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清木香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4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清木香,为菊科植物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 Ling)或云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经清炒炮制后的饮片,原名木香,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香气浓郁,行气力专,又有“广木香”“云木香”等别名,清炒后药性趋于平和,临床应用更为广泛,本文将从其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临床应用及使用注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中草药清木香

来源与植物形态

清木香的基原植物主要为川木香和云木香,川木香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等地,多生于海拔2500-4500米的高山草地、灌丛间;云木香主产于云南、广西,多为栽培品,川木香为多年生草本,根呈圆柱形,有的略弯曲,表面黄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侧根痕,质坚硬,断面可见黄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气香特异,味苦;云木香也为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呈圆柱形,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样突起,断面散有油点,香气浓郁,味微苦,两者均以条粗、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经清炒(取净木香,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取出放凉)后即为清木香。

性味归经

生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经,经清炒炮制后,其辛燥之性得到缓和,味微苦,性偏平和,但仍归脾、胃、大肠经,此为“清木香”与生木香在药性上的核心区别。

功效主治

生木香以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为主要功效,适用于胸胁、脘腹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等症,清木香因炮制后药性缓和,更侧重于健脾和胃,减少耗气伤阴的副作用,临床常用于:

  1. 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症见脘腹痞闷作胀,食欲不振,大便不爽,配伍砂仁、陈皮、白术等,增强健脾行气之效。
  2. 脾虚食积:症见食少倦怠,脘腹痞满,恶心嗳气,配伍党参、麦芽、山楂等,标本兼顾,既消食积又健脾胃。
  3. 湿热泻痢,里急后重:清木香虽性偏平和,仍可配伍黄连、槟榔、白头翁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适用于湿热痢疾,见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者。
  4. 肝郁气滞,胁肋胀痛:配伍柴胡、郁金、香附等,疏肝理气,缓解肝郁所致的胸胁胀痛。

化学成分

木香的药理作用与其所含化学成分密切相关,主要成分包括:

中草药清木香

  1. 挥发油:含量约5%-12%,是木香行气止痛、抗菌抗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中木香烃内酯(costunolide)、去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lactone)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油的40%-50%,此外还含木香醇(costol)、α-木香烯(α-costene)等。
  2. 黄酮类:如木黄酮(chrysin)、汉黄芩素(wogonin)等,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
  3. 多糖:含量约5%-10%,由葡萄糖、阿拉伯糖等组成,可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肠道菌群。
  4. 其他:含氨基酸、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三萜类等成分。

(表:木香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化学成分 | 含量范围 | 主要药理作用 |
|----------------|----------|------------------------------------------------------------------------------|
| 木香烃内酯 | 1%-3% | 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促进胃排空,抗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 去氢木香内酯 | 0.5%-2% | 抗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溃疡,保护胃黏膜 |
| 木香醇 | 0.3%-1% | 促进胆汁分泌,利胆,缓解胆绞痛 |
| 多糖 | 5%-10% | 增强免疫力,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 |
| 黄酮类 | 1%-3% | 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辅助降血脂 |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木香及其炮制品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1. 对胃肠道调节作用:木香挥发油低浓度时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促进蠕动,缓解腹胀;高浓度时抑制平滑肌,解痉止痛,呈双向调节作用,清木香因挥发油部分受热挥发,作用较生木香缓和,更适合脾胃虚弱者。
  2. 抗菌抗炎: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可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减轻黏膜炎症,临床常用于肠道感染、胃炎等。
  3. 保肝利胆:木香醇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流量,缓解胆道痉挛;其多糖成分可保护肝细胞,降低转氨酶,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4. 其他:木香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调节血糖等作用,多糖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临床应用

清木香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常根据配伍不同治疗多种疾病:

  1. 脾胃虚弱,气滞食积:症见脘腹痞满、食少倦怠、大便溏薄,用清木香配伍党参、白术、茯苓(四君子汤)、麦芽、山楂,健脾益气,消食导滞,如“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 湿热泻痢: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用清木香配伍黄连、木槿皮、白头翁,清热燥湿,行气止痢,如“香连丸”加减。
  3. 胆囊炎、胆结石:症见右上腹绞痛、口苦、恶心,用清木香配伍柴胡、郁金、金钱草,疏肝利胆,缓解疼痛。
  4.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见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用清木香配伍枳壳、厚朴、鸡内金,行气消胀,促进胃排空。

(表:清木香与生木香功效对比)
| 项目 | 生木香 | 清木香 |
|--------------|----------------------------|----------------------------|
| 性味 | 辛、苦,温,燥性较强 | 微苦,性偏平和,燥性缓和 |
| 功效侧重 | 行气止痛力强,偏于消导 | 健脾和胃为主,行气力缓 |
| 适用人群 | 实证、热证,气滞偏重者 | 虚证、虚实夹杂,脾胃虚弱者 |
| 常见配伍 | 黄连、槟榔(治湿热泻痢) | 党参、白术(治脾虚食少) |
| 使用注意 | 阴虚津亏者慎用 | 耗气伤阴作用减轻,但仍需注意用量 |

中草药清木香

鉴别方法

  1. 性状鉴别:清木香饮片呈类圆形厚片,直径1.5-3cm,厚0.2-0.4cm,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周边黄褐色,有纵皱纹,可见点状油点及裂隙;质坚脆,气香特异,味微苦。
  2. 显微鉴别:粉末黄棕色,可见菊糖众多,扇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可见放射状纹理;网纹导管、具缘纹孔导管直径至90μm;木纤维长梭形,壁厚,木化;油管碎片含黄棕色分泌物。
  3. 理化鉴别:取清木香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香烃内酯对照品、去氢木香内酯对照品,加甲醇制成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使用注意

  1. 禁忌人群:阴虚津亏(症见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胃热津伤(症见牙龈肿痛、消谷善饥)者慎用,因清木香性偏温燥,易伤阴液。
  2. 用量用法:煎汤内服,常用量3-6g,不宜久煎(以免挥发油损失),一般后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3. 配伍禁忌:不宜与萝卜同食,因萝卜有消食下气作用,可能削弱木香行气功效;孕妇慎用,行气之力可能刺激子宫。
  4. 不良反应: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出现口干、便秘、舌红少津等耗气伤阴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师。

相关问答FAQs

问:清木香和生木香在临床应用上如何选择?
答:生木香辛温燥烈,行气止痛作用强,适用于气滞实证,如脘腹胀痛剧烈、泻痢里急后重明显者,常与黄连、槟榔等配伍;清木香经清炒后药性缓和,健脾和胃功效增强,适用于脾胃虚弱、气滞兼有阴虚者,如食少倦怠、脘腹胀满、口干少津等,常与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药同用,若患者体质壮实、气滞偏重,可选生木香;若体质虚弱、病程较长,则以清木香更为适宜。

问:木香长期服用会有副作用吗?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木香性温燥,长期过量服用可能耗气伤阴,出现口干、便秘、舌红少津等不良反应,需注意:①辨证用药,阴虚火旺者不宜用;②控制用量,常规煎剂用量3-6g,不宜超过10g;③中病即止,症状缓解后及时停药或减量;④配伍滋阴药,如与沙参、麦冬同用,可减轻燥性;⑤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长期服用后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咨询中医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药材忍冬藤的具体药用功效、临床应用及使用禁忌有哪些?
« 上一篇 09-22
石刷把药材的价格
下一篇 » 09-2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