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九龙藤图片能展示哪些关键形态特征?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九龙藤,学名Millettia pulchra,别称过山风、串珠莲、龙须藤等,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是我国传统民间常用中药,以藤茎入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等功效,在传统医学中,九龙藤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腰腿疼痛、月经不调等症,因其药用价值显著,在南方地区尤为常用,本文将从植物学特征、药用价值、图片识别要点、分布与生长环境、采收加工、现代研究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中草药九龙藤,并附上相关问答。

中草药九龙藤图片

植物学形态特征

九龙藤为木质大藤本,植株形态独特,易于与其他藤类植物区分,其茎干粗壮,老茎直径可达10-15厘米,表皮灰褐色,具明显的纵向裂纹和皮孔,皮孔呈点状或椭圆形,纵向排列形成“九龙纹”(即多个皮孔串珠状连接,似龙鳞状纹理,为九龙藤命名的重要依据),嫩枝密被黄褐色柔毛,后逐渐脱落。

叶为羽状复叶,长15-30厘米;叶轴被柔毛;小叶7-9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两面沿脉被疏柔毛,叶脉在背面凸起;小叶柄长约3毫米,被柔毛。

花序为总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20-40厘米,被黄褐色柔毛;花冠蝶形,紫红色或淡紫色,旗瓣阔卵形,翼瓣长圆形,龙骨瓣镰刀形;雄蕊二体(9+1),子房线形,密被柔毛,荚果扁平,线形,长10-15厘米,宽1.5-2厘米,密被黄褐色柔毛,果瓣木质,内含种子3-8粒,种子肾形,褐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

药用价值

传统功效

九龙藤性辛、苦,性平,归肝、肾经,传统中医认为其具有“祛风湿、强筋骨、活血络、止疼痛”的作用,常用于:

  • 风湿痹痛:针对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遇寒加重等症状,可单用或配伍威灵仙、独活、桑寄生等煎服。
  • 跌打损伤:用于跌仆闪挫、瘀肿疼痛、筋伤骨折,可捣烂外敷或配伍当归、红花、自然铜等内服。
  • 腰腿疼痛:对肾虚腰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疗效,常配杜仲、牛膝、续断等。
  • 月经不调:用于血瘀痛经、闭经,配伍当归、川芎、益母草等活血调经。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九龙藤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炎、镇痛、抗氧化、促进血液循环及免疫调节等,其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如下表:

中草药九龙藤图片

化学成分类别 代表成分 主要药理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 刺槐素、木犀草素 抗炎、抗氧化,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关节肿胀
生物碱 崖豆藤碱、羽扇豆碱 镇痛、镇静,提高痛阈,缓解疼痛
三萜类化合物 齐墩果酸、熊果酸 保肝、抗炎,促进组织修复
多糖类 崖豆藤多糖 免疫调节,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提高机体抵抗力

现代临床应用

现代临床中,九龙藤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多以复方制剂形式出现(如九龙藤颗粒、风湿骨痛片),其提取物在保健品领域也有应用,如用于改善微循环、缓解运动疲劳等。

分布与生长环境

九龙藤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湖南、江西等省区,多生长于海拔200-1500米的山地疏林、灌丛、溪边或林缘,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半阴,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长,其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3-5年才能达到采收标准。

采收加工与药材性状

采收加工

以藤茎入药,全年均可采收,但以秋季(9-11月)为佳,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采收时选取粗壮、无病虫害的老藤,除去枝叶和须根,切段或趁鲜切片,晒干或阴干,若遇阴雨天气,可用文火烘干(温度不超过60℃),以免有效成分破坏。

药材性状

干燥藤茎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2-10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纵裂纹和皮孔,皮孔呈点状或椭圆形,纵向排列成“九龙纹”,质坚硬,难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褐色至棕褐色,射线呈放射状,髓部较小或中空,气微,味淡、微涩。

图片识别要点

识别九龙藤图片时,需结合以下关键特征,避免与相似植物混淆(如鸡血藤、崖豆藤等):

中草药九龙藤图片

部位 关键识别特征
藤茎 老茎灰褐色,具纵向裂纹和“九龙纹”(皮孔串珠状排列);断面木部黄褐色,射线放射状
叶片 羽状复叶,小叶7-9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全缘,两面沿脉被疏柔毛
总状圆锥花序,花冠紫红色或淡紫色,蝶形,旗瓣阔卵形,龙骨瓣镰刀形
荚果 扁平线形,长10-15厘米,密被黄褐色柔毛,果瓣木质,内含3-8粒肾形种子

注意:鸡血藤的断面有红色分泌(树脂道),而九龙藤断面无红色;崖豆藤的小叶数量较少(3-5片),且花色多为白色,与九龙藤易区分。

注意事项

  1. 用量用法:内煎服,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过量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2. 禁忌人群:孕妇慎用(活血通络可能引起流产);月经量过多者不宜使用(加重出血);对豆科植物过敏者禁用。
  3.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十八反”禁忌);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者需谨慎(九龙藤可能增强抗凝作用)。
  4.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相关问答(FAQs)

Q1:九龙藤和鸡血藤在外观上如何区分?
A:两者均为藤类中药,但区别明显:① 藤茎断面:九龙藤断面黄褐色,无红色分泌物;鸡血藤断面有红棕色或赤色分泌液(树脂道),似“鸡血”状。② 叶片:九龙藤小叶7-9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鸡血藤小叶7-9片,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背被白毛。③ 荚果:九龙荚果密被黄褐色柔毛,扁平线形;鸡血荚果木质,舌状,近无毛。

Q2:九龙藤可以长期服用吗?有没有毒性?
A:九龙藤性平,毒性较低,正常剂量短期服用安全,但不建议长期大量服用,长期使用可能对肝脏、肾脏造成负担,尤其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目前研究未发现其有明显毒性,但个别体质敏感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若出现不适需立即停用并就医。

九龙藤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凭借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形态特征,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了解其植物学特征、药用成分及图片识别要点,有助于正确识别和使用;注意禁忌事项和配伍禁忌,确保用药安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颈部皮下气肿中医治疗疗效如何?有哪些特色疗法与优势?
« 上一篇 08-28
夏季食补药材怎么选?适合的有哪些?
下一篇 » 08-2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