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藤为葡萄科粉藤属植物,学名Cissus repens Buch.-Ham.,别名葡萄藤、红粉藤、石莲藤等,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多生于山坡、林缘或灌丛中,其全株可入药,以根及茎叶药用价值最高,是传统中医常用的祛风湿、活血液药物,粉藤植株形态为攀援灌木,茎具纵棱,密被锈色柔毛,叶为掌状复叶,小叶3-5枚,卵形或菱状卵形,边缘具粗锯齿,聚伞花序与叶对生,花瓣绿白色,浆果成熟时呈紫黑色,味微酸。
从性味归经来看,粉藤性平,味甘、微苦,归肝、肾经,其功效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为主,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毒及蛇虫咬伤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粉藤含黄酮类、三萜类、多糖及有机酸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抗氧化及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对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疾病有较好疗效。
用法用量上,粉藤可内服或外用,内服时,煎汤常用量为9-15g,或浸酒饮用;外用时取适量鲜品捣烂敷于患处,或研末用酒、醋调敷,使用时需注意,孕妇及体质虚寒者应慎用,对粉藤过敏者禁用,以免出现皮疹、恶心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用药。
项目 | |
---|---|
药用部位 | 根及茎叶 |
采收加工 | 秋季或冬季采挖,除去泥土,洗净,切片,晒干 |
化学成分 | 含黄酮类(白粉藤素、芹菜素)、三萜类(羽扇豆醇、齐墩果酸)、多糖、酚酸类 |
现代研究应用 | 抗炎(抑制COX-2表达)、镇痛(提高痛阈)、促进骨修复(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
临床应用中,粉藤常配伍其他药物增强疗效,如治疗风湿痹痛,可配伍威灵仙、独活各10g,煎汤内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2周可缓解关节肿胀疼痛;治疗跌打损伤,取鲜粉藤叶适量,捣烂后加白酒调匀,外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3-5天可见瘀肿消退;骨折患者复位后,可配骨碎补、自然铜各12g,煎服每日1剂,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缩短恢复时间,粉藤外用还可治疗疮疡肿毒,取干品研末,用麻油调敷患处,每日2次,可清热解毒、消肿排脓。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粉藤和爬山虎是同一种中草药吗?
解答:不是,粉藤为葡萄科粉藤属植物(学名Cissus repens),而爬山虎(地锦)为葡萄科爬山虎属植物(学名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两者科属不同,粉藤以根及茎叶入药,功效侧重祛风湿、活血通络;爬山虎则以藤茎入药,多用于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两者的植物形态、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均有明显区别,使用时需加以区分。
问题2:粉藤治疗风湿病有什么注意事项?
解答:粉藤性平,但长期服用可能对胃肠道有轻微刺激,建议饭后服用以减少不适;孕妇、月经期女性及体质虚寒者慎用,以免加重寒性症状;用药期间若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风湿病患者需结合中医辨证,若属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可配伍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增强疗效,避免单独使用温燥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