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小叶肺形草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在传统中医药宝库中,小叶肺形草作为一味特色中草药,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临床应用而备受关注,它系桔梗科植物,学名通常指 Lobelia davidii Franch. 或其近缘种,别名“土贝母”、“肺形草”、“细叶肺形草”等,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及长江流域的山地林缘、沟谷阴湿处,因其叶片多呈心形或肺形,形似小肺叶而得名,民间素有“肺病草”之称。

中草药小叶肺形草

从植物学特征来看,小叶肺形草为多年生草本,根茎短粗,须根发达,茎直立或斜生,高20-50厘米,细弱且常分枝,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心形,长1-3厘米,宽0.8-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边缘具细锯齿,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紫,叶柄细长;花单生于叶腋或成总状花序,花冠筒状,淡紫色或蓝白色,花期6-8月;蒴果球形,种子多数,果期9-10月,其生长环境偏好阴凉湿润、土壤肥沃疏松的林下或山坡草甸,多在海拔800-2000米的山地分布,人工栽培时需模仿其原生环境,搭建遮阴棚,保持土壤湿度。

小叶肺形草的药用部位为其全草,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其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肝经,具有显著的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功效,在《本草纲目拾遗》《滇南本草》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多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中带血、咽喉肿痛、肺痨咯血、痈肿疮毒、蛇虫咬伤等症,现代临床应用中,常将其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扁桃体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乳腺炎、淋巴结炎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单用或配伍其他中药如金银花、连翘、桔梗等,可增强疗效。

从现代药理学研究来看,小叶肺形草的活性成分丰富,主要包括黄酮类、生物碱、多糖、三萜类及挥发油等,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具有抗炎、抗氧化、镇咳祛痰作用;生物碱成分(如洛贝林)可兴奋呼吸中枢,缓解呼吸困难;多糖类物质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活性,促进炎症吸收,药理实验表明,小叶肺形草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有显著抗炎效果,对氨水引咳小鼠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其祛痰效果与氯化铵相当。

中草药小叶肺形草

在用法用量方面,小叶肺形草可内服或外用,内服常用量为干品15-30g,鲜品30-60g,水煎服,或捣汁饮;外用可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需注意,因其性寒,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慎用;孕妇及过敏体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现代制剂中,也有以小叶肺形草为主要原料的颗粒剂、口服液等,便于携带和服用。

项目
科属 桔梗科半边莲属或 Lobelia 属
别名 土贝母、肺形草、细叶肺形草、肺病草
分布 中国西南、华南及长江流域,海拔800-2000米山地林缘、沟谷阴湿处
药用部位 全草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肝经
传统功效 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主治病症 肺热咳嗽、痰中带血、咽喉肿痛、肺痨咯血、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干品15-30g,鲜品30-60g,水煎服;外用: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便溏者慎用;孕妇、过敏体质者遵医嘱

相关问答FAQs:

Q1:小叶肺形草与常见的肺形草(如Campanumoea javanica)有何区别?
A:两者虽同名“肺形草”,但科属、形态及功效有别,小叶肺形草为桔梗科植物,叶片小(长1-3cm),花冠筒状,偏重于润肺止咳、清热解毒;而常见的肺形草(土党参)为桔梗科党参属植物,叶片较大(长3-8cm),花钟形,更侧重补中益气、健脾生津,临床应用时需根据病症辨证选用,肺热咳嗽多用小叶肺形草,脾虚乏力则选土党参。

中草药小叶肺形草

Q2:小叶肺形草可以长期服用吗?长期服用会有副作用吗?
A:小叶肺形草性寒,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食欲不振等副作用,一般不建议连续服用超过2周,若需长期调理(如慢性支气管炎稳定期),应采用间断用药(如用1周停3天),并配伍健脾药物(如茯苓、白术)以制约其寒性,用药期间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咨询医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红花功能
« 上一篇 09-23
中药材黄精怎么种植
下一篇 » 09-23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