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子豆,中草药的拐子有何独特药用价值?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5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拐子豆,为豆科植物截叶胡枝子(Lespedeza cuneata)的干燥根或全草,是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因茎秆多分枝呈“拐”状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及西南等地,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后切段入药,其性味甘平,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健脾、润肺止咳、舒筋活络之效,临床多用于脾胃虚弱、肺虚咳嗽、肢体乏力及风湿痹痛等症,应用历史悠久,兼具药用与保健价值。

中草药 拐子豆

从植物形态看,截叶胡枝子为灌木,高可达1-3米,茎直立,小枝密被柔毛,羽状三出复叶,小叶叶片倒卵形或披针形,先端截形或微凹,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紫红色,荚果斜卵形,表面有网纹,其根呈圆柱形,弯曲,表面灰棕色,断面黄白色,味微甘,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拐子豆含黄酮类、多糖、氨基酸及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炎、抗氧化及调节胃肠功能等作用,为其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拐子豆的功效与临床应用紧密相关,在补气健脾方面,其性平味甘,能补脾肺之气,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常配伍党参、白术、茯苓,共奏健脾益气之效,方如“拐子参苓散”;在润肺止咳方面,对于肺虚久咳、痰少咽干或气短自汗,可伍以沙参、麦冬、川贝母,增强养阴润肺、止咳化痰之功;其舒筋活络之效可用于风湿痹阻所致的关节屈伸不利、肢体麻木,多与威灵仙、独活、桑寄生同用,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现代临床还发现,拐子豆多糖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巨噬细胞活性有显著提升作用,黄酮类成分则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发挥抗炎效果,为治疗慢性炎症相关疾病提供了可能。

拐子豆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如下表所示:

中草药 拐子豆

成分类别 代表性成分 主要药理作用
黄酮类 芒柄花素、染料木素 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
多糖 LCP-1 增强巨噬细胞活性,促进抗体生成
氨基酸 赖氨酸、亮氨酸 补充营养,促进组织修复
微量元素 锌、铁 参与酶合成,改善免疫功能

在用法用量上,拐子豆以内服为主,煎汤常用量为9-15g,或入丸散剂;外用可取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用于跌打损伤或风湿肿痛,使用时需注意,实证、热证(如高热、口苦、便秘)者忌服,以免助热生湿;孕妇慎用,其活血通络作用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不宜与藜芦同用,遵循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现代临床观察发现,偶见服用后出现轻微口干、腹胀,一般停药后可自行缓解;若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过敏体质者建议先做皮肤过敏试验。

FAQs: 问:拐子豆和黄豆、黑豆等食用豆类有何区别?
答:拐子豆为药用植物,性味甘平,功专补气健脾、润肺止咳,含特定活性成分(如芒柄花素、多糖),需遵医嘱使用;而黄豆、黑豆等食用豆类以富含植物蛋白、淀粉及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主要作为食物提供营养,药用功效较弱,不可替代拐子豆入药。

问:服用拐子豆期间需要注意饮食吗?
答:服用拐子豆期间,宜清淡饮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冰饮、肥肉、辣椒),以免影响药物吸收或加重脾胃负担;不宜与浓茶、咖啡同服,以免鞣酸影响有效成分的吸收,降低药效。

中草药 拐子豆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广西中药材产地主要分布哪些道地药材?
« 上一篇 09-24
肉豆蔻中药材
下一篇 » 09-24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