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狗卵中草药有何功效?使用时需注意什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黄狗卵,又名黄药子、黄独果、黄狗头,为薯蓣科植物黄药子(Dioscorea bulbifera)的干燥块茎,因其块茎呈卵圆形、表面棕黄色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其性平,味苦,归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瘿瘤、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咯血等症,以下从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现代研究、使用禁忌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黄狗卵中草药

植物形态与来源

黄药子为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通常呈卵圆形或圆形,直径4-10cm,外皮棕褐色,有须根痕及网状皱纹,切面呈淡黄色至黄褐色,质硬而脆,叶互生,叶片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卵形,全缘,背面沿叶脉有毛,花小,雌雄异株,穗状花序;蒴果反折,具三翅,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如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地,秋季采挖块茎,洗净,晒干或切片晒干入药。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性味归经

性平,味苦;归肺经、肝经。

功效主治

  •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蛇虫咬伤等,可单用捣敷,或配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增强疗效。
  • 化痰散结:主治瘿瘤(甲状腺肿大)、瘰疬(淋巴结核)等痰核结块症,常与夏枯草、浙贝母、玄参等配伍,以加强软坚散结作用。
  • 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出血,如咯血、衄血、崩漏等,可配白茅根、侧柏叶、小蓟等凉血止血药,如《本草汇言》记载其“凉血降火,消痰解毒”,对血热妄行之出血症有较好效果。

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狗卵含薯蓣皂苷、黄药子素、鞣质、淀粉等成分,具有以下作用:

黄狗卵中草药

  • 抗甲状腺肿:其含有的黄药子素可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对缺碘性甲状腺肿有一定治疗作用;
  • 抗肿瘤:薯蓣皂苷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体外实验显示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抑菌抗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能缓解炎症反应;
  • 止血:鞣质成分能收缩血管,缩短凝血时间,用于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临床常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淋巴结核、乳腺增生、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但需注意其肝毒性,需在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

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黄狗卵虽具良效,但使用时需严格注意以下事项:

  1. 脾胃虚寒者慎用:其性偏凉,易伤脾胃,脾胃虚寒(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者应避免使用;
  2. 不宜过量久服:含薯蓣皂苷等成分,长期或过量服用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一般用药不超过2周,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
  3. 孕妇忌用:有活血散结作用,可能增加流产风险;
  4. 配伍禁忌:不宜与乌头、附子等温热燥烈药同用,以免加重寒凉之性。

黄狗卵中草药基本信息表

项目
来源 薯蓣科植物黄药子的干燥块茎
性味 性平,味苦
归经 归肺经、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凉血止血
主治 瘿瘤、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咯血、瘰疬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忌用,不宜过量久服,用药期间监测肝功能

相关问答FAQs

Q1:黄狗卵和黄药子是同一种药材吗?
A1:是的,“黄狗卵”是黄药子的别名之一,因黄药子的块茎呈卵圆形、表面棕黄色,形似“狗卵”,故得名“黄狗卵”,两者来源、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完全相同,为同一药材的不同名称。

黄狗卵中草药

Q2:长期服用黄狗卵会有哪些副作用?如何避免?
A2:长期或过量服用黄狗卵可能引起肝损伤(如转氨酶升高、黄疸)、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为避免不良反应,需注意:①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一般不超过15g/日);②避免长期连续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2周;③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④脾胃虚寒、肝功能不全者及孕妇禁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市场天然马宝
« 上一篇 前天
中草药地追风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