沫,或夹血丝,潮热盗汗自汗,声嘶失音,形体消瘦,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质光红少津或舌淡体胖有齿痕,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固肾纳气。
代表方剂:补天大造丸加减。
药物组成:人参10g(或党参15g),白术12g,黄芪20g,山药20g,龟甲15g(先煎),鹿角胶10g(烊化),紫河车10g(研粉冲服),熟地15g,当归10g,枸杞子15g,冬虫夏草6g(研粉冲服),甘草6g。
加减:喘息甚加蛤蚧1对(研粉冲服)、五味子6g以纳气平喘;浮肿加茯苓15g、泽泻12g以利水消肿;便溏加炒白术15g、炮姜6g以温脾止泻。
肺痨辨证分型与处方简表
证型 | 核心症状 | 治法 | 代表方剂 | 常用药物(举例) |
---|---|---|---|---|
肺阴亏损型 | 干咳少痰、痰中带血、潮热盗汗 | 滋阴润肺,杀虫止咳 | 月华丸 | 沙参、麦冬、百部、川贝母、三七、生地、熟地 |
阴虚火旺型 | 咳呛气急、骨蒸盗汗、五心烦热 | 滋阴降火,补肺止咳 |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 百合、玄参、鳖甲、地骨皮、青蒿、秦艽、当归 |
气阴两虚型 | 咳嗽无力、气短自汗、颧红 | 益气养阴,健脾润肺 | 保真汤 | 人参、黄芪、白术、麦冬、五味子、熟地、地骨皮 |
阴阳两虚型 | 喘息肢冷、盗汗自汗、腰膝酸软 | 滋阴补阳,固肾纳气 | 补天大造丸 | 人参、鹿角胶、紫河车、冬虫夏草、龟甲、枸杞子 |
外治法与综合调理
老中医治疗肺痨常结合外治法以增强疗效:
- 穴位贴敷:取肺俞、膏肓、膻中穴,用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等份研末,姜汁调制成膏,贴敷穴位,每2-3天1次,每次4-6小时,适用于阴虚火旺型或恢复期,可助杀虫、扶正。
- 针灸疗法:取肺俞、膏肓、足三里、太溪、三阴交等穴,用补法,每周2-3次,可调和气血、滋阴养肺。
- 食疗调养:根据证型选用食疗方,如肺阴亏损型用百合银耳羹(百合、银耳、冰糖);阴虚火旺型用川贝雪梨膏(川贝、雪梨、冰糖);气阴两虚型用山药莲子粥(山药、莲子、粳米);阴阳两虚型用虫草老鸭汤(冬虫夏草、老鸭、红枣),长期服用可改善体质。
调护要点
- 起居有常:避风寒,防感冒,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
- 情志调畅:肺病患者多忧思焦虑,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
- 饮食禁忌:忌辛辣刺激(辣椒、花椒)、生冷寒凉(冰饮、西瓜)、肥甘厚味(肥肉、油炸)及烟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
- 定期复查: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胸片、痰菌等,配合西医抗结核治疗,中医与西医结合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老中医治疗肺痨需要多长时间见效?疗效如何判断?
解答:肺痨为慢性疾病,老中医治疗需较长时间,一般1-3个月可见症状改善(如咳嗽减轻、潮热盗汗减少),疗效判断需结合中医症状(咳嗽、盗汗、乏力等)及西医检查(胸片病灶吸收情况、痰菌转阴率),中医辨证论治能改善体质、减少西药肝损伤等副作用,但需坚持治疗,同时配合西医规范抗结核治疗,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问题2:肺痨患者饮食有哪些禁忌?老中医推荐哪些食疗方?
解答:肺痨患者需忌辛辣刺激(辣椒、花椒)、生冷寒凉(冰饮、西瓜)、肥甘厚味(肥肉、油炸)及烟酒,以免助湿生热、损伤肺阴,食疗方需辨证选用:肺阴亏损型宜百合银耳羹(滋阴润肺);阴虚火旺型宜川贝雪梨膏(清热润肺);气阴两虚型宜山药莲子粥(益气健脾);阴阳两虚型宜虫草老鸭汤(补益肺肾),食疗方需长期坚持,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不可替代正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