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长寿的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长寿是“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盈”的综合体现,而中草药以其“天然、温和、整体调理”的特性,在延年益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代研究也证实,多种中草药富含多糖、黄酮、皂苷、生物碱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改善代谢等作用,能从细胞层面延缓衰老,以下为大家梳理9种经典的长寿中草药及其科学应用。

有利于长寿的中草药

有利于长寿的中草药概览

中草药名称 核心功效 用法用量 适用人群 注意事项
人参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煎服3-6g,或炖汤(如人参鸡汤),研粉吞服1-2g 气虚欲脱、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者 实热、阴虚火旺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过量可能导致失眠、血压升高
黄芪 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生肌 煎服10-30g,或泡水(黄芪枸杞茶),熬粥(黄芪山药粥) 气虚自汗、脾虚乏力、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肾病) 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者忌用;高热、急性感染者慎用
枸杞子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润肺止咳 嚳食10-15g,泡水(枸杞菊花茶),煲汤(枸杞银耳羹) 肝肾阴虚、视力模糊、腰膝酸软者 脾虚便溏、外感实热者不宜过量;感冒发烧时暂停服用
灵芝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滋补强壮 煎服6-12g,研粉吞服1-3g,或泡水(灵芝红茶) 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免疫力低下、肿瘤辅助治疗 实热体质者慎用;对灵芝过敏者禁用;避免长期大量服用
黄精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煎服9-15g,蒸熟后嚼食(蒸黄精),煲汤(黄精鸡汤) 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肺虚燥咳、肾精不足者 中满痞胀、痰湿壅滞者忌用;湿寒体质者不宜单独使用
何首乌 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 制首乌煎服6-12g(生首乌有毒,禁用) 肝肾精血亏虚、须发早白、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生首乌有肝毒性,必须使用制首乌;大便溏泄者慎用;避免与萝卜、茶叶同服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研粉吞服1-3g,煎服3-10g,或泡水(三七丹参茶) 瘀血阻滞(如冠心病、高血脂)、跌打损伤、出血性疾病 孕妇禁用;血虚无瘀者忌用;不宜过量,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麦冬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益胃生津 煎服6-12g,泡水(麦冬玉竹茶),熬粥(麦冬百合粥) 热病伤津、心烦失眠、肺燥干咳、内热消渴 脾胃虚寒、湿浊中阻者不宜;感冒风寒者暂停服用
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煎服10-15g,研粉(茯苓糕),煲汤(茯苓山药汤) 水肿痰饮、脾虚泄泻、心悸失眠 虚寒滑精者慎用;肾虚遗尿者不宜单独使用

这些中草药并非孤立发挥作用,中医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通过合理搭配可增强养生效果,气阴两虚者可用黄芪配枸杞,黄芪补气固表,枸杞滋补肝肾,共奏气阴双补之效;脾肾阳虚者可选肉桂与附子,温补肾阳,但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过燥伤阴,中草药养生需结合个体体质,如湿热体质者宜用茯苓、薏苡仁健脾渗湿,避免滋腻之品;长期熬夜者可加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缓解阴虚火旺。

中草药养生只是“扶正”的一环,还需配合“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每日用枸杞、菊花泡水代茶,可清肝明目;用黄芪、山药煲汤,能健脾益气;灵芝煮水或研粉服用,可调节免疫力,但需注意,中草药养生需长期坚持,短期难以见效,且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适得其反,如人参过量可能导致“人参滥用综合征”,表现为失眠、烦躁等。

有利于长寿的中草药

FAQs

这些长寿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需根据体质决定,如枸杞、茯苓药性平和,可长期少量服用(如每日10-15g枸杞);而人参、附子等温燥之品,建议在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如连续服用不超过1个月),避免耗伤阴津;三七、丹参等活血化瘀药,需根据瘀血程度调整用量,长期服用需监测凝血功能。

中草药养生适合所有年龄段吗?
答:并非如此,儿童脏腑娇嫩,不宜乱用补益药(如人参、鹿茸),以免性早熟或加重脾胃负担;老年人肝肾渐衰,宜选用平和之品如黄精、枸杞,避免过补(如长期大量服用何首乌);孕妇需禁用活血化瘀药(如三七)、大辛大热药(如附子)及有毒之品(如生首乌),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

有利于长寿的中草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熟地到底算不算药材?一文解析其药用价值与正确使用方法
« 上一篇 今天
中国南方有哪些道地药材?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