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药材产地主要分布哪些道地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4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广西地处我国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形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年均气温16℃-23℃,年降水量1200-3600mm,土壤类型涵盖红壤、黄壤、石灰土等,既适合喜温湿的南药生长,也适应耐阴凉的北药繁育,是我国中药材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近年来,广西依托资源优势,中药材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形成了多个特色鲜明的核心产区,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供应基地。

广西中药材产地

广西中药材产地的地理分布与特色

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和种植传统,广西中药材产地可分为五大区域,各区域依托自然禀赋培育出独具优势的药材品种,形成了“一县一品”或“多县一品”的产业格局。

(一)桂北山地丘陵区:耐阴凉药材核心产区

桂北地区包括桂林、柳州、河池北部,以越城岭、猫儿山、元宝山等山脉为主体,海拔多在500-1500米,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昼夜温差大、云雾多、湿度高,是喜阴凉、高海拔药材的理想生长地。

  • 桂林市:作为“罗汉果之乡”,永福县的罗汉果种植历史超300年,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其果实饱满、甜苷含量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三叉苦、黄精种植规模居全区前列,其中黄精通过林下仿野生种植,品质接近野生资源。
  • 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金银花(灰毡毛忍冬)因海拔高、紫外线强,绿原酸含量达4.5%以上,高于药典标准;鹿寨县的茯苓依托松林资源,年产量超5000吨,占广西茯苓产量的30%。
  • 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九万山保护区周边,野生药材资源丰富,如黄连、天冬等,近年来发展林下种植石斛,铁皮石斛多糖含量超过16%,成为新的增长点。

(二)桂中盆地平原区:大宗药材与南药混种区

桂中地区涵盖南宁、来宾、贵港等市,以南宁盆地、来宾平原为核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广西大宗中药材和部分南药的主产区。

  • 南宁市:武鸣区的穿心莲种植面积超10万亩,占全国穿心莲产量的20%,其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含量达1.8%以上;横州市的茉莉花虽为香料,但花叶也入药(茉莉花茶原料),年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带动了相关药材加工产业发展。
  • 来宾市:忻城县的金银花(山银花)种植面积8万亩,产量达1.2万吨,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标准化种植,产品远销广东、湖南等地;象州县的鸡骨草是广西特色药材,因水土独特,其皂苷含量高于其他产区,年产量超3000吨。
  • 贵港市:港北区的牛大力通过林下套种,年产量突破5000吨,成为“牛之乡”;平南县的肉桂种植历史超200年,桂皮厚度达0.3cm以上,桂油含量超2%,是广西重要的肉桂出口基地。

(三)桂南沿海丘陵区:热带南药优势产区

桂南地区包括北海、钦州、防城港及崇左南部,临近北部湾,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年均气温22℃-23℃,适合热带、南亚热带药材生长,是香料类、果实类药材的主产区。

广西中药材产地

  • 防城港市:东兴市的益智种植面积5万亩,果实饱满、挥发油含量达1.2%,占全国益智产量的15%;上思县的巴戟天通过仿野生种植,根条粗壮、有效成分耐丁含量超1.0%,成为“巴戟天之乡”。
  • 钦州市:灵山县的砂仁种植面积3万亩,果实饱满、香气浓郁,是广西最大的砂仁集散地;浦北县的广藿香因气候湿润,叶片厚实、挥发油含量达0.3%以上,被《中国药典》列为广藿道地药材之一。
  • 崇左市:凭祥市的八角种植面积20万亩,年产八角干果1.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5%,其“大红八角”因果大、饱满、香味浓郁,远销东南亚;江州区的高良姜种植面积2万亩,姜黄素含量达6%以上,成为高附加值药材的代表。

(四)桂西喀斯特石山区:特色药材与生态种植区

桂西地区包括百色、崇左西部及河池南部,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石漠化面积大,但独特的石缝生态环境孕育了多种耐旱、耐贫瘠的特色药材,是生态种植和野生抚育的核心区。

  • 百色市:靖西市是“田七之乡”,种植历史超400年,田七(三七)总皂苷含量达8.5%以上,占全国田七产量的40%;那坡县的金银花(灰毡毛忍冬)在石缝中种植,绿原酸含量高达5.2%,被誉为“石缝金银花”;田林县的八角因海拔高、温差大,果实油分足,年产量超8000吨。
  • 崇左市:天等县的苦丁茶(冬青科)种植面积6万亩,其苦丁素含量达18%,是广西苦丁茶的核心产区;龙州县的石斛通过附树种植,年产量超1000吨,铁皮石斛多糖含量达15%以上,成为高端滋补品原料。

