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更是享誉全球的“中华药都”,自汉代起,亳州便是中药材的集散地,历经千年沉淀,如今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中药材交易中心之一,其药材以道地、优质、种类丰富著称,不仅支撑着国内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更走向世界,成为展示中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
历史渊源:千年药都的传承脉络
亳州的药材历史与名医华佗密不可分,华佗(约公元145-208年),亳州人,被誉为“外科鼻祖”,他创制的“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剂,编创的“五禽戏”是中医养生经典,其故乡的药材种植与炮制技艺也因此代代相传,形成了“药不经亳药不灵”的美誉,明清时期,亳州与河北安国、河南禹州、江西樟树并称“四大药都”,成为全国中药材贸易的核心枢纽,新中国成立后,亳州中药材产业迎来新生:1979年重建中药材市场,1995年建成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如今已发展为占地约5平方公里、年交易额超千亿元的现代化药材市场,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中药材市场”榜首。
道地药材:自然与人文的馈赠
亳州地处黄淮平原,气候温和(年均温14-15℃)、雨量适中(年均降水800-900mm),土壤以沙壤土为主,土层深厚、肥力适中,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经过长期培育,形成了以“亳芍、亳菊、亳丹皮、亳白芷”为核心的道地药材体系,此外还盛产桔梗、板蓝根、丹参等数百种中药材,这些药材因品质优良、药效显著,被《中国药典》多次收录,成为中医药文化的“活化石”。
以下为亳州主要道地药材一览表:
品种 | 别名 | 性味归经 | 主要功效 | 种植历史 |
---|---|---|---|---|
亳芍 | 白芍 |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 | 2000余年,始于汉代 |
亳菊 | 亳菊花 |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 1500余年,唐代为贡品 |
亳丹皮 | 牡丹皮 |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 1800余年,宋代已成规模 |
亳白芷 | 白芷 | 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 | 2200余年,汉代《神农本草经》有载 |
桔梗 | 苦梗、包袱花 | 苦、辛,平,归肺经 |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 1900余年,亳州产量占全国30% |
亳芍以“皮薄、肉厚、质坚、粉足”著称,其芍药苷含量(中国药典标准≥1.2%)高于其他产区平均15%-20%;亳菊因花朵肥厚、香气浓郁,被列为“亳州四大名药”之一,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亳丹皮则以“根粗、肉厚、木心小、粉性足”为优,在活血化瘀类方剂中广泛应用。
产业升级:从传统交易到全链条发展
近年来,亳州中药材产业已从传统“种植+交易”模式向“种植-加工-研发-文旅-服务”全链条升级,实现“老树发新枝”。
种植端: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超200万亩,通过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确保药材质量可控,亳州市在谯城区、涡阳县等地建立亳芍、亳菊连片种植基地,实现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采收,亩产较传统种植提高20%以上。
加工端:拥有中药材饮片企业300余家,年加工能力超百万吨,可生产中药饮片2000余种,其中安徽华佗国药、协和成药业等10余家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发展中药材提取物、中药配方颗粒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科技赋能: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等20余家高校院所合作,建立“亳州中药材研究院”“华佗实验室”,开展品种改良(如培育“亳菊1号”高产新品种)、炮制工艺优化(如亳白芷“硫磺熏蒸替代技术”)、质量标准研究(如建立亳芍指纹图谱),推动中药材从“经验用药”向“科学用药”转变。
文旅融合:依托华佗文化、中药材资源,打造华佗百草园(国家4A级景区)、中药材种植观光园、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等景点,游客可体验“采药-炮制-制药”全过程,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每年举办的“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博览会”,吸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成交额突破百亿元,成为中药材行业的“风向标”。
文化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亳州不仅是药材之乡,更是中医药文化的“活态博物馆”,这里的“中药炮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药工们遵循“逢药必炒、逢炒必炙”的传统,通过炒、炙、煅、蒸等近百种炮制方法,最大限度发挥药材药效,亳丹皮的“炒丹皮”可降低寒凉之性,增强活血功效;亳白芷的“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这些技艺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
华佗文化更是亳州的灵魂。“五禽戏”作为中医养生瑰宝,如今已成为当地全民健身项目,每年吸引数万人学习;华佗诞辰纪念日(农历四月十八),当地会举办“华佗庙会”,通过戏曲表演、中医药讲座、义诊等活动,传承“医者仁心”的精神,亳州还建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标本馆,收藏标本10万余种,涵盖从汉代至今的药材样本,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亳州药材,是千年中医药文化的结晶,是自然禀赋与人文智慧的交融,从华佗时代的悬壶济世到如今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亳州始终以“药”为魂,守护着中医药的根与魂,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和中医药振兴战略的推进,亳州必将以更优质的药材、更完善的产业链、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亳州力量”。
FAQs
-
问:亳州道地药材与外地同类药材相比,核心优势是什么?
答:亳州道地药材的核心优势在于“道地性”与“品质可控性”,亳州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如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沙质土壤)使药材有效成分积累更充分,如亳芍的芍药苷含量比其他产区平均高15%-20%;千年种植历史形成的传统栽培技术(如亳菊的“分株繁殖”、亳丹皮的“平地栽种”)与现代标准化种植体系结合,确保药材性状稳定,亳州建立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通过二维码、区块链等技术,消费者可查询药材的产地、加工过程、检测报告,实现“来源可溯、质量可信”。 -
问:普通游客如何在亳州体验中医药文化?
答:游客可通过“一日游”深度体验中医药文化:上午参观华佗百草园,辨识亳芍、亳菊等道地药材,参与中药材采摘(如春季采菊、秋季挖芍);中午品尝药膳,如“亳菊银耳羹”“芍药花粥”,感受药食同源;下午在中药材市场参观,观看老药工现场炮制药材(如炒白术、蜜炙黄芪),并可在正规药店选购优质饮片;傍晚学习“五禽戏”,在华佗养生园跟随教练练习虎、鹿、熊、猿、鸟五式动作,感受中医养生智慧,每年9月的药博会期间,还可参加中药材鉴宝、中医药论坛等活动,全面了解亳州药材文化。