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玉簪花为百合科植物玉簪(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的干燥花,又名白萼、白鹤花、玉春棒等,夏季花初开时采收,晒干或阴干入药,其性甘、微苦,凉,归肺、膀胱经,是一味常用的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类中药,既可内服也可外用,临床应用历史悠久。
玉簪花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多为庭院栽培观赏,其叶基生成丛,卵形至心形,花白色,管状漏斗形,夜间香气浓郁,兼具药用与观赏价值,中医理论认为,玉簪花性凉味甘,能清肺热、利小便、解疮毒,适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淋涩痛、疮疡肿毒等症。《本草纲目》记载其“甘、辛、寒,有小毒,捣汁服,解一切毒”,《分类草药性》亦言“治吐血,气喘,敷疮,敷刀伤”。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簪花含黄酮类(如槲皮素、山奈酚)、挥发油、多糖、皂苷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利尿、抗氧化及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其黄酮类成分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多糖成分能激活巨噬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挥发油中的芳樟醇等成分具有舒缓咽喉、缓解咳嗽的作用。
临床应用中,玉簪花可单味使用,也可配伍其他中药增强疗效,如治咽喉肿痛,常与玄参、麦冬、桔梗配伍,以增强清热利咽之效;治热淋小便涩痛,可与车前子、泽泻、滑石同用,加强利尿通淋作用;外治疮疡肿毒,可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利用其解毒消肿之功,内服煎汤常用量为3-9克,研末吞服1-1.5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或干品研末调敷,需注意,玉簪花性凉,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及体质虚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过量服用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
以下是玉簪花基本信息概览表:
项目 | |
---|---|
拉丁学名 | 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 |
别名 | 白萼、白鹤花、玉春棒、白玉簪 |
入药部位 | 干燥花 |
性味归经 | 甘、微苦,凉;归肺、膀胱经 |
功效 | 清热解毒,消肿利尿,止咳 |
主治 | 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淋涩痛,疮疡肿毒,烫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g;研末1-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不宜过量服用。 |
相关问答FAQs
Q1:玉簪花和玉簪根的功效有何不同?
A1:玉簪花与玉簪根(又名玉簪根、白玉簪根)同源但功效侧重不同,玉簪花以清热解毒、利咽止咳为主,常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玉簪根则侧重利尿通淋、拔毒消肿,多用于小便不利、疮疡肿毒、蛇虫咬伤等,两者均可外用,但花偏于清上焦热,根偏于通下焦湿,临床需根据症状辨证选用。
Q2:玉簪花有毒吗?日常使用需要注意什么?
A2:玉簪花性味甘、微苦、凉,《本草纲目》记载其“有小毒”,但现代研究显示,常规剂量内服安全性较高,毒性较低,需注意:① 脾胃虚寒、易腹泻者不宜长期服用;②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③ 外用避免接触眼部及黏膜破损处;④ 鲜品较干品药性更强,用量宜减,过量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出现症状需立即停用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