(五)桂东南低山丘陵区:道地药材与药食同源产区

桂东南地区包括玉林、梧州、贺州等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丘陵连绵,土壤以红壤为主,适合道地药材和药食同源药材种植,是广西中药材加工贸易的重要基地。

  • 玉林市:福绵区的肉桂种植面积15万亩,桂皮厚度、桂油含量均居全区前列,年加工肉桂制品超5万吨;容县的砂仁、北流市的鸡血藤(密花豆藤)种植规模大,其中鸡血藤藤粗可达3cm,总黄酮含量达2.5%。
  • 梧州市:藤县的八角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八角干果6000吨,是广西八角出口的重要基地;蒙山县的绞股蓝通过林下种植,总皂苷含量达10%以上,开发成绞股蓝茶、胶囊等产品,年产值超2亿元。

广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与政策支持

广西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资源、政策与产业融合的多重支撑。
资源优势:广西现有中药材资源4623种,其中药用植物4000余种,列入《中国药典》的品种超300种,道地药材“桂十味”(罗汉果、田七、肉桂、八角、金银花、鸡骨草、广藿香、苦丁茶、三叉苦、黄精)已成为区域品牌。
政策支持:广西出台《广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打造“一核三带”产业布局(以南宁为核心,桂北、桂中、桂南为产业带),设立10亿元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支持规范化种植基地(GAP)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GAP基地50个,面积超100万亩。
产业融合:推动“中药材+旅游”模式,如桂林罗汉果观光园、百色田七文化园等,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罗汉果甜苷、田七粉、肉桂精油等产品附加值提升3-5倍,产业链产值突破800亿元。

广西主要中药材产地及特色品种一览表

区域 代表产地 特色药材 种植特点与产业地位
桂北山地丘陵区 桂林永福县 罗汉果、黄精 产量占全国90%,林下仿野生种植
柳州融水县 金银花(灰毡毛忍冬) 绿原酸含量超4.5%,高海拔生态种植
桂中盆地平原区 南宁武鸣区 穿心莲、茉莉花(药用) 穿心莲产量占全国20%,标准化种植基地
来宾忻城县 金银花(山银花) 种植面积8万亩,全国重要山银花产区
桂南沿海丘陵区 防城港东兴市 益智、巴戟天 热带南药优势区,挥发油含量高
钦州灵山县 砂仁、广藿香 广西最大砂仁集散地,广藿香道地产区
桂西喀斯特石山区 百色靖西市 田七、金银花 “田七之乡”,产量占全国40%
崇左天等县 苦丁茶 石缝种植,苦丁素含量18%
桂东南低山丘陵区 玉林福绵区 肉桂、鸡血藤 肉桂加工规模大,年产值超5亿元
梧州藤县 八角、绞股蓝 八角出口基地,绞股蓝总皂苷含量高

相关问答FAQs

Q1:广西有哪些公认的道地药材品种?
A:广西道地药材以“桂十味”为核心,包括罗汉果(永福)、田七(靖西)、肉桂(玉林、桂平)、八角(藤县、凭祥)、金银花(融水、忻城)、鸡骨草(象州)、广藿香(钦州)、苦丁茶(天等)、三叉苦(龙胜)、黄精(融安),这些药材因广西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效成分含量高、品质优,被《中国药典》或地方标准明确为道地药材,其中罗汉果、田七、八角等产量占全国50%以上,是广西中药材产业的“金字招牌”。

广西中药材产地

Q2:广西中药材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A:广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通过三方面推进:一是标准化种植,推广GAP基地建设,建立“从种植到加工”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药材安全可控;二是品牌化运营,打造“桂十味”公共品牌,通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提升市场竞争力,如罗汉果、田七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三是全产业链融合,延伸中药材加工链条(如提取有效成分、开发药食同源产品),结合“中药材+文旅”“中药材+康养”等模式,提升产业附加值,同时加强科技研发,与高校合作培育高产抗病品种,推动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泡酒去风湿选哪些药材?搭配比例、功效及饮用禁忌全解析?
« 上一篇 09-24
拐子豆,中草药的拐子有何独特药用价值?
下一篇 » 09-24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