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种植过程中,杂草防治是保障药材产量与品质的关键环节,杂草不仅与药苗竞争水分、养分、光照和生长空间,还可能成为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导致药材有效成分积累不足、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科学除草需结合中草药生物学特性、杂草发生规律及生态种植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控草不伤苗、除草保药效”的目标。
人工除草:传统方法的精准应用
人工除草是最原始且至今仍广泛使用的方式,其核心优势在于精准度高、对药苗无伤害,尤其适合珍稀、幼嫩或对化学药剂敏感的中草药品种(如细辛、贝母等),操作中需严格遵循“除早、除小、除了”原则:在杂草幼苗期(3-5叶期)及时清除,此时根系浅、易拔除,且消耗养分少;对深根性杂草(如刺儿菜、苣荬菜)需连根挖除,避免再生;雨后土壤湿润时除草,可减少根系损伤。
不同生长期的中草药需调整除草策略:苗期药株矮小、竞争力弱,应增加除草频次(每7-10天一次),结合间苗进行浅耕;生长期中草药封垄后,可通过人工拔除行间杂草,株间杂草用手锄或小铲贴根清除;采收前1个月需彻底清除杂草,避免成熟杂草种子落入土壤,增加次年防草压力,人工除草虽劳动强度大,但能避免土壤板结,配合有机肥施用,可逐步改善土壤微生态。
机械除草:效率与保护的平衡
机械除草适合大面积种植的中草药(如黄芪、甘草、丹参等),通过中耕机、旋耕机、除草机等工具实现高效除草,根据中草药生长阶段选择适宜机械:播种前用旋耕机深度翻耕(20-25cm),清除多年生杂草根茎;苗期使用小型中耕机进行行间松土(深度5-8cm),同时清除株间杂草;封垄后使用往复式切割刀或滚刀式除草机,切割行间高大杂草。
机械除草需注意参数调整:中耕机锄齿宽度与药苗行距保持10-15cm安全距离,避免伤根;对根茎类中草药(如黄姜、白芨),旋耕深度不宜超过15cm,防止切断地下根茎;坡地种植需选择防滑轮式机械,避免水土流失,机械除草虽效率高,但可能造成土壤表层扰动,需配合秸秆覆盖(覆盖厚度5-8cm)减少杂草萌发,同时保墒防蚀。
生物除草:生态控草的长效机制
生物除草利用生物间的竞争、化感或捕食关系控制杂草,符合绿色中草药种植要求,常见方式包括:
覆盖抑草
通过物理或生物材料覆盖地表,阻断杂草光照,物理覆盖可用黑色地膜(透光率<10%,抑制杂草光合作用)、秸秆(麦秸、玉米秸,覆盖量300-500kg/亩)、砾石(适合耐旱中草药如枸杞、锁阳);生物覆盖可种植绿肥植物(如三叶草、黑麦草),通过化感作用抑制杂草(三叶草分泌物质可抑制马唐、狗尾草生长),翻压后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
间作控草
利用中草药与伴生植物的竞争效应降低杂草发生,黄芪与大蒜间作(大蒜挥发性物质抑制杂草)、金银花与白术间作(白术株型紧凑,减少杂草生长空间)、林下种植黄精(树冠遮光抑制杂草),间作需合理搭配株行距,避免伴生植物与药苗竞争养分。
生物除草剂
利用微生物或植物源物质制成的环保除草剂,如“鲁保一号”(防治菟丝子)、“草甘膦·草铵膦复配剂”(低毒,用于播前土壤处理),或植物提取物(如印楝素、茶皂素),通过抑制杂草光合作用或细胞分裂达到防草效果,使用时需严格控制浓度(一般稀释500-800倍),避免药害。
化学除草:谨慎使用的应急手段
化学除草高效快捷,但中草药对药剂敏感性强,需严格筛选品种、把握时机,优先选用低毒、低残留、选择性强的除草剂,如精喹禾灵(防除禾本科杂草,对阔叶中草药安全)、二甲戊灵(播前土壤封闭,防除一年生杂草)、高效氟吡甲禾灵(适用于苗后早期防草),使用时需注意:
- 时期选择:播前土壤处理(杂草萌发前)或苗后早期(杂草2-4叶期,药苗具一定抗性),避免开花期或高温时段(>30℃)施药,防止药害。
- 方法规范:采用定向喷雾(加装防护罩),避免药液接触药苗叶片和根系;土壤处理需均匀喷洒地表,形成药土层;二次稀释药剂(先配母液再加水),确保浓度均匀。
- 安全间隔期:采收前需严格遵循药剂安全间隔期(一般为15-30天),确保药材残留量符合药典标准。
不同类型中草药的除草策略差异
中草药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需针对性制定除草方案:
中草药类型 | 代表品种 | 除草重点 | 注意事项 |
---|---|---|---|
根茎类 | 黄芪、甘草、白术 | 前期(苗期-封垄前)控草,中耕深度5-8cm,避免伤根 | 后期封垄后杂草少,可减少人工干预;忌用深耕机械,防止根茎断裂 |
全草类 | 薄荷、紫苏、鱼腥草 | 快速生长期(分枝期)前清除杂草,利用植株封垄抑制后期杂草 | 采收前15天停止除草,避免杂草种子混入药材 |
种子类 | 枸杞、五味子、决明子 | 苗期精细除草(株间人工拔除),生长期行间机械除草,保留株间覆盖 | 成熟期及时清除杂草,避免杂草种子与药材种子混杂 |
耐阴类 | 黄精、三七、林下参 | 利用树荫抑制杂草,覆盖秸秆或地膜,减少人工除草频次 | 避免破坏林下植被,保持生态平衡 |
相关问答FAQs
Q1:中草药种植中能用草甘膦吗?需要注意什么?
A:草甘膦是灭生性除草剂,仅可用于播前或出苗前土壤处理,严禁在药苗生长期使用,使用时需注意:①选择无风天气(风速<3级),避免药液飘移到邻近作物;②用定向喷雾器,压低喷头,确保药液不接触药苗;③土壤处理后需等待7-10天,待杂草死亡再播种或移栽;④避免在雨天或土壤过湿时施用,防止药液淋失污染土壤。
Q2:如何避免人工除草时伤到药苗根系?
A:可通过以下方法减少根系损伤:①除草工具选择:苗期用手拔或小铲(扁平铲口,宽度<5cm),生长期用锄头(加装防护罩,限制入土深度);②掌握时机:雨后土壤湿润时除草,根系与土壤分离容易,无需用力过猛;③观察根系走向:对直根类中草药(如黄芪),拔除杂草时顺着主根方向斜向上提;对浅根类(如薄荷),用手轻捏杂草基部旋转拔出;④保留根际保护带:药苗周围5-8cm范围内不松土,仅清除地表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