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有哪些道地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9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地形复杂多样,涵盖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形成了以亚热带、热带药材为特色的产区体系,从岭南到西南,从江南到华南,南方的药材不仅种类繁多,且许多品种因品质优良而成为道地药材,在中医药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以下从不同药用部位分类,详细介绍南方地区的主要药材及其特点。

南方有哪些药材

根及根茎类药材

根及根茎类药材是南方资源最丰富的类别之一,多生长于山地林下、沟谷坡地,因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有效成分积累较高。

  1. 三七

    • 主要产地:云南文山、广西靖西等地,为“文三七”“桂三七”道地产区。
    •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 特点:喜荫蔽、湿润环境,需种植3年以上采收,其根茎呈“疙瘩头”状,断面呈“铜皮铁骨”特征,是治疗跌打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现代研究证实含三七皂苷、黄酮类成分,有活血化瘀、增强免疫力作用。
  2. 天麻

    • 主要产地:贵州毕节、四川凉山、云南昭通,昭通天麻”闻名。
    •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
    • 功效:平肝息风,止痉。
    • 特点:无根无叶,依靠蜜环菌提供营养,多生于海拔800-2000米的林下,冬季至春季采挖,蒸透后晒干或烘干,断面呈角质样,质坚体重,用于头痛眩晕、癫痫抽搐,富含天麻素、天麻多糖,有镇静、抗惊厥作用。
  3. 黄连

    • 主要产地:重庆石柱(“南川黄连”)、湖北利川、四川峨眉山,南方以“味连”“雅连”为主。
    •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特点:喜冷凉湿润、荫蔽环境,多栽培于海拔1200-1800米的山地,根茎呈簇生状,表面灰褐色,断面鲜黄色,味极苦,含小檗碱(黄连素),是治疗湿热泻痢、口疮的良药,现代广泛用于抗菌、降血糖。
  4. 半夏

    • 主要产地:四川、湖北、湖南、江苏等地,以“广半夏”“荆半夏”为佳。
    •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 特点:生于林下、草坡、田边,块茎呈球形,直径1-2cm,需用生姜、明矾制后降低毒性,用于痰多咳嗽、梅核气,含生物碱、β-谷甾醇,有镇咳、止呕作用。

叶类药材

南方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叶片类药材多富含挥发油、黄酮类成分,香气浓郁,用途广泛。

  1. 广藿香

    • 主要产地:广东广州(“石牌藿香”)、湛江、海南,为岭南道地药材。
    •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 功效: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 特点:多年生草本,茎方形,叶片卵形,揉之有特殊香气,夏季采收,需捆扎后阴干,含广藿香酮、广藿香醇,是治疗湿浊中阻、暑湿感冒的要药,也是“藿香正气水”的核心成分。
  2. 艾叶

    • 主要产地:湖北蕲春(“蕲艾”)、河南南阳(虽属北方,但南方广泛分布),南方以“苦艾”为佳。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 特点:菊科植物,叶片背面灰白色,密生绒毛,端午前后采收,晒干后制成“艾绒”,用于虚寒性出血、痛经,现代研究含挥发油(桉油精、樟脑),有抗菌、平喘作用,艾灸疗法的重要原料。
  3. 枇杷叶

    南方有哪些药材

    • 主要产地:江苏、浙江、福建、四川等地,以“广杷叶”“杷叶”为佳。
    •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胃经。
    • 功效: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 特点:常绿乔木叶片,长椭圆形,边缘有疏锯齿,全年可采,刷去绒毛晒干,含苦杏仁苷、枇杷苷,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呕逆,是“川贝枇杷膏”的主要成分之一。

