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利湿中草药有哪些?常见种类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清热利湿是中医治疗湿热病症的重要方法,适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泻痢、淋证、水肿、湿疹、关节肿痛等病症,清热利湿中草药通过其寒凉之性清除热邪,同时通过利尿、渗湿等作用排出体内湿邪,从而达到邪去病愈的目的,以下为常见清热利湿中草药的详细介绍,包含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

清热利湿中草药有哪些

常见清热利湿中草药一览表

药名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内服)
茯苓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小便不利,水肿痰饮,脾虚泄泻,心悸失眠 9-15g,煎汤
薏苡仁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 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 9-30g,煎汤;炒用减寒性
车前子 甘,寒;归肾、肝、肺经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 热淋涩痛,水肿尿少,暑湿泄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 9-15g,包煎
金钱草 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15-60g,鲜品可用至120g
黄芩 苦,寒;归肺、胆、脾、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湿热泻痢,黄疸,热淋,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胎动不安 3-10g,煎汤;清热多生用
黄连 苦,寒;归心、脾、胃、肝、胆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湿疹湿疮 2-5g,煎汤;外用适量
栀子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 6-10g,煎汤;炒焦用止血
泽泻 甘、寒;归肾、膀胱经 利水渗湿,泄热 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遗精 6-12g,煎汤
滑石 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 利尿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 热淋,石淋,尿闭,水肿,暑湿,湿温,湿疹,湿疮,痱子 10-20g,包煎;外用适量
茵陈 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黄疸尿少,湿疮瘙痒,湿温病 6-15g,煎汤;不宜久煎
垂盆草 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咽喉肿痛,蛇虫咬伤,烫伤 15-30g,鲜品可用至60g
虎杖 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湿热黄疸,淋浊,带下,水火烫伤,痈肿疮毒,跌打损伤,肺热咳嗽 9-15g,煎汤;外用适量
玉米须 甘、淡,平;归膀胱、肝、胆经 利尿消肿,利湿退黄 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高血压 15-30g,煎汤或代茶饮
白茅根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血热吐血,衄血,尿血,水肿,热病烦渴,肺热咳嗽 15-30g,鲜品可用至60g
灯心草 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 利尿通淋,清心降火 热淋涩痛,心烦失眠,小儿夜啼,口舌生疮 1-3g,煎汤或研末冲服

使用注意事项

清热利湿中草药多性寒凉,易损伤脾胃阳气,故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慎用;孕妇及体质虚弱者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建议中病即止,或配伍健脾药(如茯苓、白术)以顾护脾胃,部分药物(如木通、关木通)存在肾毒性,临床应选用木通科木通(川木通),避免误用马兜铃科关木通。

相关问答FAQs

Q1:清热利湿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A:不建议长期服用,清热利湿药多性寒凉,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不适,若湿热病症较顽固,需在医师指导下配伍健脾药(如党参、山药)或间断服用,中病即止,避免过度苦寒伤正。

清热利湿中草药有哪些

Q2:哪些人不适合使用清热利湿中草药?
A:以下人群需慎用或禁用:①脾胃虚寒者(表现为畏寒肢冷、大便溏薄、食欲不振),易加重脾胃虚寒;②孕妇,部分清热利湿药(如薏苡仁、滑石)可能对胎儿有影响;③体质虚寒者(面色苍白、舌淡苔白),服用后可能加重寒象;④肾功能不全者,部分药物(如泽泻)可能增加肾脏负担,需遵医嘱调整剂量。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治失眠11种常见中草药
« 上一篇 昨天
所有中草药价格行情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