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忍冬藤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茎枝,又名银花藤、鸳鸯藤,是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类药物,其药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历代本草多有论述,因其性寒而不峻,味甘而不腻,广泛应用于热毒病症及风湿痹痛的治疗。
来源与植物形态
忍冬藤原产于我国,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生于山坡灌丛、疏林、路旁、河旁等地,目前多有栽培,忍冬为半常绿木质藤本,长可达数米,小枝中空,密生柔毛和腺毛,老枝棕褐色,表皮常剥落,叶对生,叶片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3-8cm,宽1.5-4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两面密生柔毛,叶柄长4-10mm,花成对腋生,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故有“金银花”之称;花萼筒杯状,萼齿5,三角形,有腺毛;花冠二唇形,上唇4浅裂,下唇不裂,微反曲;雄蕊5,与花柱均伸出花冠外;浆果球形,直径6-7mm,熟时蓝黑色,有光泽,药用部位为秋季割取的带叶茎枝,切段,晒干或阴干,以身干、色棕红、叶片多者为佳。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忍冬藤性甘、寒,归肺、胃、心经,其核心功效为清热解毒、疏风通络,具体应用如下:
- 清热解毒:善治热毒壅盛所致的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热毒血痢等,如《本草纲目》记载:“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昔人称其治肿毒、痈疽、痔漏,诚为要药。”现代临床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等属热毒证者。
- 疏风通络:能清经络中风湿热邪,缓解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症。《本草拾遗》言其“主热毒风,益气”,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症见关节红肿、灼热、疼痛者,尤为适宜,还可用于热毒伤络所致的皮肤发斑、热入营血等症。
化学成分
忍冬藤的药理作用与其丰富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主要活性成分包括:
- 有机酸类:绿原酸、异绿原酸、咖啡酸等,其中绿原酸含量较高(可达5%以上),是其清热解毒、抗菌抗炎的主要成分。
- 黄酮类:木犀草苷、忍冬苷、槲皮素等,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
- 三萜类:如熊果酸、齐墩果酸,具有抗炎、保肝、降血脂等活性。
- 挥发油:含芳樟醇、双花醇、香叶醇等,具有解热、平喘、抑菌作用。
- 其他:还含有无机元素(如钙、铁、锌)、多糖、鞣质等成分,协同发挥药效。
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忍冬藤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主要表现为:
-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耐药菌株仍有一定敏感性;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抑制核酸合成有关。
- 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绿原酸、黄酮类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同时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免疫性炎症(如类风湿关节炎)有改善作用。
- 解热作用:挥发油成分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调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缓解内毒素、酵母等引起的发热反应,起效快且作用持久。
- 保肝利胆作用:熊果酸、齐墩果酸等能降低肝损伤模型动物的转氨酶,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还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胆退黄之效。
- 心血管保护作用:黄酮类成分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预防血栓形成。
临床应用
忍冬藤在临床上常配伍其他药物用于多种疾病,以下为常见应用及配伍规律:
疾病类型 | 配伍药物 | 用法用量 | 功效 |
---|---|---|---|
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 | 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 | 忍冬藤15g,水煎服,每日1剂 |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
肺炎(痰热壅肺证) | 鱼腥草、黄芩、瓜蒌、浙贝母 | 忍冬藤20g,入汤剂分两次服 |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
急性乳腺炎(热毒蕴结证) | 蒲公英、赤芍、王不留行、青皮 | 忍冬藤30g,鲜品捣敷患处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 威灵仙、防己、秦艽、薏苡仁 | 忍冬藤30g,煎水熏洗关节并内服 |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
热毒血痢 | 黄连、木香、白头翁、秦皮 | 忍冬藤20g,水煎服,每日2-3次 |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
忍冬藤还可外用治疗疖肿、湿疹、烧烫伤等,取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清洗,可清热燥湿、收敛生肌。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鲜品可用30-60g);或入丸、散、酒剂,外用适量,捣敷、煎水洗或研末调敷,煎煮时宜后下,避免有效成分过度破坏。
- 使用注意:
- 脾胃虚寒者慎用,症见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畏寒肢冷等,因性寒易伤中阳,可配伍生姜、大枣等温中和胃。
- 疮疡属阴证(皮色不变、漫肿无头、脓清稀)者不宜单独使用,需配伍温阳散结药物。
-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不良反应。
- 不宜长期大剂量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虚寒、腹泻等不适。
相关问答FAQs
Q1:忍冬藤和金银花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忍冬藤与金银花同源于忍冬科植物忍冬,药用部位不同(茎枝vs花),功效侧重略有差异:金银花长于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善治风热感冒、疮痈肿毒,且芳香透散,疏散力强;忍冬藤则清热解毒与疏风通络并重,除用于热毒病症外,更常用于风湿热痹、关节肿痛等经络疾病,且通络作用较金银花显著,金银花性偏轻扬,多用于表证;忍冬藤性沉降,长于入经络。
Q2:哪些人群不适合服用忍冬藤?
A:以下人群需慎用或禁用忍冬藤:①脾胃虚寒者,如平素易腹泻、畏寒、食欲不振者,服用后可能加重脾胃不适;②疮疡属阴证者,表现为疮疡局部皮色暗淡、不红不热、脓液清稀,使用寒凉的忍冬藤可能加重寒凝;③对忍冬或其成分过敏者,服用后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④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因药物安全性数据有限,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⑤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的患者,忍冬藤可能增强抗凝作用,增加出血风险,需谨慎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