花类药材

南方花期长,花类药材多具清热解毒、疏风散热之效,部分因香气独特而备受推崇。

  1. 金银花

    • 主要产地:山东平邑(北方主产),但河南封丘、湖南隆回、重庆秀山等南方地区产量亦大,南方“灰毡毛忍冬”质量优。
    •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特点:忍冬科植物,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故名“金银花”,夏季采收,含绿原酸、木犀草苷,是治疗风热感冒、疮痈肿毒的首选,现代广泛用于抗病毒、抗炎,制成“银翘片”“双黄连口服液”。
  2. 杭白菊

    • 主要产地:浙江桐乡(“桐乡菊”)、江苏苏州(“湖菊”),为南方道地药茶菊。
    •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 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 特点:头状花序,直径2.5-4cm,花瓣白色或黄白色,秋季采收,蒸晒后干燥,含挥发油、黄酮类,气味清香,常代茶饮用,用于风热头痛、目赤昏花,与“贡菊”“亳菊”并称四大菊。
  3. 款冬花

    • 主要产地:河南、甘肃(北方主产),但四川、重庆、湖北等南方山区亦有分布,以“冬花”为佳。
    •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经。
    • 功效: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 特点:菊科植物,花蕾呈棒状,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冬季至初春花未出土时采收,含款冬二醇、款冬酮,用于久咳不止、喘息,是“止咳化痰类方剂”的常用药,如“款冬花膏”。

果实及种子类药材

南方果实类药材多具理气、消食、化湿之效,因气候适宜,果实饱满,有效成分含量高。

  1. 陈皮

    • 主要产地:广东新会(“新会陈皮”)、广西、福建,为“广陈皮”道地产区。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特点:芸香科橘类成熟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存放3年以上称“陈皮”,外皮色深红内白,香气浓郁,含挥发油(柠檬烯)、橙皮苷,是治疗脾胃气滞、痰湿壅滞的要药,也是“二陈汤”“陈皮半夏汤”的核心成分,现代研究有促进消化、祛痰作用。
  2. 枳实

    • 主要产地:江西、湖南、四川等地,以“江枳实”“川枳实”为佳。
    • 性味归经:苦、辛、酸,微寒;归脾、胃、大肠、肝经。
    •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 特点:芸香科酸橙幼果,球形或半球形,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断面黄白色,含柚皮苷、新橙皮苷,用于积滞内停、腹胀便秘,是“枳实薤白桂枝汤”“枳术丸”的主要成分,现代用于胃肠动力障碍。
  3. 薏苡仁

    • 主要产地:福建、贵州、广西等地,南方“薏仁”产量占全国70%以上。
    •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 特点:禾本科植物种仁,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表面乳白色,光滑,含薏苡仁酯、薏苡仁多糖,用于水肿、脾虚泄泻、风湿痹痛,是“薏苡附子散”“麻杏薏甘汤”的组成药物,现代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作用。

全草类药材

南方全草类药材多生于水边、田埂、林下,因生长期长,有效成分积累充分,用途广泛。

南方有哪些药材

  1. 鱼腥草

    • 主要产地:长江以南各省,如浙江、江西、湖南、广东,资源极为丰富。
    •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 特点:三白草科植物,茎方形,叶心形,搓之有鱼腥味,夏季采收,含挥发油(癸酰乙醛、月桂醛),是治疗肺痈、热淋的常用药,现代广泛用于抗菌、抗病毒,可凉拌或入药,称“折耳根”。
  2. 薄荷

    • 主要产地:江苏南通(“苏薄荷”)、安徽、江西、四川,南方“广薄荷”亦佳。
    • 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 特点:唇形科植物,茎方形,叶对生,揉之有清凉香气,夏季采收,含薄荷脑、薄荷酮,是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痛的要药,也是“薄荷锭”“风油精”的主要成分,现代有解热、镇痛作用。
  3. 佩兰

    • 主要产地:河北、江苏(北方主产),但浙江、湖北、广东等南方地区广泛分布,以“南佩兰”为佳。
    • 性味归经:辛,平;归脾、胃、肺经。
    • 功效: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
    • 特点:菊科植物,茎直立,叶片卵圆形,头状花序,夏季开花时采收,含挥发油(对聚伞花素、乙酸橙花酯),气味芳香,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暑湿湿温,常与藿香配伍,称“藿佩汤”。

特色及珍稀药材

南方部分地区因独特地理环境,还孕育了多种珍稀或特色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

  1. 铁皮石斛

    • 主要产地:云南文山、广西、安徽、浙江,云南铁皮石斛”“霍山石斛”(安徽)为道地。
    •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胃、肾经。
    • 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 特点:兰科附生植物,茎直立,肉质状肥厚,呈“铁皮”色,生长于海拔600-1600米的树干或岩石上,需人工仿野生栽培,含石斛多糖、石斛碱,是“滋阴圣药”,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现代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作用。
  2. 广佛手

    • 主要产地:广东肇庆、云南、四川,以“广佛手”为道地。
    • 性味归经:辛、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
    •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 特点:芸香科植物果实,呈手状分裂,表面橙黄色,香气浓郁,含佛手柑内酯、橙皮苷,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胃痛呕逆,是“舒肝和胃丸”“佛手露”的主要成分,现代有调节胃肠、解痉作用。

南方主要药材分类汇总表

类别 药材名称 主要产地 性味 核心功效
根及根茎类 三七 云南文山、广西靖西 甘微苦温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天麻 贵州毕节、四川凉山 甘平 平肝息风,止痉
黄连 重庆石柱、四川峨眉山 苦寒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叶类 广藿香 广州、湛江、海南 辛微温 芳香化湿,解暑止呕
艾叶 湖北蕲春、南方各省 辛苦温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花类 金银花 湖南隆回、重庆秀山 甘寒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杭白菊 浙江桐乡、江苏苏州 甘苦微寒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果实种子类 陈皮 广东新会、广西 辛苦温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薏苡仁 福建、贵州、广西 甘淡微寒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全草类 鱼腥草 长江以南各省 辛微寒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
薄荷 江苏南通、安徽、江西 辛凉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特色珍稀类 铁皮石斛 云南文山、安徽霍山 甘微寒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广佛手 广东肇庆、云南 辛苦酸温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相关问答FAQs

Q1:南方药材与北方药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南方药材与北方药材因气候、地理差异,在种类、药性、功效上各有侧重,南方气候温暖湿润,药材多具清热化湿、芳香化浊之效,如黄连、广藿香、金银花等,且根茎类(三七、天麻)、全草类(鱼腥草、薄荷)资源丰富;北方气候寒冷干燥,药材多具温补散寒、益气生津之效,如人参、黄芪、甘草等,且根类(人参、黄芪)、果实类(枸杞、五味子)为优势,南方道地药材多与“岭南”“云贵”等地域相关,北方则以“关药”“怀药”等著称,药材的有效成分积累也因生长环境不同而存在差异,如南方三七的皂苷含量高于北方引种品种。

Q2:南方药材在采收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A:南方药材采收需结合“道地性”和“最佳采收期”,以保证药效,一是季节选择:根茎类(如三七、天麻)多在秋冬采挖,此时有效成分积累最高;花类(金银花、杭白菊)在花蕾期或初开时采收,避免花瓣开放后有效成分流失;叶类(广藿香、艾叶)在生长旺盛期(夏季)采收,挥发油含量丰富,二是方法规范:避免过度采挖,如石斛需保留母株,确保资源可持续;果实类(陈皮、佛手)需成熟后采摘,但枳实需用幼果,三是加工及时:南方湿度大,药材采后需及时干燥(晒干、阴干或烘干),防止霉变,如广藿香需捆扎后阴干,艾叶需晒干后制绒,避免有效成分破坏,部分珍稀药材(如铁皮石斛)需仿野生栽培,严格控制采收年限,确保药材品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有利于长寿的中草药
« 上一篇 今天
泡水喝的通便中草药真的有效吗?哪些人适合用?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